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石】
大約長80印面20mm
根據古老傳說,雞血石是鳳凰神鳥因受傷而使鮮血染紅了玉巖山的懸崖峭壁,再歷經千萬年吸收日月精華,才蘊育出來的。
紅色一向被國人視為吉祥之色,加以雞血石中的礦物成分「辰砂」(即俗稱硃砂)自古以來即被認為有驅邪避凶之功,因此,雞血石被視為吉祥寶物,爭相擁有。
雞血石的價格隨著海內外收藏熱度的增加而不斷竄升。
1985年,官方因管理上的問題造成虧損,
且發現礦源已漸枯竭,於是下令封礦。
但是價值不菲的雞血石令村民們仍願冒險私自開採,且時因爭奪礦源而發生集體械鬥,並造成傷亡。1990年,縣政府通告全面禁採並不准買賣。
但是,受不了高利誘惑的影響,過了不久又再開放開採。
巴林石產於內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鎮查干沐倫蘇木的雅馬圖山,地處塞北重鎮赤峰市北方約200公里的地方,所產巴林石即是以赤峰市為集散地,行銷海內外。
直到1973年,政府部門才正式進行大規模探勘,並建立礦點,開始有規模的開採。
由於藏量豐富,且軟硬適中(摩氏硬度2.0~2.5),易於奏刀,不但適於製作雕件,更為篆刻家所青睞,正可取代礦源日漸枯竭而售價卻日漸攀高的浙江昌化石、浙江青田石、福建壽山石,短短數年間,已經並列為中國四大印石材料產區之一。
巴林石中,凡礦石肌裡有辰砂礦沁染,而形成如雞血般鮮豔紅色紋理者,統稱「巴林雞血石」,若未冠「巴林」二字時則稱「雞血紅」,以別於昌化雞血石。
早期出產的巴林雞血石數量不多,且多被用來混充昌化雞血石,所以較不為人所熟知。
直至80年代,知名度漸漸打開後,身價遂扶搖直上,也漸為收藏家所重視,成為巴林石中最名貴的石種。
三江石,又名三江彩卵石、紅彩卵石、龍勝紅碧玉,產於廣西柳州地區三江縣境內融江河段及上游龍勝縣境內大地和侗烈等地。
該石屬碧玉巖類,石質堅硬細密,硬度為6.5~7.0度,表面潤澤光滑;
以黃、紅、紫為主色調,或游光溢彩,或古色古香,有豐富的紅、青、黃、白、紫、黑等諸色彩,有的五色斑斕,有的則青紅交雜,黃白紛雲,其中純黑如漆者石質堅而膩滑,泛著黑光,稱為「柳州黑」;
石表圖紋有「平紋」與「凸紋」之分;石形大多呈不規則狀,真正成圓形或橢圓形的不多。
三江彩卵石是1991年秋冬時節,在三江東部古宜河上游首次發現,故被民間稱為「三江石」或「三江雞血」。
三江石的原巖生成於距今6~10億年前的元古代晚期,龍勝縣境內三門鎮一帶,由於火山噴發物的沉積,形成了一條特殊的碧玉化石英巖、碧玉化含鐵石英巖及碧玉巖等色彩豐富的富硅質岩石。
經漫長的地殼演變露出地表,由長期風化剝蝕和潯江水系幾百萬年水洗沙磨,變為表面光滑圓潤的彩卵石。
碧玉巖中紅色、紫色程度因鐵離子化合價位、含量多少而變化,一般含三價鐵離子呈現紅色,當含量多時顯暗紅色,量少時顯橙紅色,含量適當時則為鮮紅色調。
中國的昌化雞血石和巴林雞血石,是舉罕見的石中瑰寶。外國收藏家把二者統稱為中華雞血石
雞血石可謂中國獨有的一種珍貴寶石,是印石和擺件材料中最具觀賞價值者,其投資收藏價值也只增不降,利益頗豐厚。
上品的雞血石,石質純淨凍透,血色鮮艷奪目,地子與血彼此呼應,錦上添花衡量雞血石,一般按血色、血量、地子、形狀四條標准按血色分,有鮮紅、朱紅、暗紅、黃血及紅黃相融的血按整體及質地、顏色的特點可分為彩霞紅、夕陽約、翡翠紅、桃花紅、白玉紅等品種
雞血石按形態可分為片紅、條紅、斑紅、點點、團紅等數種,凝結程度越高,分布越集中,占據面積越大越好,身份也就越高。
有的雞血石質地與血色天然成趣,令人激動,惹人喜受,石人為其貫以漂亮的名字:
