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腳跟壓瘡勿移除痂皮 截肢危險增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1 13:14: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腳跟壓瘡勿移除痂皮 截肢危險增高

 

更新日期:2010/10/12 12:40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老年人的慢性病及其照顧常出現的問題之一就是「壓瘡」,壓瘡是指皮膚受到骨頭與外界接觸面之間,長期且持續的壓力擠壓,造成組織缺氧壞死的現象,通常容易發生在骨頭突起處。

 

例如久坐的病人好發在兩側的坐骨;正躺的病人好發在尾骶骨及兩腳後跟;側躺的病人好發在髖部。

 

不過醫師提醒,當腳跟因為臥床或不活動而產生乾掉及黑色的壓瘡痂皮時,千萬不要去清創移除掉!

 

台南市立醫院外科游朝慶醫師強調,因為這時在腳跟的壓瘡是乾的、緊密的、完整的、沒有發紅的,稱之為穩定痂皮(stable eschar),事實上可以提供身體自然的生物屏障,絕對不可以去清除。

 

因資訊未被更新,將腳跟壓瘡的痂皮清除仍是台灣普遍犯的錯。

 

游朝慶說,美國國家壓瘡諮詢委員會(NPUAP)特別強調這一點,因為腳跟的循環很差,在跟骨和皮膚之間的皮下組織很少(沒有肉,只有缺乏血液循環的脂肪及筋膜),假如壞死組織被清創了,骨髓炎及其隨後的截肢危險機會非常高。

 

此時,此部位應避免再度被重壓,而此處的痂皮應保持乾燥及完整,許多臨床照顧者會使用優碘塗抹來保持痂皮乾燥及消毒。

 

除非這時的腳跟傷口受到感染,傷口周圍產生發紅,有滲液、鬆動,甚至於發臭或有膿瘍,才需要適當地處理傷口。

 

游朝慶說明,根據NPUAP於2007年修訂的定義:『壓瘡是身體骨頭突出處,因為受到壓力或剪力,而導致的皮膚或皮膚下面的脂肪或肌肉組織受損』,壓瘡是組織因為長期壓迫導致缺血而發紅,起水泡、脫皮,進而壞死變黑;

 

但是這定義並沒有提到感染,也就是說壓瘡原本應就是一個乾淨的傷口。

 

臨床上壓瘡傷口常常會流湯,甚至有臭味,大都是因為傷口所在位置的關係而被糞便感染到。

 

因此,只要壓瘡沒有感染現象,清創手術其實可以延後,直到熟了、爆漿了,這時傷口好壞黑白分明,清創時才比較不會傷到好的組織。

 

至於壓瘡照護方面,台南市立醫院造口護理師蘇楷玲表示,首先應加強預防照護措施,避免新壓瘡發生;

 

再者,應依醫囑局部用藥或敷料選擇,持續評估、留意更換敷料頻率;

 

補充促進傷口癒合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再配合使用特殊照顧輔具,如氣墊床、脂肪墊等。

 

患者經照護後狀況若未改善或惡化,務必要返院請醫師診治。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7&id=11907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09:43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