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打印本頁]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35
標題: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①
【
注
】:
①《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一卷。』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37
【
001文
】
黃帝問曰:『平人何如①?』
岐伯對曰:『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②。
常以不病調病人,醫不病,故為病人平息,以調之為法。
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③。
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濇曰痺④。
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⑤。
【
注
】:
①平人,謂氣候平調之人也。
②經脈一周于身,凡長十六丈二尺,呼吸脈各再動,定息脈又一動,則五動也,計二百七十定息,氣可環周。
然盡五十營以一萬三千五百定息,則氣都行八百一十丈,如是則應天常度,脈氣無不及太過,氣象平調故曰平人也。
③呼吸脈各一動,準候減平人之半,計二百七十定息,氣凡行八丈一尺,以一萬三千五百定息,氣都行四百五丈,少氣之理從此可知。
④呼吸脈各三動,準過平人之半,計二百七十息,氣凡行二十四丈三尺,病生之兆由斯著矣。
夫尺者陰分位也,寸者陽分位也,然陰陽俱熱是則為溫,陽獨躁盛則風中陽也。
《脈要精微論》曰:『中惡風者,陽氣受也。』滑為陽盛,故病為風。濇為無血,故為痺也。
躁,謂煩躁。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無脈濇曰痺一句,下文亦重。』
⑤呼吸脈各四動,準候過平人之倍,計二百七十息,氣凡行三十二丈四尺,況其以上耶!
脈法曰:『脈四至曰脫精,五至曰死。』然四至以上亦近五至也,故死矣。
然脈絕不至,天真之氣已無。
乍數乍疏,胃榖之精亦,故皆死之候。
《新校正》云:『按別本一作敗。』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38
【
002文
】
平人之常氣稟于胃。
胃者,平人之常氣也①。
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②。
春胃微弦曰平③。
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④。
胃而有毛,曰秋病⑤。
毛甚曰今病⑥。
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氣也⑦。
【
注
】:
①常平之氣,胃海致之。
《靈樞經》曰:『胃為水榖之海也。』
《正理論》曰:『榖入于胃,脈道乃行。』
②逆,謂反平人之候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云:「人常稟氣于胃,脈以胃氣為本,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③言微似弦,不謂微而弦也。
鈎及緛弱毛石義并同。
④謂急而益勁,如新張弓絃也。
⑤毛,秋脈金氣也。
⑥木受金邪故今病。
⑦象陽氣之散發,故藏真散也。
《藏氣法時論》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取其順氣。』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39
【
003文
】
夏胃微鈎曰平,鈎多胃少曰心病,但鈎無胃曰死①。
胃而有石,曰冬病②。
石甚曰今病③。
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脈之氣也④。
【
注
】:
①謂前曲後居,如操帶鈎也。
②石,冬脈水氣也。
③火被水侵,故今病。
④象陽氣之炎盛也。
《藏氣法時論》曰:『心欲緛,急食鹹以緛之,取其順氣。』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39
【
004文
】
長夏胃微緛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①。
緛弱有石曰冬病②。
弱甚曰今病③。
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氣也④。
【
注
】:
①謂動而中止不能自還也。
②石,冬脈,水氣也。
次其勝剋,石當為弦,長夏土絕,故云石也。
③弱甚為土氣不足,故今病。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弱」作「石」。』
④以含藏水榖,故藏真濡也。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0
【
005文
】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①。
毛而有弦曰春病②。
弦甚曰今病③。
藏真高于肺,以行榮衞陰陽也④。
【
注
】:
①謂如物之浮,如風吹毛也。
②弦,春脈,木氣也。次其乘剋,弦當為鈎,金氣逼肝則脈弦來見,故不鈎而反絃也。
③木氣逆來乘金則今病。
④肺處上焦,故藏真高也。
《靈樞經》曰:『榮氣之道,內榖為實,榖入于胃,氣傳與肺,流溢于中而散于外,精專者行于經隧。』以其自肺宣佈,故云以行榮衛陰陽也。
《新校正》云:『按別本「實」一作「寶」。』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1
【
006文
】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①。
石而有鈎曰夏病②。
鈎甚曰今病③。
藏真下于腎,腎藏骨髓之氣也④。
【
注
】:
①謂如奪索,辟辟如彈石也。
②鈎,夏脈,火兼土氣也。
次其乘剋,鈎當云弱,土王長夏不見正形,故石而有鈎兼其土也。
③水受火土之邪故今病。
④腎居下焦,故云藏真下也。
腎化骨髓,故藏骨髓之氣也。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2
【
007文
】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鬲絡肺,出于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①。