如,印章或自然形外表全部為雞血覆蓋,稱為“大紅袍”;
印章頂部為血,身部為凍,稱為“鶴頂紅”;紅、黑、白(或黃)三色相伴而生,稱為“劉、關、張”或“桃園三結義”(與《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關羽、張飛的臉譜相契合);
另外還有周帶紅、滿點紅、多彩紅等等,都是觀賞與收藏的佳品。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巴林允許血石中有女兒紅和彩霞紅兩個特殊品種,它們不似雞血勝似雞血,堅而不脆,軟而不鬆,潤而不膩,華而不深,紅顏玉體,華貴珍重,故有“雞血易得,兩紅難求”之說。其價格也遠遠超出雞血石按地子分,雞血石可分為凍地、石地、花地和純淨地
中華雞血分為兩個產地一個在浙江省昌化地區,已開采600年,瀕於絕跡。一個在內蒙的巴林右旗,開采28年,正在盛期。
無論昌化雞血還是巴林雞血,它們的物質構成都汞的化合物,即硫化汞。從礦脈的結構看,二者都是脈狀結構的礦石
雞血石的摩氏硬度為2——3度,熔度為1400度。它具有艷麗鮮紅的光澤,色如雞血,故稱之謂雞血石。
具有這樣鮮紅色彩的硫化汞能與葉蠟石共生於一體的礦料,實屬罕見
在昌化雞血枯竭的情況下,1973年巴林雞血正式面世,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對於收藏家和石頭愛好者來說,一個是舊愛,一個是新寵。
無論昌化雞血石還是巴林雞血石,其精品都甚少,價格遠遠超過黃金。
所以有“危難之時捨黃金守雞血”之說。據說雞血石還是避邪的納福、安邦治國的神品,加之其每年增值幅度很大,因此贏得人們的喜愛,並形成投資收藏之內
早在1784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在沙浙江西天目山禅源寺得到一塊8厘米見方的雞血石。
乾隆見此石晶瑩艷麗,十分喜愛。回京後即命人刻制了“乾隆之寶”四字印玺,並注明“昌化雞血石”。
由於皇帝的喜愛,雞血石從此身價百倍,許多人紛紛追求收藏,從而,也促進了開採業的發展
70年代初,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將一對昌化雞血石章作為國禮饋贈給日本首相。
這對雞血石章黃凍地上,上面血色濃艷,形如去霞,名為“紅雲圖”,象征著中日兩國人民友好關系如彩雲一樣,祥和、美好
80年代以來,巴林雞血石曾多次作為國禮、區禮、市禮,贈送給國際友人和港澳地區,起到了增進友誼、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隨著海峽兩岸人員交往頻繁,雞血石大量湧向台灣,促使台灣繼日本之後也掀起了收藏雞血石的熱潮。
所以,雞血石價格一漲再漲
在收藏或交易中,人們對昌化雞血石與巴林雞血石各有所愛,在評論時也各持已有。
有人認為昌化雞血好,對巴林雞血感到不托底,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昌化雞血石歷史悠久,先人為主,先聲奪人,影響比較廣泛。
巴林雞血石只有28年的歷史,初露頭角,鮮為人知。
二是巴林雞血石像昌化雞血石一樣,上品極少能得到的人更少。
不見其面,難為其作為一個切合實際的評價。
有人只憑自己手上的幾塊普通巴林雞血石,就以此作為判斷和評價,顯然缺乏准確性。
三是有些人缺少保養雞血石的科學方法,致使血變了顏色而歸於石。
其實不論昌化雞血石還是巴林雞血石,保養不當都會變色。
只要注意避高溫、避強光,特別是紫外線,雞血石就不會變色。
萬一發現變了顏色怎麼辦呢?
