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05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匱要略淺注 卷五 黃癉病脈証並治第十五】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9 17:40: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金匱要略淺注 卷五 黃癉病脈証並治第十五



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痺,痺(者,風與濕合而不去。)非(若疼痛之)中風,(所以然者,風得濕而變熱,濕應脾而內行,是以)四肢(不疼痛而)苦煩,脾(病者。)色必黃,(脾以其所)瘀(之)熱以(外)行,(則肢體面目盡黃矣。)此以寸口脈而言黃癉初時之病因也。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胃)熱則消穀,緊則為寒,(脾寒遇)食即為滿,(滿者必生濕,是胃熱而脾濕,為黃癉之病源也。)尺脈浮為(風)傷(於)腎,趺陽脈緊為(寒)傷(於)脾,(是腎得風生熱,脾得寒生濕,為黃癉之病源也,凡)風(熱與)寒(濕)相搏,(其氣必歸脾胃,脾胃者,倉廩之官也。)食穀即(助其熱而為)眩,穀氣(瘀而)不消,(則)胃中苦濁,濁氣(自當)下流,(若小便通,則濁隨溺而去。今)小便不通,(則濁雖下流,而不外出,於是)陰(臟)被其寒,(而客)熱流(入)膀胱,(膀胱為太陽,統主一身之肌表,故)身體盡黃,名曰谷癉,(以病雖始於風寒,而實成於穀氣也。)

 

此言趺陽脈以明胃熱脾寒鬱而成癉。

 

又言腎脈浮,趺陽脈緊,為腎熱脾寒,亦能鬱而成癉。

 

又歸於膀胱之不化氣,以膀胱主一身之肌表,不化氣,則濕熱無去路,而亦成癉,其病雖有各經之不同,而總以脾胃為主,故以谷癉結之。

 

額上(心之部也,腎邪重而水色見於火部,故)黑,(腎熱上行,而通於心,則)微汗出,(手心名勞宮,屬心,足心名涌泉,屬腎,腎虛不能配火,水火未濟,則)手足中熱,(酉主腎,腎虛,則其熱)薄暮即發,膀胱(為腎外腑,腎病,則外腑必)急,(腎虛不能攝水,則)小便自利,(此得之房勞過度,熱從腎出,故),名曰女勞癉,(至)腹(滿)如水狀,(脾腎兩敗。)不治,此為女勞癉而另言其証也。

 

(脾雖黃色,有因於酒者,酒多濕而性陽,故傷在上焦,心為酒所困,則)心中懊憹而熱,(熱內蓄,則)不能食,(熱上沖,則時)時欲吐,(酒氣熏心,而味歸脾胃而作黃。)名曰酒癉,此言酒癉之証也,(癉病屬實者多,而屬虛亦復不少。)陽明病(實者脈必數。今竟)脈遲,(其胃弱可知,胃弱則化谷不速。)食難用飽,飽則(不運,火聚而)發煩,(胃中填塞,上下俱阻,清者阻於上升,則)頭眩,(濁者阻於下降,則)小便必難,此(因穀氣鬱而生熱,而非胃有實熱,察其病勢。)欲作谷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以)脈遲(為虛)故也,此言胃虛欲作谷癉之証也。

 

(上言心中懊 等証,酒癉之証,猶未備也。今且歷陳之。)夫病酒黃癉,(固屬上焦之病,而實不止於上焦也,水出高原,上焦濕熱既盛,其下)必小便不利,(然)其(有確切不可易之)候(曰)心中熱,(從心熱來,其小便不利,自不等於谷癉之小便不通,其)足下熱,(又不等於女勞癉之手足中熱也。)是其(為酒癉之的)証也,酒黃癉者,(以心中熱為正候,亦)或(有熱去於心,而)無熱,(無熱則心靖,心)靖(則其)言了了,(然亦有心中無熱,邪竟注於陽明,為)腹滿(為)欲吐。(又驗之)鼻燥,(則知其為陽明証無疑。夫腹滿宜下,欲吐宜越,因勢而利導之法也。今既腹滿,而且欲吐,則可下而亦可吐,必須審)其脈浮者,(為邪近上,而)先吐之,沉弦者,(為邪近下,而)先下之,(亦在乎臨証而消息也。)(上言無熱,吐下尚未可定也,若)酒癉心中熱,(而且有)欲吐(之意)者,(乘機)吐之(則)愈。

