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斑疹】
證名。
見宋●許叔微《傷寒九十論●發斑》。
指在熱病過程中發於皮膚表層之斑疹證候,有些病證,可同時見到“斑”與“疹”。
斑疹散見於體表,多為散在分佈,亦可呈現片狀,或如綿紋狀。
以手外撫不礙手,斑點較大者為斑;
形小如粟米,略高出於皮膚之上,先之礙手者為疹。
大要從形色分辨,以松浮、稀疏、紅活為邪勢輕淺;
緊束有根,稠密、其色紫、黑為邪毒深重。
多見於溫熱、溫毒病證,判斷證候之輕重除從斑疹形色診察外,患者的神志情況亦十分重要。
如雖見斑疹而神清氣和者為順;
斑疹兼見神昏譫語者為病勢深重。
《溫熱經緯●葉香岩外感溫熱病篇》載述:
斑疹皆是邪氣外露之象,發出宜神情清爽,為外解裏和之意。
如斑疹出而昏者,正不勝邪,內陷為患,或胃津內涸之故。
參見斑、疹條。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