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甦了嗎?】
新聞周刊:全球經濟復甦了嗎?
出口導向經濟體轉型有難度
2009 / 08 / 24 星期一 00:06
投資人不宜對美國經濟復甦有太多幻想,應該想:景氣逐漸崩壞的規模是全球性的,除非復甦也是全球性的,否則復甦不會持續太久。
但全球性的復甦可能發生嗎?
著名經濟評論家 Robert Samuelson 在《Newsweek》專欄指出,新興市場有潛取代美國作為全球消費引擎,但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欲轉型有一定的難度。
寅吃卯糧的美國人現在負債累累,房市股市市值蒸發億兆美元以計,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不能再倚賴他。
美式消費的空缺若無法被填補起來,任何全球復甦都是虛幻的。
因為美國現在需要出口來帶動景氣成長,其它國家出口至美國某種程度來說必定受到影響。
發展中國家顯然取代了美國消費作為世界經濟引擎的角色。
這些國家的出口產值已佔全球將近一半的比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中國(11.4%)、印度(4.8%)、巴西(2.9%)合計已佔的比例接近五分之一,相當於美國的出口產值。
這些國家的房市、消費品以及健康醫療市場需求龐大。
若就業率無法跟著增長,出口帶動經濟成長就沒有多大的效果。
按照邏輯來說,這些國家應該增加對本地市場的供應,並減少出口。
強勁的國內消費,將會擴大本地進口的需求。這麼一來,美國就可以增加出口,降低進口。
經濟學家所說的「全球不平衡」,即美國貿易赤字和中國貿易盈餘的差距應該要縮小。
如此,經濟成長就會來到,問題也解決了。
這個改變的趨勢現在正在展開。
各國政府為了因應美國消費需求衰退,已經出具刺激政策,其中中國的效果最為顯著。
中國在第二季的 GDP 成長高達 7.9 %。
而印度,IMF 認為它的 GDP 成長率今年將有 5.4 %,明年將有 6.5 %。
巴西聖保羅費爾南.布勞岱爾經濟研究院(Fernand Braudel Institute)院長 Norman Gall 預估,巴西的展望前景良好。
巴西擁有「基磐穩固的工業生產,以及充滿活力和創新的企業。」
巴西財政赤字由 2002 年的 85% GDP 佔比下降至 65 %。
上述說法聽起來讓人放心。
不過,仍有值得懷疑的餘地。
假設美國消費得少、儲蓄得多,那麼一個平衡的全球經濟將需要各國消費者消費得多、儲蓄得少。
這個辦法是治根本一勞永逸的,而不是反覆用暫時的經濟「刺激」。
貿易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在於高儲蓄率,特別是在內需消費不振、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國家。
根據康乃爾大學經濟學者 Eswar Prasad 指出,2008 年中國的儲蓄率高佔 GDP比重的54%,香港35%,台灣28%。
美國的儲蓄率,包括家戶和企業在內,則只佔 GDP 的 12%。
理論上而言,鉅額的儲蓄可被總量相等的投資所吸收,舉凡廠房、機器。可是在大多數亞洲國家(印度除外)都有投資缺口。
將儲蓄盈餘投入海外資產和匯率部位都受到人為抑制,出口貿易代了國內需求。
中國在全球經濟過渡階段中扮演關鍵角色。Prasad 質疑,中國增加國內消費是否可以馬上填補出口下降所遺留的空缺。
他指出中國儘管經濟迅速增長,但就業率增長仍緩慢,自 2000 年以來僅增長了 1%。
他說,出口是帶動就業率增加的主要部門。
就業率要增加,若少了出口帶動,就變得困難。
這意謂著積極促進出口是以犧牲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代價。
中國的人民幣仍被低估,而在加值稅上的出口減免最近也已增高額度。
對此說法 RBS 香港分析師 Ben Simpfendorfer 表示同意。
歐美市場疲弱,中國出口貿易地已轉向新興市場,例如巴西和埃及。
中國出口可能有損其它發展中國家的經濟。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學院(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經濟學者 Nicholas Lardy則比較樂觀。
他說,中國主政者曉得倚賴出口的危險性。
他們正藉由降低儲蓄來刺激消費。
Lardy 表示,高儲蓄的原因之一,是社會安全網路的低度聯結。
國有企業是可提供醫療保障,一旦這些企業倒閉,福利消失,工人為了未來養老養病之需而積存更多錢財在身。
現在中國正在重建這個社會照護網絡。
自從 2005 年開始,中國的健保醫療和教育預算已經增加了大約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開發中國家的政治情勢和文化負載能力,特別是中國這個亟欲擺脫出口依賴的國家。
世界經濟正處在一個災難性的時刻。
多年來美國的購物風氣,以及到處所創造的工作機會,在全球化提供堅固的政治支撐力。
隨著這個支撐力的消失,全球需要一股新的基礎,使各國維持互惠成長。
否則,將會有更多保護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的現象發生。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NHe2OIGTE0aCV39tHd0-/article?mid=3954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