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日中藥助健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6 17:1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春日中藥助健康



中醫藥治療痤瘡有妙方


顏面痤瘡,即平時俗稱的“青春痘”、“粉刺”。

男女均可患之。

因好發於青春期,又因痘內有白色糊狀粉質物,故稱之。


痤瘡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女性就診婦科者亦不在少數,多發生在顏面、胸背部,有的生在臀部。

初起如丘疹,與毛孔分佈一致,呈分散狀,如果繼續發展可發紅疼痛,甚至頂部出現小膿皰,潰破,痊癒後有色素沉著,或有輕度凹陷疤痕,也有的會形成結節,嚴重者,當膿皰潰破後會形成多處竇道,成橘皮臉,成為美容之大敵。中醫對痤瘡早就有記載,隋朝《諸病源候論》曰:“面瘡者,謂面上有風熱氣生瘡,頭如米大,亦如穀大,白色者是。”

痤瘡的發生,中醫認為多與機體內熱,氣血失調有關。

由於生活調攝失常,過食辛辣炙烤燥熱之物,過度熬夜,性情急躁,七情內傷等因素,易於助陽生熱,造成氣血失調,傷於臟腑、經絡,而功能紊亂,熱為陽邪,其性炎上,故痤瘡多發生在顏面、胸背部。

臨床發現,女性痤瘡又與生殖內分泌激素有關,每當月經來潮面部痤瘡發生,經行後自行緩解,呈週期性發作。

月經不調,尤以月經後期、閉經者更易發生痤瘡。

西醫認為,痤瘡多與皮脂腺分泌過多,將毛囊口或皮脂腺堵塞,如果再有細菌感染,可致化膿性毛囊炎。


有一位大學2年級女生,面部痤瘡發作4年,月經不調,經常閉止不行。

生活習慣很不好,無一定的作息時間,常深更半夜不睡覺,喜吃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不喜歡吃青菜,大便秘結,甚至4~5天才大便一次,十分困難。

曾去多家醫院就診,用過硫磺乳劑(外洗)、泰爾絲、痤瘡膏、顛倒散、三黃洗劑等均無效,又由於月經不調,吃過達英-35,曾一度好轉,一停藥痤瘡依然如故,苦惱至極。

她來我處治療,就診時見其面部痤瘡,疙疙瘩瘩,大小不一,有的發紅,有的有膿皰,有的硬結,且背部、臀部都有痤瘡,有時坐都坐不下去,瘡疤疼痛。

察其舌苔薄黃,舌質微紅,脈弦數。

根據病情,我認為這位女生是內熱熾盛,熱傷衝任,故痤瘡頻發,月經不調。給予清熱瀉火,調理衝任。

藥用當歸、黃芩、黃柏、山梔、大黃、龍膽草、生地、土茯苓、雞血藤、香附、紅花、益母草等,並用藥渣外敷面部,同時用浮萍煎水洗臉及藥渣外敷臉面。

並囑其及時調理生活習慣,忌食辛辣助陽之物,保持大便通暢,面部勿亂塗所謂“美容”的霜、膏之類。

以後根據其臨床症狀之不同,在此方基礎上隨證加減變化,共治療3個月,痤瘡不再發作,月經也趨於正常。

以後又鞏固3個月,病癒。該女生治癒後,她同學及親友又來了好幾個,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後來傳到韓國人的耳裡,有位男性韓國人也掛婦科號來就診,一時傳為佳話。


痤瘡的中醫治療,應結合體質與生活習慣,以及症狀表現辨證論治,絕不能“頭痛治頭,腳痛醫腳”,要整體全面分析,進行治療。

一般來說,用藥法則是清熱涼血,養陰瀉火,淡滲利濕,活血化瘀。

常用清熱涼血藥有黃芩、黃柏、山梔、龍膽草等。

養陰瀉火藥有生地、麥冬、知母、石斛等。

淡滲利濕藥有茯苓、澤瀉、薏苡仁、車前子等。活血化瘀藥有桃仁、紅花、丹參、赤芍等。

調理月經藥有當歸、川芎、雞血藤、香附等。

如果大便不通暢加生大黃。

另外金銀花、天花粉、魚腥草等對治療痤瘡都有特殊療效。

同時用浮萍煎水洗臉,及用藥渣外敷臉面,臨床應用都有較好的療效。

有人試用石膏製成面膜外敷也有療效。

除治療外,患者的生活調理也很重要,勿食或少食辛辣炙烤燥熱之物,勿過度熬夜,性情開朗勿急躁,控制情緒勿七情內傷,保持大便通暢,勿亂用化妝品,以防過敏等,這些對本病防治均有禆益。


