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王旭高臨證醫案-瘧疾門】 [打印本頁]

作者: ljx0012無知    時間: 2012-7-8 10:51
標題: 【王旭高臨證醫案-瘧疾門】

 王旭高臨證醫案-瘧疾門


瘧疾門

 

嚴 年屆六旬,元氣素弱,向有肝氣,近患三瘧。

 

兩月以前,先受伏暑;小愈之後,三瘧遂作。

 

脈弦,肝胃尤甚。

 

木勝胃土,惡谷厭納,痰多嘔惡,心跳少寐,便閉溺赤。

 

蓋胃氣一虛,百病叢生矣。

 

高年雖大便兩旬不通,未可以通陽為務。

 

培養中氣,啟胃化痰,是為扼要;調和營衛,退其寒熱佐之。

 

黨參 冬朮 茯苓 半夏 陳皮 當歸 桂枝 淡芩 棗仁 澤瀉 穀芽 鹿角霜 生薑 紅棗上方以六君子湯坐鎮中宮,補脾健胃,氣運則痰濕自化,氣旺則津液自生。

 

合入當歸、桂枝,和營散邪。

 

鹿角霜之通陽者,以治背獨惡寒。

 

再加黃芩以泄熱,監製桂、鹿之辛溫,使無偏畸,不失調和之義。

 

棗仁安神,澤瀉去濕,穀芽醒胃,薑、棗調和營衛,皆佐使之助耳。

 

某 大瘧百日,營衛兩虛。

 

胃為衛之本,脾乃營之源。

 

胃陽虛則胸腹時痛而吞酸,脾陰虛則經事愆期而盜汗。

 

補脾胃以化其瘧痰,和營衛而退其寒熱。

 

營衛一和,盜汗自止。

 

黨參(薑汁炒) 冬朮(土炒) 半夏 茯苓 陳皮 川連(吳萸三分,煎汁拌炒) 製首烏 白芍(桂枝三分,煎汁拌炒) 煨薑 紅棗吳 三瘧一載有餘,經停將及兩載。

 

腹中脹滿,有塊作痛。

 

是血先凝結於前,氣阻滯於後,加以寒痰積聚,中氣失運。

 

法當先運其中。

 

六君子去炙草,加木香、當歸、川朴、生薑、茺蔚子、紅棗。

 

石 三瘧久而痰涎聚,肝膽逆而鬱火盛,以致發狂。

 

今狂已退,痰火猶未全除。

 

擬化胃經之痰,平肝膽之火。

 

半夏 茯苓 橘紅 牡蠣 淡芩 川貝 牛膝 鱉甲 白朮(土炒) 竹茹 鉤鉤徐 盜汗便溏,心脾之病也。

 

脾氣不運則便溏,心陰不守則盜汗。

 

大瘧日久,寒熱仍作,營衛不調。

 

補心脾,和營衛,歸脾東加減治之。

 

黨參 黃耆 冬朮 熟地 白芍 砂仁 六曲 棗仁 歸身 茯神 木香 牡蠣 浮麥 紅棗淵按︰運脾氣,補脾陰,和營衛,溫督脈,前數方皆虛瘧,久瘧治法。

 

營 久患瘡疥,濕熱浸淫,因外感暑濕為瘧,纏綿不已,變為三瘧。

 

診脈濡小,其濕仍戀,而元氣漸傷,慮加腹滿,宜早圖之。

 

然須安逸忌口為要。

 

白朮 半夏 赤苓 陳皮 大腹皮 川朴 神曲 藿梗 蔻仁 通草 雞距子此用正氣散去甘、桔、蘇、芷,加通草、蔻仁,疏通氣分之濕,用雞距子以解酒濕。

 

朱 厥陰過升,陽明失降,瘧成煩悶、痞嘔,當變柴胡製而為瀉心法,和陽明即所以和少陽也。

 