 

(上言可下,為無熱而腹滿者言也,若)酒癉(而心中熱,病在上而誤)下之,(則傷其下,其陽明之邪,乘下之虛,從支別入少陰,積漸而腎傷,故)久久為黑癉。(乙癸同源,肝病而)目青(腎病而)面黑,(然雖曰黑癉,而其原則仍是酒家,故)心中(熱氣熏爍。)如啖蒜齏狀,(此於變証中,露出酒癉真面目也,腎虛,則陰火熬血,而為瘀血,瘀於裡,則)大便正黑,(血不榮於表,則)皮膚爪之不仁,(此絕類女勞癉,何以知其為酒癉也。然酒脈必浮,此雖因下而弱,要辨)其脈浮(中帶)弱(其色)雖黑(黑中仍帶)微黃,故知之,此四節,言酒癉之相因為病,以補二條懊 等証所未備也。

 

師曰:病黃癉,(濕熱也,濕淫於內,則煩喘胸滿,熱淫於內,則發熱口燥。今)發熱煩渴,胸滿口燥者,以病發時,(不用汗解之正法,而以)火劫(逼)其汗,(以熱攻熱。)兩熱(相搏)所得。然(使熱不與濕合,必不作黃,凡)黃家所得,從濕得之,(原不可以一下盡其法也,須審其)一身盡發熱而黃,(而)肚熱,(視一身之熱為尤甚,是因火劫,而令火)熱(盡)在(於)裡,(法)當下之。

 

此概言黃癉有因誤火而得之証。

 

又辨其濕熱相合者,為癉病之常,獨熱在裡者,為癉病之變,使人分別論治也。

 

(癉病將成未成,必先見有一二証,而可卜之,凡病在裡,則)脈沉,(裡熱,則)渴欲飲水,(飲水多而)小便不利者,(水無去路,則鬱於裡而為濕,濕與熱合,交相蒸鬱。)皆(可卜其)發黃,(脾之部位在腹,脾之脈絡連舌本散舌下,若)腹滿舌痿黃,(是脾有濕而不行矣。又胃不和,則臥不安,若)躁不得睡,(是胃有熱而不和矣。濕熱相合,為)屬黃家。

 

此三節,言黃之將成,欲人圖之於早,不俟其既成而藥之,意含言外。(黃者,土之色也,土無定位,寄王於四季之末各十八日,故)黃癉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蓋謂十八日脾氣王,而虛者當復,即實者亦當通也。)治之(者,當使其)十日以上(即)瘥,(不逾乎十八日之外,乃妙也,若逾十八日,不瘥,而)反劇為(土氣不能應期而王)難治,此言黃癉之愈有定期,欲醫者期前而速治也。

 

按沈自南云:此取陽病陰和,陰病陽和為大綱也,十八乃三六,陰數之期也,十日二五,陽土之數也,黃癉乃濕熱鬱蒸,陽邪亢極,脾陰大衰,故治之須候一六二六三六,陰氣來復製火之期,而為定期,若至十日以上,土陰氣復則當瘥,而反劇者,乃脾陽亢極,陰氣化滅,故為難治,此雖非正解,亦互相發明。

 

(癉病是鬱熱外蒸之象。)癉而渴者,(內熱更甚,內外交病。)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熱從外宣,內之正氣自運。)其癉可治,發於陰部,(裡為陰,裡氣之逆。)其人必嘔,(發於)陽部,(表為陽,表邪之盛。)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此以渴不渴別癉之難治可治,以嘔與寒熱,辨黃之在表在裡也。

 

(今試為癉病出其方。)谷癉之病,(其初多病寒熱,其)寒熱(作時,則)不食。

 