一種方法是把雞血石用石蠟油浸泡數日,或用濕土埋藏兩周以上,血色仍會鮮艷如初。
第二種方法是,發現雞血石紅色變暗,用細號油沙輕輕磨去一層後,便重新顯現其鮮紅色彩。
第三種方法是,長期放存雞血石,必須採取油封或蠟封的方法保養。
四是不能以好比次,也不能以次比好。
昌化雞血,血色正,密度大是其優勢,但多數昌化雞血石地子髒而不透,多含沙西雜質或硬地。
巴林雞血石的上品,血色艷,地子透,可謂錦上添花。
但一般巴林雞血石中也確有血色淡、散的現象。因為血散,密度小,有的甚至只有表血,如果保養不好,“走血”現象也是有的。
總體來看,昌化雞血血色正,巴林雞血地子好,可以說南血北地,二者的上品都是難得的珍品。
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石文化勃然興起,巴林雞血石的價格不斷攀升,其前景日益見好。
收藏者和經營者都收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關於“紫雞血”石:
1986年以來,巴林石礦發現了一個新品種——“紫雞血”石。
其紫雞血是黑辰砂所致。
黑辰砂分布在卵石股肌裡間,形成了紫紅色的花紋。
巴林紫雞血比傳統的雞血有較強的抗紫外線的能力。
傳統雞血石經日照半年後,平均有60%的雞血石都有程度不同的褪色現象,很少有經紫外線或日光照射後有鮮紅如初的雞血紋的。
相對來說,“紫雞血”石的化學性質則比較穩定。
而且紫雞血石的產量極少,所以其收藏價值比紅雞血石要高,今後還會不斷地增高。
關於假冒雞血石:
因為雞血石價格昂貴,偽冒者歷來朋之。除了以巴林雞血冒充昌化雞血,或以昌化雞血冒充巴林雞血,投其所好假冒促銷外,還有許多更惡劣的做偽方法。如:
1、描繪法——將硫化汞或真雞血粉,描繪在磨光的石料上,再覆以樹脂並磨光上蠟。
鑒定時可用臉或手測試其濕度,真石有冰冷感而假石則溫。
2、拼接法——將真雞血石切成薄片貼在無血石上。
3、合成法——用石粉和血粉壓制合成。
薄意藝術是在明末清初石章的博古紋飾和錦邊浮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薄意,是壽山石雕的專用名詞,也是壽山石雕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薄意」雕刻的製品,一向以「重典雅、工精緻、近畫理」而著稱,它是融書法、篆刻、繪畫於一體,並且介於繪畫與雕刻之間的獨特藝術。
「薄意」藝術,是在明末清初石章的博古紋飾和錦邊浮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康熙時期這門獨特的藝術已經初露端倪,到了雍正的時候它已臻於完善。
後來在同治和光緒年間,「西門」派藝人潘玉茂兄弟,奠定了薄意雕的基礎。
二十世紀初期,雕刻大師林清卿在吸收中國畫藝術精髓的基礎上,熔雕刻、繪畫於一爐,以刀代筆,別開生面地將薄意藝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由此,薄意也就成為了壽山石雕中獨門別類的藝術形式。
雖然薄意是一門高難度的雕刻藝術,但「無限風光在險峰」,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壽山石雕刻家不畏艱難,勇攀藝術高峰,把薄意藝術發揚光大。
清康熙年間,楊璇和周彬二人,常在印台四周雕刻極淺的浮雕錦褥紋和環邊不斷紋或其它圖飾,開創了薄意藝術的先河。
後來,「西門派」鼻祖潘玉茂繼承楊、周遣法,在印章四周雕刻各種圖飾,以掩蓋石疵,這是薄意的雛形。
從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福州壽山石雕藝術逐步發展。
「西門派」大師林清卿年紀輕輕就小有名氣,自感藝術功底薄弱,為了專攻薄意,圖謀更大的發展和超前人,毅然放下雕刀,轉而拜師學習水墨畫,研究秦磚漢瓦、古代石刻和畫像以及書畫、金石篆刻等,從中領會中國畫的筆意、章法和畫理,歷時五年,學有所成,自覺融會貫通之後,才又重操舊業,專攻薄意,並將其推上巔峰,成為譽滿榕城的薄意雕法大師,被稱為「西門清」。
引用至:http://tw.myblog.yahoo.com/jw!2M ... g--/article?mid=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