川連(薑汁炒) 半夏 廣皮 藿梗 白蔻仁 竹茹(薑汁炒)此人舌苔半邊白如水晶粉團,必有痰飲。

 

后於此方中加生薑三片,其嘔即止。

 

淵按︰本不當去生薑。

 

若去之,便失南陽製方之義矣。

 

莊 但熱不寒,此為牡瘧,柴胡桂枝湯主之。

 

柴胡 桂枝 半夏 伏苓 陳皮 川朴 草果 炙甘草 生薑 紅棗又 瘧發間日,但熱不寒,口膩多涎,乃寒痰於心下,陽氣不得宣越故也。

 

蜀漆 桂枝 半夏 陳皮 茯苓 羌活 菖蒲 另︰獨頭蒜六枚,黃丹六分,雄黃五分,共研末為丸。

 

清晨朝向東分五服,開水送。

 

又 舌白胸悶,背寒獨甚。

 

擬宣通陽氣,以化痰濁。

 

麻黃湯合二陳湯,加鹿角霜、石菖蒲。

 

又 瘧止,當調胃氣。

 

半夏 茯苓 炙甘草 陳皮 白蔻仁 生薑 紅棗孫 間瘧變為大瘧。

 

其寒也,三日一作;其熱也,日無間斷。

 

此衛氣不得疏通,邪痺不達,是屬衛實而營虛,營虛故內熱不止也。

 

擬和營衛以祛邪。

 

桂枝 白芍 柴胡 半夏 赤苓 天花粉 淡芩 陳皮 生薑 紅棗徐 左脈細弦,肝腎虧也;右脈軟弱,脾胃虛也。

 

三瘧之後,氣血兩虧。

 

補肝腎,調脾胃,養氣血,必得安逸少勞而後可也。

 

黨參 大熟地 杜仲 枸杞子 冬朮 茯神 歸身 陳皮 白芍 生薑 紅棗王 三瘧止作,延及五年,營衛之不調,脾胃之不和,肝腎之不足,不言可知矣。

 

近今月經頻至且多,而有血塊,腹反脹滿,何也?夫血之與氣,猶權衡也。

 

和則平,偏則病,一勝必一負。

 

血去多則血虛,血虛則氣旺,非真氣之旺也。

 

氣無血以涵之,則氣肆橫而有似于旺耳。

 

蓋瘧久必傷脾,脾傷則肝亢。

 

脾統血,肝藏血,肝亢則血不藏,脾虛則血失統,故經事頻來;而仍有血塊者,肝亢則火熾下焦,衝任之血受其迫燥,欲下而不盡下,故凝而為瘀,瘀則結塊也。

 

圖治之方,藏統肝脾之血,而固衝任之經,一層。

 

調其氣之肆橫而致和平,又一層。

 

是治月事與腹滿之法。

 

至於理脾胃,調營衛,又為三瘧久纏之治。

 

合而成劑,不出求本之圖。

 

黨參(元米炒) 冬朮(川朴五分,拌炒) 香附(醋炒) 丹參 陳皮 茯苓 烏藥 鱉甲 當歸炭 白芍(桂枝三分,拌炒) 茜草炭 烏賊骨(漂淡)鮮生地渣(薑汁炒焦) 薑渣(鮮生地汁炒焦)鱉甲煎丸十五粒,藥汁送下。

 

淵按︰因脾氣傷而血失統,血去舍空,其氣更失所依,故腹益脹滿。

 

調養脾氣,治脹即所以攝血;潤養肝陰,固血即所以涵氣。

 

妙在交加散清血熱而不寒滯,通營氣而不辛散,其心思識力,超越尋常。

 

若辛香耗氣以治脹,苦澀涼膩以治血,則失之遠矣。

 

葉 瘧為少陽病。

 

少陽者,膽與三焦也。

 

膽失清寧,則煩而不寐;三焦失其輸轉,故胸悶而大便帶溏,口膩味甜。

 

