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8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莊子:境界大小的差別,在於眼光與知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6 16:56: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莊子:境界大小的差別,在於眼光與知識

 

莊子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眼光氣度,就會看不遠,那他的前途就有限。
 

有遠見有大見的人,他就有千秋的事業,永遠有他的偉大。
 

這是智慧大小有別。
 

一個人壽命的長短,看你能不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 “蜩”就是蟬,也叫知了。
 

知了夏天在樹林裏叫得很好聽的,秋天到了要蛻殼,蛻殼了以後,自己變化走了。
 

殼留下來就是蟬蛻。
 

蟬蛻是一種中藥,它有清火作用,可治療喉嚨沙啞。
 

“學鳩”是小鳥。
 

一只小鳥一只小蟲,沒有看到過大鵬鳥,因為大鵬鳥一飛起來,它們看都看不見,只不過聽人家說有這麼一件事,聽了就笑:那個大鵬鳥多事,何必飛那麼遠?像我呀,“決起而飛,”什麼是“決起而飛”?“嘣”一下跳過去了,這形容飛出去不遠嘛;大鵬鳥是“怒而飛”,飛得很遠,這之間何止天壤之別。
 

小鳥小蟲自已也很得意,“槍榆枋,”從這棵小樹飛到那叢草上來,很遠嘛,也很痛快。“時則不至,”時間不夠,萬一我飛不到掉下來怎麼辦?“而控於地而已矣,”不過掉在地上,也不會跌死。這個叫做飛啊?老母雞被我們趕急了的時候,“咯咯咯咯”的,它也會“嘣”地一下飛個兩步,就到前面去了,它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啊。
 

這就是人生境界的不同。
 

所以它們笑大鵬鳥:這個老兄真是多餘,飛到南極去幹什麼呀? 下面一句話莊子都不講了。
 

世界上這樣的事情很多。
 

有些了不起的人,當他沒有出來的時候,你東笑西笑,最後自己變成小鳥了。
 

譬如曆史上南唐的朱溫沒有當皇帝之前,可憐得很,媽媽帶他三兄弟給人家幫工,他自己也要去幹活。
 

老板一天到晚罵他:“你這個家夥個子大大的,活懶得幹,還光吹牛。”他實在給罵氣了,就說:“你們這些人都是鄉巴佬,光知道蓋房子,置財產,我們大丈夫做事,你懂得個屁啊!”老板很生氣就要打他,老板的媽媽說:“不能打,這個孩子將來前途無量,要好好對他。”老太太問朱溫:“你這個不肯幹,那個不肯幹,究竟想幹什麼?”他說:“我想借杆打獵的槍,到山裏給你打打獵,弄點好菜給你吃吃。”老太太說:“好吧,你要什麼都幫忙。”後來朱溫當了皇帝,對老板的媽媽好得很,把她同自己的媽媽一起接來,很感謝她。
 

看到那個老板恨不得把他宰了:“你這個家夥,眼光那麼小,看人看不起。”大家看人眼光放大一點啊,不要像這個小鳥小蟲。
 

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裏者,宿舂糧;適千裏者,三月聚糧。
 

“適”是走路。
 

天空早晨的顏色叫“莽”,晚上的顏色叫“蒼”。
 

南北朝有一首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那是西北地區傍晚的景色。
 

還有一種解釋:“莽蒼”指近郊的草木之色。
 

所以“莽蒼”代指較近的地方。
 

到近郊的草木間去,一天在那裏吃上三頓,回來了肚子還飽飽的;假如走一百裏路呢?就不同了,得帶一點幹糧,算不定要兩三天才能回來;如果走一千裏路,那就要准備帶兩、三個月的糧食了。
 

莊子好象很喜歡旅行一樣,告訴我們出門該怎麼准備,實際上他講的是人生的境界。
 

前途遠大的人,就要有遠大的計劃;眼光短淺,只看現實的人,他抓住今天就好了,沒有明天;或者抓住明天,不曉得有後天。
 

有一種人今天、明天、後天都不要,他要永遠。
 

莊子就是告訴這個東西。
 

因此說: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如果一個人沒有眼光氣度,就會看不遠,那他的前途就有限。
 

