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官職詞典·侍中】
官名。
秦侍中為丞相之“史”(屬員),以往來殿內東廂奏事,故名。
漢為上起列侯、下至郎中的加官。
加此官者可出入宮廷,擔任皇帝侍從。
侍中任務很雜,須分掌乘輿服物(包抱“虎子”即溺器在內)。
但此官因身居君側,常備顧問應對,地位漸趨貴重。
武帝因侍中馬何羅謀行刺,始令侍中出居宮外。
王莽執政時複入,東漢章帝時複出外。
秦、漢侍中員額無定。
魏、晉定為四人,加官者不在限額內。
職責與秦、漢侍中不同,雖仍在近側,而不任雜務,與散騎常侍同備顧問應對,拾遺補缺,遂成為清要之官。
南朝宋文帝以侍中掌機要,梁、陳相沿,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北魏尤重其官。
隋稱納言,唐複為侍中,為門下省長官,位正二品,與尚書僕射、中書令同居宰相之職。
高宗曾改為左相。
武則天時曾改為納言。
玄宗開元時曾改黃門監。
玄宗天寶時又改為左相,肅宗至德時復原名。
甚少除授,從太祖至神宗,真拜侍中者僅五人,無豐改制,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為宰相,行侍中之職。
後遂無此官。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