(寒熱止時,即或時食。)食即(熱上沖而)頭眩,(內滯塞而)心胸不安,(濕瘀熱鬱不解。)久久(身面)發黃,為谷癉,(以)茵陳蒿湯主之。此為谷癉証而出其方也。

 

徐忠可云:前第一段論谷癉,不言寒熱,而有小便不通,第二段論谷癉,不言心胸不安,而有小便必難,此獨不言及小便,蓋谷癉証亦有微甚不同,前所云小便不通,此勢之甚急者也,所云陽明病脈遲者,小便必難,乃既見陽明証,而因脈遲挾虛,以致不運,此表病中之間有者也,若此云寒熱,則非二三日之病矣,不食,食即頭眩,則雖眩而食未嘗斷,可知矣,故曰久久發黃,見遲之又久,乃相因而為病,其勢漸而緩,則小便亦未至不通耳。

 

然觀方下注云:一宿腹減,此亦必小便不快,而腹微脹可知。

 

但不必專責之耳,谷癉三証,止出一方,蓋陽明病一至發黃,則久暫皆宜開鬱解熱,故此方實為主方,若陰黃,則後人以附子合茵陳,乃此方之變也,按心胸不安,與酒癉之心中懊亦不同,彼因心中熱,至有無可奈何之象,此言不安,僅微煩也,即陽明脈遲証所謂發煩頭眩耳。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六兩) 梔子(十四枚) 大黃(二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納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凡發熱而不惡寒,為陽明病,若)黃家,(當申酉之時,名曰)日晡所(應其時)發熱,而反惡寒,此(非陽明熱証。)為女勞得之,(以女勞之病在腎,腎之腑為膀胱,申時氣血注於膀胱,酉時氣血注於腎也,腎為熱逼,則)膀胱(必)急,(膀胱既急,則)少腹(亦)滿,(其一)身(雖)盡黃,(而)額上(獨)黑,(一身雖盡熱。 而)足下(尤)熱,因(此病勢浸淫,腎邪遍於周身,不獨額上,而身上俱)作黑癉。

 

(然其中猶有可疑者,腹脹便溏,証同脾濕。然究)其腹脹(非水,而)如水狀,大便必(變)黑,(而)時溏,此女勞之病,(腎熱而氣內結。)非(脾濕而)水(不行之為)病也,(但証兼)腹滿者(為陽氣並傷,較為)難治,(以)硝石礬石散主之。

 

此為女勞癉出其方治也,立論獨詳,所以補前之未備也。

 

硝石礬石散方


硝石(熬黃) 礬石(燒等分)


上二味為散,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

 

是其候也,酒癉,(前論已詳,似可毋庸再贅矣,而)心中懊,(為此証第一的據。)或熱痛,(為此証中之更甚者,以)梔子大黃湯主之。

 

此為酒癉而出其方治也。

 

梔子大黃湯方


梔子(十四枚) 大黃(二兩) 枳實(五枚) 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諸(凡)病黃家,(概屬濕熱交鬱而成,小便為氣化之主。)但利其小便,(下竅氣通,則諸氣自不能久鬱。)假令脈浮,(則氣病全滯於表分,徒利其小便,無益也。)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 湯主之。

 

此以下皆治正黃癉方也。

 

徐忠可云:黃癉家,不獨谷癉,酒癉女勞癉有分別,即正黃癉,病邪乘虛,所著不同,予治一黃癉,百藥不效而垂斃者,見其偏於上,令服鮮射乾一味斤許而愈。又見有偏於陰者,令服鮮益母草一味數斤而愈,其凡有黃癉初起,非系谷癉酒癉女勞癉者,輒令將車前根葉子合搗,取自然汁,酒服數碗而愈,甚有臥床不起者,令將車前一味自然汁數盂,置床頭,隨意飲之而愈。

 

然則汗下之說,亦設言以啟悟,其可無變通耶。

 

桂枝加黃 湯


(見水氣)

 

諸黃,(緣濕熱經久,變為堅燥,譬如罨面,濕合熱鬱而成黃,熱久則濕去而乾也。以)豬膏髮煎主之。

 

