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胞衣不下】
病證名。
出《經效產寶》卷上。
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兒衣不出、胞脹不下。
指胎兒娩出後半小時,胎盤尚未排出者。
多因婦人素體虛弱,或產程過長,用力過度,以致氣虛而宮體收縮不良,胞衣不出;
或因胎兒娩出,有瘀血阻滯胞脈;
或臨產和產時感受寒邪,氣血凝滯而致胞衣不下。
氣虛者胞衣不下,少腹微脹,下腹有塊,按之不痛、不堅,陰道血量多而色淡,頭暈心悸,氣短神疲,治宜補氣養血,方用人參養營湯;
若血瘀胞衣不下,症見小腹劇痛,堅硬有塊,出血量少色黯,治宜養血逐瘀,方用生化湯合益母膏;
寒凝胞衣不下者,小腹冷痛拒按,有硬塊,陰道流血量少,色黯紅,面色蒼白,治宜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方用黑神散加牛膝、川芎、益母草、黃酒治之。
同時可結合針灸合谷、三陰交等穴或手術處理。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