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會「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上線】
更新日期:2009/11/18 18:1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1118 17:20:34)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建置之「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11月15日起改版上線了!
「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是一套以台灣為主體而編纂的免費百科全書,新版網站除收錄過去各階段編纂的詞條成果,並延續原網站的全民共建共享精神,持續提供民眾以網路線上撰寫百科內容的模式,為讓民眾廣為周知,文建會特於今(18)日召開網站上線記者會,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文建會主委盛治仁以及台灣大百科全書專業版地理卷編審委員王鑫、台灣大百科全書專業版地理卷編審委員許雪姬等貴賓皆出席與會。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表示,「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代表的是台灣保存自己文化的主體性。
「台灣大百科全書」中約有75%以上的辭彙,是在其他線上百科全書中查不到的,例如「捏麵人」;民眾可以在台灣大百科中淺顯易懂地知道它的起源。
盛主委甚至自己上網比較過台灣知名小吃「鹽酥雞」,發現「台灣大百科全書」與「威基百科」中的內容不甚相同,也各有優缺點,盛主委希望民眾可以在台灣大百科網站,針對比較深入專業的辭彙,從台灣的角度來詮釋,因為台灣特有的知識與文化保存,是需要國人一起共同參與的。
重新改版上線的「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結合學者及大眾力量,提供豐富且具獨特性的詞條,其中更有75%的台灣特色詞條,在維基百科中無法搜尋到,如捏麵人、蘭陽舞蹈團、賽夏族矮靈祭、賽笭鴿、九份芋圓、78轉唱片、遶境、鹽水八角樓、麵龜等。
「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整合了過去各階段的編纂成果,希望透過打破傳統分界的網路平台,納進不同族群與社會背景的聲音,彼此之間的覆寫、刪補、討論,和圖像影片與聲音等多媒體的超連結,更生動的建立起台灣文化的主體性與現代性,讓台灣大百科全書不僅是台灣知識的骨幹,文化認同與鄉土教育的最佳教材,更是國際文化交流的基礎工具。
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上的詞條解說可包括聲音、影像等多媒體資料,具備紙本百科全書所沒有的功能,且也比紙本百科全書更容易檢索。
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正式上線後,邀請大眾參與撰寫,所有文字資訊、圖像採「創用CC」之「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by-nc-sa)授權,以期全民創作、全民分享,共同匯集台灣各領域知識,共創一個「知識無上限」的平台。
為鼓勵大眾一同使用、參與和貢獻,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以積分制度獎勵每位參與的會員,所有民眾在網站上的貢獻都可換算為會員積分,無論是加入會員、撰寫詞條、參加網站活動等,均可得到不同積分獎勵;
同時並自98年10月起至99年8月止,推出「長期徵稿月冠軍」活動,每月積分最高的會員成為當月「月冠軍」,可獨得獎金1萬元,今年11月份與12月份,更將加發「月亞軍」和「月季軍」,各可獲得獎金5千元、3千元。
想衝高積分、贏得月冠軍的民眾,更不能錯過11月份「台灣城市百科接力賽」積分大放送活動!
只要會員投稿跟縣市名相關的詞條,再到活動網頁登記,就能順利接力,每接力成功一個詞條,就能額外獲得積分獎勵,還有機會抽中小筆電。
歡迎社會大眾加入撰寫陣容,和知識達人一起來PK。
圖說: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左二)、政務委員曾志朗(左三) 與參與貴賓,一起啟動「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
訊息來源:文建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