【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01|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秦漢玉器大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7 18:32:2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ljx0012 於 2012-8-27 20:02 編輯

秦漢玉器大賞

 

玉夔鳳紋樽


玉夔鳳紋樽,漢,高12.3cn,口徑6.9cm,足徑6.8cm。

 

樽白玉質,有褐色沁斑。

 

此樽有蓋,蓋面隆起,中心凸雕一花瓣形紐,紐周凸雕3個鳥形伴紐;器身表面有帶狀夔鳳紋和穀紋,間刻小勾雲紋;一側有環形柄,頂端形成簡單雲形出廓,上飾一獸面紋。

 

底有3個蹄形足。

 

此器造型端莊,圖案精美,系仿青銅尊而作。

 

早先它曾被認為是盛化妝品的奩。

 

1962年,在山西右玉縣大川村發現了一批青銅器,其中有兩件器物上鑄銘文“溫酒樽”,並有西漢成帝“河平三年造”(西元前26年)字樣,其器型與此玉器極似,故此玉器被更名為樽。



玉辟邪


玉辟邪,漢,長13.2cm,寬4.8cm,高8.6cm。

 

玉料青褐色,圓雕異獸,臥狀,圓目,張口,頭頂有角,身有翼,長尾。

 

漢代,造型藝術有很大的發展。

 

許多動物、人物題材的作品形象生動,取材廣泛。

 

其中尤以各種不同形式的異獸最引人注目。

 

這些異獸被賦予了超自然的特性,造型上有很強的氣勢。

 

目前,在漢代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已發現了數件此類玉制作品,傳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遺存。

 

這件玉異獸形狀勁健雄偉,神態兇猛,造型表現力與工藝都有很高的水準,是此類作品中的典型。

 

此物有一定的重量且重心低,可做玉鎮使用。



玉螭鳳紋韘


玉螭鳳紋韘,漢,寬6.5cm,高7.8cm。

 

清宮舊藏。

 

玉為暗白色,局部呈褐赭色,片狀,中部為心形玉片,表面飾雲紋,中心有孔。

 

玉片上部透雕雲頭裝飾,兩側分別透雕螭、鳳,螭細身,大臂,長角,長尾,鳳亦細身,長尾,頭頂之翎長而分叉。



玉夔紋韘形佩


玉夔紋韘形佩,漢,長12.3cm,寬3.6cm。

 

清宮舊藏。

 

玉為暗白色,片狀,弧形,較璜的弧度小,上部有尖鋒,其外飾有透雕的夔紋。

 

此器應系東漢玉韘的代表作品,中部的孔徑很小,其外的透雕裝飾是從夔鳳圖案演化而成的非動物形圖案。

 

目前已知的早期玉韘為商代作品,其形呈筒狀,外飾獸面紋,且有一道橫向的凹槽。

 

作品具有套於手指扣弦拉弓的功能,又有佩帶於身的裝飾作用。

 

戰國時期,玉韘變短,外帶勾榫,成為純粹的佩玉,這時還出現了環片狀作品。

 

西漢時期,玉韘發展為透雕片狀,花紋圖案日趨複雜,其上多有動物形裝飾。

 

東漢時,又演變出透雕長條形韘形佩。



玉蟬


玉蟬,漢,長2.9cm,寬2.1cm,厚0.8cm。

 

清宮舊藏。

 

作品為白玉質,有褐色斑,薄片狀。

 

扁腹,腹下有縱向的直線紋。

 

長翅,翅上無翼紋。

 

小頭,雙目凸出於頭兩側。

 

玉蟬的使用歷史較長,在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遺址中都有發現,其後至漢代的各個時期,蟬都是玉質作品中的重要題材。

 

玉蟬的用途主要有兩項,一為佩飾,流行於商之前。

 

漢代玉蟬多為逝者口中的含玉,稱為“琀”。

 

在逝者口中置玉是古代的一種入葬習俗。

 

戰國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玉琀為一組小牲畜,漢代墓葬中出土了較多的玉蟬,其上多無穿繩掛系之孔,用蟬作琀有祝願逝者蛻變再生之意。



玉豬


玉豬,漢,其一長11.2cm,高2.9cm,其一長11.7cm,高2.6cm。

 

兩件作品所用皆新疆玉,顏色不同,一件玉呈青綠色,另一件玉呈青白色。

 

圓柱狀,底面較平,兩端略作切削以呈豬首及豬尾的外形,又以粗陰線界出眼、耳、四肢,雕琢簡練樸實。

 

這類玉豬在漢代墓葬中有較多的發現,一般都置於逝者手中,為喪葬使用的玉握。

 

在漢代及稍後時代的喪葬禮俗中,玉豬的使用較為流行,其中的一些作品四肢直立,頭、臀部隆起,形象較為真實。



青白玉辟邪


青白玉辟邪,漢,長13.5cm,高8.5cm。

 

清宮舊藏。

 

玉料青白,表面有桔黃色及赭色斑。

 

雕一獸伏地,爬行狀,獸為扁方頭,曲頸。

 

從頭形看,似虎,頭頂有長角,角端分叉,四肢短粗有力,身側有翼,為前後兩組羽組成。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許多人們想像中的動物,玉、石器中的這些神異怪獸便是依傳說演化而出的。