熱甚煩悶,熱處濕中,故熱愈甚也。

 

擬溫膽法。

 

半夏 茯苓 陳皮 棗仁 枳殼 天竺黃 川朴 青蒿 秫米 佩蘭 竹茹曾 浴出當風,腠理閉塞,水氣舍於皮膚之內,與衛氣戀而不化,變為三瘧。

 

瘧發不透,濕熱內走經絡,四肢無力,微微內熱,是半虛半實之症。

 

和脾胃,化濕熱,通經絡,達肌表,標本兼治。

 

茅朮 半夏 香薷 茯苓 秦艽 獨活 澤瀉 防風 川朴 陳皮 通草 薑皮 生苡仁奚 三瘧發於夜,而漸移至日中,原有自陰出陽之象。

 

今屆春深,陽氣升發,當助其升舉,參以化痰為法。

 

柴胡 防風 茯苓 丹皮 杜仲 冬朮 製首烏 半夏 陳皮 牛膝黃 大瘧十番,寒熱雖輕,而邪陷入於三陰。

 

治必從中以達外,體質雖虛,未可便投補藥,仿王晉三加減達原飲。

 

柴胡 川朴 半夏 茯苓 當歸 草果 川貝 花檳榔 陳皮 紅花童 大瘧日久,小愈作,寒熱雖輕,其根不斷。

 

根者何?水飲痰涎是也。

 

欲治其根,必溫中土,用四獸飲加減。

 

六君子東加烏梅、草果、蜀漆炭。

 

尤 久瘧之後,脾虛木,痰阻氣滯,胸悶惡心,頭眩心嘈,經事不調。

 

擬舒木,兼以化痰。

 

柴胡 石決明 半夏 陳皮 當歸 炙甘草 茯苓 丹皮 砂仁 薄荷又 投逍遙合二陳法,木稍舒,痰氣稍化。

 

今從前法加減。

 

柴胡 炙甘草 杏仁 冬朮 陳皮 半夏 焦山梔 茯神 砂仁吳 瘧不離乎少陽,即兼陽明、太陽,亦必使其還返少陽而後已。

 

今預于瘧發之前,先用柴胡引入少陽之界,則邪氣從樞轉出矣。

 

小柴胡湯去參、棗,加知母、草果、陳皮。

 

淵按︰仲景小柴胡治傷寒往來寒熱,非治風瘧往來寒熱。

 

風瘧與傷寒判若天淵,後人往往借用,積習深矣。

 

風瘧早用柴胡,必糾纏難愈,須中焦濕熱半化,或秋深邪深乃合。

 

又 瘧脈自弦,弦大者為陽,其邪易達。

 

今瘧來熱勢稍輕而短,邪有退機矣。

 

仍從前法。

 

照前方加沙參、茯苓、通草。

 

又 瘧勢漸衰,當和中氣,以化痰濁、養心陰,合病體標本而施治也。

 

沙參 陳皮 麥冬 炙甘草 冬朮 半夏 扁豆 棗仁 茯苓 生薑淵按︰瘧病最忌扁豆,想未知之耳。

 

奚 三瘧變為日作,延來兩月有餘。

 

今則熱發於夜,口乾汗少,邪戀營分,其陰已虧。

 

而又胃弱納少,懷孕半身,恐其正虛不克支持。

 

姑擬和胃、扶正、達邪。

 

黨參 製首烏 冬朮 茯苓 川朴 天花粉 柴胡 防風 陳皮 淡芩丁 三瘧久延,營衛兩傷,因產後,下焦八脈空虛。

 

今病將九月,而瘧仍未止,腹中結塊偏左,此瘧邪阻於血絡,聚於肝募,是屬瘧母。

 

淹纏不已,慮成瘧勞。

 

夏至在邇,乃陰陽剝之際,瘦人久病,最怕陰傷。

 

趁此圖維,迎機導竅,和陽以生陰,從產後立法。

 

