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基改棉花 苦了農民肥了商家】
基改食品專題(中央社記者何宏儒新德里特稿)印度2002年引進基因改造棉花,迄今仍是唯一核准的基改作物。它13年來已成功推進95%的棉田。但不同地區和類型的農夫,有人美夢成真,有人惡夢連連。
印度政府2002年核准「Bt cotton」商業種植。植入具抗蟲特性「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基因的這種基改棉花,使印度從棉花淨進口國變成棉產大國,2014年占全球25%棉產。業界自詡很快超越中國大陸,成為第1大棉產國。
北印農業重鎮哈雅納(Haryana)省佘撒(Sirsa)最大農藥專賣店之一拉瑪農藥(Rama Agro Chemicals)負責人賈格(Manish Garg),他的1家門巿貨架上琳琅滿目擺滿上百種農藥、種子和肥料,其中75%商品為棉田專用。
賈格說,當地約8成5棉農種Bt cotton。他告訴中央社記者:「產量多約3成、品質更佳、更早收成、少有蟲害,這是基改棉花4大好處。印度人口眾多,需要大量各式蔬果和穀物。棉花之外,政府應擴大開放基改作物,增加土地產能」。
然而,同樣種Bt cotton,到了西印馬哈拉什特拉(Maharashtra)省,卻成為棉農的夢靨。
基改棉花種子本來就比傳統棉種昂貴,大量耕種抗蟲基改作物的結果,害蟲很快就產生抗藥性,導致業者標榜高產出、低農藥成本的效益,在幾年內就破功。加上農民只能買到基改棉花的「不育種子」,棉花收成後就「斷子絕孫」,許多棉農不得不年復1年舉債「買種」耕作。
高成本投入使無灌溉設施的馬省馬拉斯沃德(Marathwada)和維達巴(Vidarbha)地區棉農陷入高風險。當地因常年乾旱肆虐,收成無著導致借貸耕種的貧農雪上加霜。
社運網絡「無基改印度聯盟」(Coalition for a GM-Free India)成員卡薇塔.庫魯甘蒂(Kavitha Kuruganti)說,「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農夫,對於Bt cotton反應不一,形成有灌溉系統、農地規模大的農夫vs旱作小農;或是哈雅納省農夫,跟維達巴農夫雞同鴨講的局面」。
她告訴中央社記者,尤其對租地耕種的佃農而言,Bt cotton代表巨大風險。為了種投資成本更高的基改棉花而借貸,一旦失敗,這會把農夫推向自殺邊緣。
卡薇塔.庫魯甘蒂說,「我並沒有說Bt cotton是棉農自殺的元凶,這有待進一步研究。但簡單的事實就是:維達巴或泰倫加納(Telangana)省農民自殺情況並未減緩,這凸顯Bt cotton不是這場農業危機的答案」。
飽受乾旱之苦的維達巴地區有「自殺國」惡名,轄下6縣過去10年有逾1萬名農夫自殺,直到數年前都還存在平均每8小時就有1名農夫自殺的情況。
因無法承受常年高投資、低收益的打擊,當地棉農走回頭路種本土棉種,已是大勢所趨。馬省的馬拉斯沃德農業大學(Vasantrao Naik Marathwada Krishi Vidyapeeth)校長范卡特史瓦魯(B. Venkateswarlu)指出,當地派坦(Paithan)鎮種植Bt cotton多年,約6成棉農今年改種本土棉種。
基因科學專家蘇曼.薩海(Suman Sahai)創辦非政府組織「基因運動」(Gene Campaign),引領活動抗拒全球食品體系對印度農業的威脅。
她告訴中央社記者,第1代Bt cotton因害蟲產生抗藥性,已經失敗;植入2個Bt基因更毒的第2代將會跟第1代一樣的失敗,「因為害蟲最終還是會有抗藥性」。
蘇曼.薩海接著說,大自然永遠需要取得平衡、穩定和均衡,這是自然的準則,「當你用這麼人為的方式,植入基因『轟炸』細胞,這麼做確實會產生新東西、新產品,卻因此干擾平衡,大自然接下來的回應可能是非常危險的」。
引用:http://n.yam.com/cna/healthy/20150627/20150627117249.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