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7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科學家利用磷化銦納米線來提升太陽能電池效能】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24 02:04: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本科學家利用磷化銦納米線來提升太陽能電池效能

 

北海道大學(Hokkaido University)與日本廠商Honda集團以圖案化的二氧化矽薄膜為模版,利用區域選擇性外延(selective-area epitaxial)技術處理化合物半導體,共同研究出磷化銦(InP)的核殼(core-shell)結構納米線太陽能電池,並宣稱其個別轉換效率高達12.3%。

   

北海道大學的Junichi Motohisa表示,殼核納米線太陽能電池在光吸收與載子擴散的問題上,能提供比平面型電池更好的折衷表現。

 

為了避免觸媒污染影響效率,研究人員捨棄熱門的氣-液-固成長法(vapor-liquid-solid, VLS),改採金屬氧化物化學氣相沉積法(metal-oxid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來生長納米線。

  

Motohisa等人使用的納米線具有平均直徑為135 nm的p型InP內核,外麵包覆n型外殼,整體直徑為209 nm。

 

他們選擇以InP來發展太陽能電池,是因為比起GaAsInP受表面態(surface state)的影響較小,因此載子複合損失也較低。

  

要生長納米線而非連續層的關鍵,在於在InP基板頂端20 nm厚的二氧化矽薄膜上製作圖案。

 

研究團隊利用電子束微影術與濕蝕刻製作出間隔400 nm、寬130 nm的孔洞。

 

Motohisa表示,若要大面積製作這些圖案,採用納米壓印(nanoimprint)微影術將是最有效的方法。

  

研究人員在長好的納米線之間填入樹脂(resin),再濺鍍上ITO電極,並加入梳狀的銀電極,基板的背側則使用金鋅的合金電極。

 

製成的電池具有1.0 cm× 1.0 c m的表面積,其中包含了三塊面積為2.0 mm× 2.6 m m的納米線活性區,在太陽能電池的量測標準光譜(AM 1.5G )條件下,可提供0.43 V的開路電壓,轉換效益為3.37%。

  

Motohisa指出,納米線具有類似抗反射鍍膜的效果,可提高太陽光的吸收,且由於納米線不用覆蓋整個主動區,半導體材料的用量也較省。

 

如果能夠克服材料與元件製作成本的問題,這種具有高轉換效率潛力的光伏元件,將有機會打入消費性產品市場。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33ywHnGTEQfNYp55CA_X8A--/article?mid=1131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廉貞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1:58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