有遠見有大見的人,他就有千秋的事業,永遠有他的偉大。
 

這是智慧大小有別。
 

一個人壽命的長短,看你能不能把握。
 

有些人活了幾十年就死了,不曉得把握它。
 

所以說:“小年不及大年。” “物化”的作用,就是關於一切的生物互相變化,所以鯤魚變成了大鵬鳥的觀念,第一個要點是“沉潛飛動”,莊子用寓言,也是用事實來說明。
 

這屬於中國古代的科學,不要拿現代科學的觀念來說,至於它的對與不對,需要另加求證。
 

第二個要點,一切萬有的生命之所以變化,中間有一個東西,這個東西莊子提出來一個名詞,叫“息”。
 

中國後來的道家,取了一個名稱叫“氣”,萬物皆是氣化。
 

說到氣化,莊子文章寫作的方法,和他講話表達的方法不同,說到這裏,恐怕人家不相信,他就提出來,我們抬頭看天,究竟這個天是不是我們眼睛所看到這個樣子?假如我們到了高空,例如坐飛機,倒過來看這個地球,地球等於在我們頭的上面,那個時候看這個天又是什麼顏色呢?這就說明一個道理,等於佛學所講的:人世間一切的學問知識,都屬於“比量”,不是“現量”的境界。
 

所謂“現量”,就是呈現出來那個真實的東西。
 

我們現在借用了佛學名稱,就能了解莊子所說的道理。
 

人類的見解、知識和生活經驗都是“比量”,不是真實的。
 

同樣一個氣候,同樣一個空間,一個時間,一個顏色,因人而產生的感受各異。
 

譬如說熱,熱到什麼程度?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
 

因此,冷熱一切等等,都是比較的,不是絕對的真正的知識。
 

所以,莊子拿大海作比喻,水不深不能載船,水要很深,面積也要很寬,大船才能行駛。
 

然後講大鵬鳥從北向南飛的時候,必須要等待大風,要有大風的風力,才能超越九萬裏的高空。
 

小鳥和蟬笑這個大鵬鳥,為什麼要費那麼大的氣力?為什麼一定要飛到南極去?等於講,為什麼要看尼加拉瓜瀑布?到我們新界看看那個流水,也是瀑布,差不多嘛?還要買飛機票出國。
 

就是這個味道。
 

這就是談到境智“比量”的不同。
 

每一個東西境界的大小,智慧的深淺,觀念等等是完全兩樣。
 

因此莊子提出來,小鳥和蟬的境界小,智慧淺,所以看大鵬鳥遠大的高飛,不可想象。
 

我們生活的經驗,一輩子在艱難困苦中過慣了的人,看到那個富貴和特別偉大的場面,自已就覺得路都走不動,也不曉得如何自處了。
 

這就是說明境界大小的不同。
 

所以莊子跟著提出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智慧的深淺,壽命的長短,小的境界和大的境界相比較,差別太大。
 

活了二百歲的人,他所經曆的人世間的經驗,同只活了二十多歲的年青人,這個中間差別很大。
 

這種境智的不同,猶如佛經的一句話,叫“循業發現”。
 

每一個人根據他自己的生活經曆、思想見解、智慧境界等,看一個東西的觀念都不同。
 

因為《莊子》文章太美,看起來東說一句西說一句,如果把全篇的邏輯貫穿起來了,是非常有條理的。
 

中間都是申述理由。
 

莊子並不是用純邏輯、純理論性的方法,抓到一個主題,死死地在那個牛角尖上鑽下去。
 

莊子用文學境界的方法,從各種方面旁敲側擊,喜笑怒罵,正面反面地寫來,所以《莊子》本身有他的文學境界的邏輯。
 

引用http://www.yiyuanyi.org/guoxue/200905/9282.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17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