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斑】
證名。
見《諸病源候論●時氣病諸候》。
指發於體表皮膚之紅色或紫紅、淡紅、黑色、棕褐色之斑點,點大相連則成片狀,捫之不礙手。
《丹溪心法●癍疹》:
“斑有色點而無頭粒者是也。”
多見於溫熱、時氣病證。
由外感溫熱之邪,熱郁陽明,邪入營血,發於肌表而成斑。
斑色宜紅活,如為紫色、黑色則系熱毒深重之征。
《壽世保元●斑疹》:
“大抵鮮紅起發稀朗者吉,棕黑者難治。”
斑點之現於體表,往往先見於胸膺部,後擴展至腹、背、腰及四肢,並多伴有發熱,口渴,煩躁,甚則神識昏蒙、譫語等證,脈多浮數,舌絳、舌面少津。
治以清熱涼血、化斑解毒為大法。
選用化斑湯、活命金丹(去芒硝、加升麻、淡竹葉)、消斑青黛飲等方,高熱昏譫,酌用紫雪丹、安宮牛黃丸。
裏熱壅盛者,可用下法泄熱,《溫病條辨》載述用“調胃承氣湯微和之,得通則已,不可令大泄,大泄內陷”。
斑多屬熱證、實證;
或有屬於虛寒者,治法當據辨證屬性而定。
聯繫現代醫學,斑證可見於斑疹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及其他多種傳染性熱病之菌血症。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