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學習 美感教育內化為生活】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月亮是會變魔法、幫助別人的仙子。」隨著月亮陰晴圓缺變化,月亮可以是讓媽媽舒壓的吊床、讓朋友歡樂的翹翹板或是自己喜歡吃的巧克力餅乾。
就讀桃園縣大勇國小2年級的林郁恩,平時最喜歡和媽媽一起動手做勞作、便當,前陣子,她從中秋節發想出《可愛的月亮仙子》手工繪本,奪得教育部「美感音樂標語以及短文圖像競賽」評審團大賞。
(上圖)教育部美感教育年記者會25日邀請新北市三芝國中偶戲比賽優勝團隊,用掌中戲簡介103年美感教育年辦理活動內容。(圖文/姜林佑)
明年是教育部訂定的「美感教育年」,教育部25日舉辦記者會,宣示即將推動「美感教育第一期五年計畫」跨部會支持系統、「教育部大專青年偏鄉藝術教育工作隊」、「藝術與美感知能研習營」等方案。
為了鼓勵學生透過生活培養美感,教育部舉辦「美感音樂標語以及短文圖像競賽」。甫獲評審團大賞的林郁恩,今年暑假才從美國回來台灣,從小就喜歡畫畫、剪紙的她,常常會和住在桃園大溪的外公一同出外寫生,那時爺爺最喜歡教她畫荷花,讓她印象深刻。
因為父親的工作,林郁恩一家人到處遷徙,擴大她接觸世界的視野。她曾利用美國密西根秋天的葉子創作《秋天在哪裡?》手工書,她說,因為密西根的葉子有很多顏色、又有不同形狀,拼在一起很有趣。這次她把「月亮」當成繪本的主角,利用缺角幅度的變化,呈現月亮仙子幫助他人的故事。
創意與科學一起吸收
媽媽黃秀穎說,她沒讓郁恩上安親班,目前一週只有1次舞蹈課和鋼琴課,她認為親子時間很重要,她常會利用課餘時間,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動手做陶土,每當節日時還會動手做小裝飾。她覺得激發孩子創意的同時,讓孩子同步吸收科學、文學能力很重要,郁恩喜歡葉子顏色的變化,那麼她就會在孩子創作的時候,教導孩子為何葉子會變色等科學知識。
▲桃園縣大勇國小二年級學生林郁恩圖文創作「可愛的月亮仙子」童書,她說:「月亮是擁有魔法的仙子才會一直變換形狀,因為月亮仙子要去幫助別人。」,相當可愛。(圖文/姜林佑)
教科書從日常經驗切入
明年2月將有首本美學教科書深入全台38所國高中,參與設計「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計畫」的中正高中美術老師蔡紫德指出,他們以建築學家漢寶德的美育理念,逐步拓展《比例》、《構成》、《色彩的意象》、《質感》、《構造》、《結構》等6本,教科書內容都是從日常經驗切入,她強調,美感教育不同於一般美術課程,並非美的創作,而是培養學生理解影響美感的因素,內化成為生活。
▲台北市中正高中美術教師蔡紫德,以簡報分享「整合型視覺形式美感教育實驗計畫」美感教育實驗課程內容實例。(圖文/姜林佑)
蔡紫德表示,美學教育實驗課程將從北中南東38所學校的種籽教師發散出去,延伸出因地制宜的教案,甚至發展成為校本課程,東部的種籽教師發想運用日常創作的漂流木素材,理解木材結構與比例。
引用:http://n.yam.com/lihpao/arts/20131225/201312250094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