此言黃癉中另有一種燥証,飲食不消,胃脹有燥屎者,而出其方治也,徐氏謂為穀氣實所致,並述治友人駱天游黃癉,腹大如鼓,百藥不效,服豬膏髮灰各四兩,一劑而愈。

 

按此條師止言諸黃二字,而未詳其証,余參各家之說而注之,實未愜意,沈自南注。

 

浮淺又極附會,余素不喜,惟此條確有悟機,姑錄而互參之,其云:此黃癉血分通治之方也,寒濕入於血分,久而生熱,鬱蒸氣血不利,証顯津枯血燥,皮膚黃而暗晦,即為陰黃,當以豬脂潤燥,髮灰入血和陰。

 

俾脾胃之陰得其和,則氣血不滯,而濕熱自小便去矣,蓋癉皆因濕熱鬱蒸,相延日久陰血必耗,不論氣血二分,皆宜兼滋其陰,故云諸黃主之。

 

豬膏髮煎方


豬膏(半斤) 亂髮(如雞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髮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

 

黃癉病,(審其當用表裡兩解法者,以)茵陳五苓散主之,(若夫脈沉腹滿在裡。則為大黃硝石湯証,脈浮無汗在表,則為桂枝加黃 湯証矣,當知此方非治黃通用之方。)

 

此為黃癉而出表裡兩解之方也,徐云:治黃癉不貴補,存此以備虛証耳。

 

茵陳五苓散方


茵陳(十分末) 五苓散(五分)


上二味和,先食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裡實也,黃癉最難得汗,若)自汗出,(表和也。)

 

此為表和裡實,(實者)當下之,宜大黃硝石湯。

 

此為黃癉而出其裡實之方也,視梔子大黃及茵陳蒿湯較峻。

 

大黃硝石湯方


大黃 黃柏 硝石(各四兩) 梔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硝更煮,取一升,頓服。

 

黃癉病,(實熱者,小便當赤短,若)小便色不變,(而且)欲自利,(其無內熱。確鑿有據,可知其)腹滿而喘,(非裡實氣盛,乃為虛滿虛喘也,雖有癉熱,亦)不可(以寒下之藥)除(其)熱,熱除(則胃)必(寒而作)噦,噦者,(宜先調其胃降其逆。然後消息治之,以)小半夏湯主之。

 

此為黃癉之虛証,誤治增病,而出其救治之方,非謂小半夏湯即能治黃癉也,後人以理中湯加茵陳蒿,頗有意義。

 

小半夏湯方


(見痰飲)

 

諸黃腹痛而嘔者,(少陽之木邪克土也。)宜柴胡湯。

 

此言黃癉有土受木克之証,以柴胡湯治其嘔痛,亦非謂柴胡湯治諸黃也,止言柴胡湯,未分大小,意者隨見証而臨時擇用也。

 

柴胡湯方


(見嘔吐)

 

男子黃,小便自利,(知非濕熱交鬱之黃,而為土虛其色外現之黃。)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此為虛黃証而出其方也,黃証不外於鬱,虛得補則氣暢而鬱開,鬱開則黃去矣,單言男子者,謂在婦人則血分有熱,正未可知。

 

又當另有消息也。

 

尤在涇云:黃癉之病,濕熱所鬱也,故在表者汗而發之,在裡者攻而去之,此大法也,乃亦有不濕而燥者,則變清利為潤導,如豬膏髮煎之治也,不熱而寒,不實而虛者,則變攻為補,變寒為溫,如小建中之法也,其有兼証錯出者,則先治兼証,而後治本証,如小半夏及小柴胡之治也,仲景論黃癉一証,而於正變虛實之法,詳盡如此其心可謂盡矣。

 

附方


瓜蒂散 治諸黃,(方見 病) 按刪繁方云,服訖吐出黃汁,亦治脈浮欲吐者之法也。

 

千金麻黃醇酒湯


治黃癉。

 

麻黃(三兩)


上一味,以美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頓服盡,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05:06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