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官職詞典·三司】
一、東漢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亦稱三司。
太尉原名大司馬,與司徒、司空均有“司”字,故稱。
見《後漢書·順帝紀》。
二、唐以禦史台與中書、門下為三司,受理冤而無告案件,侍御史與給事中、中書舍人輪值朝堂,如有重大案件,則以禦史中丞與刑部、尚書侍郎大理卿共同審訊,稱三司使。
三、唐後朝至宋稱鹽鐵、戶部、度支為三司。
唐後期分置鹽鐵使與判戶部、判度支、五代後唐合為一職稱三司使,掌管統籌國家財政,宋沿置,號稱計相,為最高財政長官,元豐後廢。
四、唐皇太子監國時,太子詹事與左、右庶子亦稱三司使。
五、金泰和八年(1208)省戶部官員,置三司,掌勸農,鹽鐵、度支,貞祐年間廢。
六、明各省都指揮司掌軍事,按察使司掌刑獄,布政使司掌錢谷,合稱三司。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