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擬建大壩抵消三峽影響被指有違自然】
一名行人走過長江武漢段的河床。
受持續乾旱影響,長江水面不斷下降,武漢段裸露的河床如同沙漠般乾涸,武漢東邊的鄱陽湖、西邊的洞庭湖同樣水位下降, 湖床上長滿了草,變成一片片草原。
湖北一位95歲的漁民無奈地看著只剩下一點點水的洪湖。
發自江西九江、湖北三峽
“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
江西鄱陽湖湖中有一座1800平方米的小島“落星墩”,王安石、黃庭堅、朱熹等名流曾佇立其上,觀水天一色。
而今,落星墩下的湖水已變成無邊的大草原,點綴著成群的牛馬,數百丈外,才是輪船擱淺的湖灘。
2011年3月以來,這個正值汛期的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因乾旱湖水面積較往年同期驟減一半以上,湖水退去,留下的湖床長滿了草,落星墩下的草高至1米。
滄海桑田,鄱陽湖漁歌已歇,牧歌聲起。
而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也同時遭遇大旱,昔日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描述的“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已經變成遼闊的草地,猶如塞外的大草原。
而到5月底,三峽水庫的存水即將耗盡,鄱陽湖和洞庭湖仍不知何時能重現煙波浩渺。
在這背後,江西山江湖開發治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曉鴻日前表示:“三峽工程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江湖格局’。”
這種改變,不僅是三峽蓄水後,江水倒灌鄱陽湖的場面已很罕見,還有著生態方面的惡化。
為抵消這種改變,江西已然準備在湖口建起2800米長的大壩,把湖水攔在自己的地盤裏。
但專家認為,這同樣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人為干預生態,無異於飲鴆止渴。
引用:http://news.dahe.cn/2011/05-31/1007296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