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證治準繩雜病第三冊諸嘔逆門關格】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3 05:2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證治準繩雜病第三冊諸嘔逆門關格

 

關格:

 

關者不得小便,格者吐逆,上下俱病者也。

 

格則吐逆。

 

九竅、五臟、陰極自地而升,是行陽道,乃東方之氣,金石之變,上壅是也。

 

極則陽道不行,反閉於上,故令人吐逆,是地之氣不能上行也。

 

逆而下降,反行陰道,故氣填塞而不入,則氣口之脈大四倍於人迎,此清氣反行濁道也,故曰格。

 

關則不便。

 

下竅、六腑、陽極自天而降,是行陰道,乃西方之氣,膏粱之物,下泄是也。

 

極則陰道不行,反閉於下,故不得小便,是天之氣不得下通也。

 

逆而上行,反行陽道,故血脈凝滯而不通,則人迎之脈大四倍干氣口,此濁氣反行清道也,故曰關。

 

或問關格之病因何如?曰 《內經》以臟腑陰陽之病,診見於外者,則在人迎氣口,謂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以上為格陽。

 

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以上為關陰。

 

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

 

關格之脈贏,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注謂格者陽盛之極,故格拒而食不得入也。

 

關者陰盛之極,故關閉而溲不通也。

 

《靈樞》亦嘗三言之,其二者,皆如《內經》之論人迎氣口之盛分經脈也。

 

但更謂盛者是足經,盛而躁者是手經。

 

至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

 

手太陰脈口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陰,溢陰為內關。

 

內關不通,死不治。

 

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關格,關格者與之短期。

 

而人迎與脈口俱盛三倍以上,命曰陰陽俱溢,如是不開,則血脈閉塞,氣無所行,流淫於中,五臟內傷矣。

 

凡刺之道,從所分人迎一盛、三盛、五盛瀉其陽,補其所合之陰,二瀉一補;寸口亦然,分瀉其陰,補其所合之陽,二補一瀉,皆以上氣和乃止。

 

其一言邪在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矣。

 

陽氣太盛則陰不利,陰脈不利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氣盛矣。

 

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

 

陽氣太盛則陰氣不能榮也,故曰格。

 

陰陽俱盛不得相榮也,故曰關格。

 

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由此而觀,前之論人迎寸口者,為人迎主外,氣口主內,故分三陰三陽,氣之多寡,定一盛二盛三盛而言也。

 

若此之不言人迎寸口者,殆亦有謂焉。

 

何則?此因論脈度及之,而以手足十二經周行上下者,是大經隧,然一陰一陽經相為臟腑之表裡者,即有支橫之路,通其內外,臟腑陰陽之氣與之相榮,故在兩手寸關尺六部以為診法。

 

浮則為腑,沉則為臟者,於陰陽之盛,豈盡從其部而見耶,故不復言人迎氣口耳,及張仲景之言關格者,則可見矣。

 

如謂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

 

又謂心脈洪大而長,是心之本脈也。

 

上微頭小者,則汗出,下微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

 

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又云:趺陽脈伏而澀,伏則吐逆,水穀不化,澀則食不得入,名曰關格。

 

蓋胃者水穀之海,營之居也。

 

營者營衛之根源,營之機不動,則衛氣不布,衛氣不布則脈伏,伏則穀不化而吐逆,榮氣不行則脈澀,澀則食不入,如是皆為外格,未見內關之病,亦通言為關格矣。

 

注乃又以澀脈為脾病,且脾者陰臟也。

 

脾病則陰盛,陰盛當為內關,豈以外格其飲食不入耶。

 

蓋關格之名義,格者拒捍其外,入者不得內。

 

關者閉塞其內,出者不得泄。

 

豈不明且盡乎。

 

後世妄以小便不通為格,大便不通為關,泛指在下陰陽二竅者為言,及乎陰陽之大法者,不復窮已,抑非獨此也。

 

復有以陰陽格絕之證,通為關格之病者,是非錯亂,有可嘆焉。

 

夫隔絕之證,具於《內經》者,有曰隔則閉絕,上下不通者,暴憂之病也。

 

注云:憂愁則氣閉塞不行,血脈斷絕,故大小便不得通。

 

有曰病久則傳化之行上下不並,良醫勿為。

 

又有三陽結謂之隔。

 

注云:小腸膀胱熱結也,小腸熱結則血脈燥,膀胱熱結則津液涸,故隔塞而不便。

 

又謂三陽積則九竅皆塞。

 

又謂陽蓄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瀉,不亟正治,粗乃敗之。

 

原此數條,其與關格果何如耶。

 

丹溪書云:必用吐,提其氣之橫格,不必在出痰也。

 

又云:有痰二陳湯吐之,吐中便有降。

 

中氣不運者,補氣藥中升降,此蓋竊其治小便之法填於條下,蹈世俗之弊而不悟,悲夫。

 

又考之王氏《脈經》,從八十一難謂: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

 

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

 

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

 

關以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

 

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

 

故覆溢是其真臟之脈,人不病自死。

 

大抵亦人迎氣口之互見者也。

 

云岐子云:陰陽易位,病名關格。

 

胸膈上陽氣常在,則熱為主病。

 

身半以下,陰氣常在,則寒為主病。

 

寒反在胸中,舌上白胎,而水漿不下,故曰格,格則吐逆。

 

熱在丹田,小便不通,故曰關,關則不得小便。

 

胸中有寒,以熱藥治之。

 

丹田有熱,以寒藥治之。

 

若胸中寒熱兼有,以主客之法治之,治主當緩,治客當急。

 

柏子仁湯、人參散、既濟丸、檳榔益氣湯、木通二陳湯、導氣清利湯、加味麻仁丸、皂角散。

 

孫尚藥治奉職趙令儀女,忽吐逆,大小便不通,煩亂,四肢漸冷,無脈,凡一日半,與大承氣湯一劑,至夜半,漸得大便通,脈漸和,翼日乃安。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AD%89%E6%B2%BB%E6%BA%96%E7%B9%A9/%E9%9B%9C%E7%97%85/4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3 07:02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