稍佐搜絡,以杜瘧邪之根。

 

製首烏 冬朮 白芍 杞子 當歸 地骨皮 青皮 川芎 香附 烏梅 另鱉甲煎丸,每日服十粒用四物去地,換首烏,從產後血分立腳。

 

淵按︰產後陰血固屬虛耗,然久瘧而至結塊,必濕熱痰涎,伏膜原未化,此方宜斟酌之。

 

又 三瘧日久,腹中結癖。

 

夏至前和陽生陰,通調營衛,參入搜絡方法。

 

節后三瘧仍來,但熱勢已減,癖塊略小,然口乾心跳,營陰大虧,情懷勃,多令化火傷陰。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瘧來多沃酸水,蓋肝木熱,挾胃中之宿飲上泛使然。

 

夫養營陰須求肝潤,理肝必用苦辛。

 

久瘧堪截,癖塊宜消。

 

惟是體虛胃弱,諸宜加謹為上。

 

黨參 冬朮 鱉甲(醋炒) 當歸 茯神 棗仁 香附 三棱(醋炒) 川連(吳萸炒) 牡蠣 陳皮淵按︰膜原所伏之邪見矣。

 

又 丸方。

 

川貝 半夏 知母 共研細末,薑汁、醋各半泛丸。

 

每朝三錢,開水送。

 

曹 勞瘧,因勞碌而發。

 

寒熱似瘧,淹纏不已,慮變瘧勞。

 

舌苔白而乾燥,胃燥氣傷也。

 

法當益氣生津,用益氣補中意。

 

黨參 黃耆 冬朮 炙甘草 麥冬 歸身 陳皮 青蒿 五加皮 生熟穀芽張 間瘧,寒熱,舌苔滿白。

 

用柴胡達原飲。

 

柴胡 黃芩 半夏 青皮 花檳榔 草果 川朴 茯苓 生薑舌苔滿白,邪伏膜原,必用檳榔、草果。

 

若舌苔白而燥者忌用。

 

仁淵曰︰瘧証甚多,所感不同,命名各異,《內經》言之詳矣。

 

而諸瘧中風瘧最多,經謂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

 

乃暑天喜當風取涼,露臥濕地,受冷濕、熱濕之邪,不使隨汗泄出,秋後涼風閉其汗孔,瘧始發矣。

 

前哲雲“瘧不離少陽”,其實不然。

 

夫伏暑與瘧,同一邪耳,寒熱間斷者為瘧,不斷者為伏暑。

 

但伏暑雖重於瘧,其伏較淺;瘧雖輕于伏暑,其伏較深。

 

伏暑邪在太陰、陽明,不涉膜原者多,瘧疾涉膜原者多。

 

惟邪伏膜原,所以糾纏不清。

 

膜原二字,古人多未講明。

 

夫膜在臟腑之外,肌肉之裡,乃肌肉之裡層皮也。

 

俗名膜壑。

 

原乃經穴,六腑皆有之。

 

經謂橫連膜原,言不但邪在臟腑,並橫及於肌肉之裡,而伏於膜壑之原,伏甚深矣。

 

亦太陰、陽明所主。

 

所謂少陽,亦猶伏暑之寒熱往來,脾胃升降失職,木不達耳。

 

惟脾胃失化,濕濁阻遏,所以瘧必有痰,痰即濕飲。

 

故瘧發時能嘔出黃涎苦水,其愈較易。

 

治能開其中焦,化其濕飲,最為先著。

 

觀古人清脾,休瘧,四獸等方,無不為開中化痰立法。

 

即久而為瘧母,為黃膽、中滿,皆濕熱痰濁糾結不化,傷其脾胃所致。

 

即各種瘧疾,所因不同,所治各異,要不離太陰、陽明--脾胃也。

 

脾胃一病,痰濕自生。

 

諺雲“無痰不作瘧”,其信然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