 

辟邪便是極受人們崇敬、在雕塑作品中出現較多的怪獸,其製造往往受多種動物造型的影響。

 

此件辟邪應是以虎為原型加以獸形變化,僅於局部加翼,無鳥身,造型生動,頗具想像力。



玉“益壽”穀紋璧


玉“益壽”穀紋璧,漢,高13.2cm,寬10.5cm,厚0.5cm。

 

清宮舊藏。

 

玉璧青白色,有暗黃色斑。璧圓形,體扁平,內、外邊緣處凸起,兩面紋飾相同,均飾顆粒狀穀紋。

 

璧的上緣之外飾有透雕的“益壽”二字,字兩側分別雕一螭和一龍。

 

螭為回首狀,身有環點,長角。

 

龍為闊嘴長唇,似由鱷演化而來,龍身有鱗,四肢及後身似獸身。

 

清宮檔案有關於“益壽”璧進宮的記載,稱其為“拱璧”。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廉貞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2-8-27 18:32: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jx0012 於 2012-8-27 20:04 編輯

秦漢玉器大賞


玉龍螭紋洗


玉龍螭紋洗,漢,長16.8cm,寬14cm,高2.8cm。

 

清宮舊藏。

 

此器玉料為青色,圓形,內膛很淺,可貯水。

 

口沿寬而平,兩側橫出片狀柄,左側柄飾龍、螭,螭頭似虎而有角,身自雲水中隱沒,龍隱於螭後,僅露頭,頭形似熊。

 

右側柄裝飾一長身龍,獨角,身亦隱于雲水中。

 

柄的背面為陰線刻的圖案,與正面圖案近似。

 

中國文化在漢代有了很大的發展,書、畫勃興,文房用具出現了很多新品種。

 

目前已發現的漢代文房玉器有硯滴、筆屏等。

 

此作品內膛較淺,口又闊,應是文房用品中的筆洗。



玉臥羊形硯滴


玉臥羊形硯滴,漢,長7cm,高5.6cm,口徑1.6cm。

 

清宮舊藏。

 

此羊形硯滴青玉質,通身有褐色沁斑,頭部尤為嚴重,被沁蝕成深褐色。

 

羊為立體圓雕,呈跪臥式,昂首挺胸,二圓目平視前方。

 

面部呈三角形,雙角回卷,貼於頭部兩側。

 

身軀豐滿,四肢屈於腹下。

 

胸前、眼下部、面頰及腿彎處皆飾陰刻線,線條細短,排列整齊。

 

玉羊背部有一圓形凹洞,洞上置雙獸形圓柱紐蓋。

 

此玉羊背上的凹洞及雙獸形紐蓋和中空的腹部均似明代的製作風格,故此物可能是明代人以漢代玉羊改制而成的硯滴。

 

漢代玉羊多飾有以手工刻出的陰線,線條細短、排列整齊且彎曲有度,一般刻於頸下、身體兩側、腿彎處,這些特徵可作為識別漢代玉獸的重要標誌和斷代的依據。



玉臥羊


玉臥羊,漢,高3.1cm,長5cm,寬2.2cm。

 

清宮舊藏。

 

玉羊為圓雕,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

 

臥姿,昂首目視前方,眼睛以陰線刻成圓形,外圈加弧線。

 

雙角彎曲盤於頭後方兩側,頸下及身體兩側以平行的短線飾作羊毛。

 

前足一跪一起,後足貼臥於腹下。

 

玉羊的造型自商代即已出現,漢代時圓雕玉羊的造型已十分準確,多為靜態臥形,身體肥碩,背部豐滿,短頸,嘴部似榫凸,羊角雕琢細緻,大而誇張,一般向下盤旋彎曲,羊身上多有陰線細紋為飾。

 

此類玉羊用作玉鎮或陳設品。



玉鏤雕穀紋“長樂”璧


玉鏤雕穀紋“長樂”璧,東漢,通高18.6cm,外徑12.5cm,孔徑2.6cm,厚0.5cm。

 

玉璧呈青綠色,為和闐玉,有紅紫色沁斑。

 

體扁圓形,上部有出廓,兩面紋飾完全相同。

 

璧兩面雕穀粒紋,內外緣各飾凸弦紋一周。

 

出廓部分正中鏤刻“長樂”二字,字體圓潤渾厚。

 

字兩側對稱透雕獨角螭龍,兩螭龍嘴部分別吻“長”字的兩側,以陰線飾龍身和身上之勾雲紋,螭龍軀體翻卷有致,身下飾卷雲紋。

 

璧的外圈邊側以陰文篆刻乾隆皇帝禦題詩一首:

 

長樂號鐫宮,炎劉氣蔚虹。

 

如宜子孫式,可匹夏商周。

 

傳著妒必有,鴙平恨莫窮。

 

郅傳禁中語,曰勇異當熊。

 

末鐫“古香”、“太璞”二印。

 

漢代玉璧的紋飾、造型和風格突破了以往的傳統,採用浮雕、透雕、陰刻等工藝以及在圓形璧外出廓透雕等新雕琢法,增強了玉璧的裝飾效果和立體感。




引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20/11/2582298_47416631.shtml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3:58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