最後再忠告一句,痤瘡有膿頭時千萬不要擠壓,尤其是在鼻三角區,以防感染,擠壓後還易留下疤痕。

中藥治療化痰清熱

見咳止咳害處多

很多患有老慢支、哮喘等呼吸疾病的病人,家裡都常備一些抗感染、止咳、平喘的藥物,一旦咳嗽、咳痰症狀加劇,即自行服用止咳藥。

其實,止咳類藥物大多為單純的鎮咳藥,對於無痰的干性咳嗽,可以用它們來壓制。

但如咳嗽伴有黏痰、黃痰,單純的鎮咳不利於痰液的排出,反而會加重病情。

此時,應當選用的是祛痰藥,把痰變稀,黏稠度降低,使之容易排除,這樣就會減少痰液對氣道的刺激,間接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傳統中醫也認為,素有咳喘的病人之所以反復發作,是因為體內有痰邪作祟。

這種痰是一種伏痰,又名宿根,頗為頑固。

《內經》中有關於“聚於胃,關於肺”的論述,認為脾胃不足,痰濁內生,阻於胃而上逆犯肺,導致咳嗽,咳痰。

明代醫學家虞摶認為:“欲治咳嗽者,當以治痰為先。”並舉例用南星、半夏、陳皮、枳殼之化痰理氣之品。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也講到:“哮喘必用薄滋味,專主於痰”。

曙光醫院全國名老中醫黃吉賡教授對於因痰導致的咳嗽診治,認為痰屬於陰,只有火氣的激越,才會導致咳嗽、上氣,擅長應用小柴胡湯類方以和解清化的方法治療,取得良好療效。

因此,祛痰法是中醫治療咳喘疾病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化痰清熱有良藥


目前,市場上應用的中西化痰藥物也很多。

西藥應用較多的是黏液調節藥,如沐舒坦之類。

中藥也有很多,如金蕎麥片,複方鮮竹瀝,化痰淨等。

經多年臨床驗證,貝羚膠囊化痰作用切實可靠。貝羚膠囊是在古方猴棗散基礎上化裁而出的,由川貝母、羚羊角、麝香、沉香、天竺黃、青礞石、硼砂、豬去氧膽酸八味組成,構思巧妙,配伍精當,具有良好的化痰清熱、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咳嗽、咳黃痰或白黏痰,咽中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能夠明顯改善。

方中的主藥川貝母,中醫認為其性寒質潤,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軟堅散結的作用,《本草匯言》中明言本藥可開鬱、下氣、化痰。

現代研究也表明,該藥含有川貝鹼、青貝鹼等成分,有明顯止咳祛痰作用;

羚羊角是一味名貴中藥,性寒味苦,有良好的清肺解毒功效,和川貝母合用,增強化痰清熱的作用;青礞石、天竺黃質重性寒,可豁痰清熱,對於稠黏老痰、頑痰有很好作用;

硼砂內服可清肺化痰,現代研究表明,其溶液偏鹼性,而鹼性溶液中,痰的黏稠度降低;豬去氧膽酸是從豬膽汁中提取的膽烷酸,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沉香質重而性沉降,可以納氣歸腎。

諸藥合用,化痰清熱之功能增強,痰熱既去,咳嗽自平,且為中藥製劑,副作用小。


需要提醒的是,中醫用藥需在辨證論治基礎上進行,根據病人病情、體質等諸多因素來決定。

貝羚膠囊對於痰熱咳嗽效果卓著,但如果患者是咳白痰清稀,伴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大便不成形等屬寒痰咳嗽的,則要在有經驗中醫師指導下謹慎選用。


引用:http://www.cnkang.com/zyzy/zydq/zyzs/zycs/200902/120490.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07:28 , Processed in 0.34375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