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代生物...腔棘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6-15 08:52:3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6-20 21:55 編輯

古代生物...腔棘魚

 






西元1938年12月22日,有人在南非東方的印度洋深海中捕獲了一條形狀非常奇特的怪魚。

這條魚的發現,立刻轟動了全世界,因為牠是一條活生生的腔棘魚(Latimeria chalumnae)。

 

科學家從來只見過腔棘魚的化石(古生代泥盆紀至中生代白堊紀均發現其化石),因此一直都以為這種魚早在6500萬年前與恐龍同時滅絕了,萬萬沒想到,現在居然會捉到活的標本。

 

英國的魚類學者史密斯教授研究了這條魚之後,把牠命名為拉蒂曼魚,以紀念最先描繪這條魚的南非博物館員拉蒂曼小姐。

 

非常遺憾的是,當這條魚被送到拉蒂曼小姐的手中時,內臟已經腐爛,因此無法進一步研究這種稀有活化石的生理與生態。

 

史密斯教授只好重金懸賞,希望有人捕獲第二條活標本,以供研究。他等了14年,才於西元1952年12月20日,在東非的科摩羅(Comoro)群島附近,捕獲了第二條腔棘魚,而確定了這種魚的產地。

 

近些年來,世界各國的魚類學家都在競相研究這種活化石,想了解有關牠的一切知識。因為研究這種活化石,不但可以明瞭這種深海怪魚的生活情況與生理、生態知識,而且可進而了解古代總鰭魚類是如何登陸而演化成陸上的四足動物。

 

這段史實,事關整個脊椎動物的歷史。

 

腔棘魚為啥麼這麼的受到大家的注意,歸類於下列幾點:

 

最為著名的魚類活化石,被認為早在七千萬年前就該滅絕了的生物,後來居然發現了活體。

 

可能是魚類近化成兩棲類中間重要的一環,就像中國獵龍可能是恐龍進化成鳥類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那般。

 

雖然已經發現了存活的腔棘魚,不過數量少到已快變成真化石了。

 

腔棘魚與七千萬年前的變化不大,是怎樣的條件讓腔棘魚有本事與其他更能適應環境的魚一起存活了下來。

 

腔棘魚為何沒絕種

 

腔棘魚住在獵物少的區域,但是因為腔棘魚的代謝速率很慢,所以只要少數的食物就能生活。

 

其代謝速度在安靜時的氧氣硝號為3.8毫升/公克/小時,和其他魚類相較之下,根本微不足道。

 

這可能是腔棘魚和其他新型硬骨魚競爭時,所能夠獲勝的理由吧,也因為在這種邊疆地區的棲息地,所以腔棘魚能夠在生存競爭中持續獲勝。

 

其左右成對的鰭(胸鰭、腹鰭)以及不成對的鰭(第2背鰭、第1尾鰭)的動作是同步的。

 

成對的鰭產生出推進力時,不成對的鰭就在休息狀態的這種交互產生推進力的動作方式。其結果就產生了一致的前進動作。

 

腔棘魚是非常不活潑的魚類,但是他卻是能夠在極短的時間中做非常快速的加速起跑專家,它在水中為理想的紡垂體的數值,在積極的游泳時在他的身體周圍幾乎不會產生旋渦。

 

這讓它在捕食獵物所必要的快速起跑成為可能。

 

在腔棘魚的鱗片表面以及背鰭邊緣具有齒狀突起的粗糙構造,因此而讓表面產生境界層,就讓周圍的水能夠平順的滑動了。

 

腔棘魚的身體是讓它能夠做像緩慢的漂流般的游泳,亦能在捕捉獵物時的快速起跑的形狀。

 

從生理結構看,腔棘魚已經演化到相當高的程度,不但能以卵胎生繁殖後代,而且全身披覆厚厚的石灰質鱗片,像穿著盔甲般,使其它魚類咬不動。

此外深海的環境很少變化,天敵也很少,因此比其它魚類的生存機率高。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g-5758/article?mid=244prev=274&next=151&l=f&fid=8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2 12:16 , Processed in 0.08495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