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②。
結而橫,有積矣,絕不至曰死③。
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④。
【
注
】:
①宗,尊也,主也,謂十二經脈之尊主也。
貫鬲絡肺,出于左乳下者,自鬲而出于乳下,乃絡肺也。
②絕,謂暫斷絕也。
③皆左乳下脈動狀也。
中,謂腹中也。
④泄,謂發泄。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無此十一字《甲乙經》亦無,詳上下文義多此十一字當去。』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2
【
008文
】
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
寸口之脈,中手短者,曰頭痛;
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①;
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②。
寸口脈,沈而堅者,曰病在中;
寸口脈,浮而盛者,曰病在外③。
寸口脈,沈而弱,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④。
寸口脈,沈而橫,曰脇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⑤。
寸口脈,沈而喘,曰寒熱⑥。
【
注
】:
①短為陽氣不及,故病于頭;長為陰氣太過,故病于足。
②陽盛于上,故肩背痛。
③沈堅為陰,故病在中;浮盛為陽,故病在外也。
④沈為寒,弱為熱,故曰寒熱也。
又沈為陰盛,弱為陽餘,餘盛相薄,正當寒熱,不當為疝瘕,而少腹痛應古之錯簡爾。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無此十五字,況下文已有寸口脈沈而喘曰寒熱;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此文亦當去。』
⑤亦陰氣內結也。
⑥喘為陽吸,沈為陰爭,爭吸相薄,故寒熱也。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3
【
009文
】
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
脈小實而堅者,病在內①。
脈小弱以濇,謂之久病②。
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③。
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④。
脈滑曰風,脈濇曰痺⑤。
緩而滑曰熱,中盛而緊曰脹⑥。
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已⑦。
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他脈,反四時及不閒藏曰難已⑧。
【
注
】:
①盛滑為陽,小實為陰,陰病病在內,陽病病在外也。
②小為氣虛,濇為無血,血氣虛弱,故云久遠之病也。
③滑浮為陽足,脈疾為氣全,陽足氣全,故云新淺之病也。
④此復前疝瘕、少腹痛之脈也。言沈弱不必為疝瘕,沈急乃與診相應。
⑤滑為陽,陽受病則為風,濇為陰,陰受病則為痺。
⑥緩,謂縱緩之狀,非動之遲緩也。陽盛于中,故脈滑緩;寒氣否滿,故脈盛緊也。盛,緊盛滿也。
⑦脈病相應謂之從脈;病相反謂之逆。
⑧春得秋脈,夏得冬脈,秋得夏脈,冬得四季脈,皆謂反四時氣不相應,故難已也。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4
【
010文
】
臂多青脈曰脫血①。
尺脈緩濇,謂之解㑊②。
安臥脈盛,謂之脫血③。
尺濇脈滑謂之多汗④。
尺寒脈細,謂之後泄⑤。
脈尺麤常熱者,謂之熱中⑥。
→【麤:ㄔㄨ,同「粗」。】
【
注
】:
①血少脈空,客寒因入寒,凝血汁故脈色青也。
②尺為陰部,腹腎主之,緩為熱中,濇為無血,熱而無血,故解并不可名之。
然寒不寒,熱不熱,弱不弱,壯不壯,不可名,謂之解﹝亻亦﹞也。
《脈要精微論》曰:『尺外以候腎,尺裏以候腹中。』則腹腎主尺之義也。
→【㑊:﹝亻亦﹞,音亦,懈惰也。】
③臥久傷氣,氣傷則脈診應微,今脈盛而不微,則血去而氣無所主乃爾,盛謂數急而大鼓也。
④謂尺膚濇而尺脈滑也。膚濇者,榮血內涸,脈滑為陽氣內餘,血涸而陽氣尚餘,多汗而脈乃如是也。
⑤尺主下焦,診應腸腹,故膚寒脈細,泄利乃然,脈法曰:『陰微即下。』言尺氣虛少。
⑥謂下焦中也。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4
【
011文
】
肝見庚辛死①。
心見壬癸死②。
脾見甲乙死③。
肺見丙丁死④。
腎見戊已死⑤。
是謂真藏見皆死⑥。
【
注
】:
①庚辛為金伐肝木也。
②壬癸為水滅心火也。
③甲乙為木剋脾土也。
④丙丁為火鑠肺金也。
⑤戊已為土刑腎水也。
⑥此亦通明《三部九候論》中,真藏脈見者勝死也。尺麤而藏見亦然。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5
【
012文
】
頸脈動喘疾欬曰水①。
目裏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②。
溺黃赤安臥者,黃疸③。
已食如飢者胃疸④。
面腫曰風⑤。
足脛腫曰水⑥。
目黃者,曰黃疸⑦。
婦人手少陰⑧脈動甚者,妊子也⑨。
【
注
】:
①水氣上溢則肺被熱熏,陽氣上逆,故頸脈盛鼓而欬喘也。
頸脈,謂耳下及結喉傍人迎脈者也。
②《評熱病論》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也。故水在腹中者,必使目下腫也。』
③疸,勞也。
腎勞胞熱,故溺黃赤也。
《正理論》曰:『謂之勞癉,以女勞得之也。』
《新校正》云:『詳王注以疸為勞,義非。若謂女勞得疸則可,若以疸為勞非矣。』
④是則胃熱也。
熱則消榖,故食已如飢也。
⑤加之面腫則胃風之診也。
何者?
胃陽明脈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故爾。
⑥是謂下焦有水也。
腎少陰脈出于足心,上循脛過陰股,從腎上貫肝鬲,故下焦有水,足脛腫也。
⑦陽怫于上,熱積胸中,陽氣上燔,故目黃也。
《靈樞經》曰:『目黃者病在胸。』
⑧《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作足少陰。』
⑨手少陰脈,謂掌後陷者中,當小指動而應手者也。
《靈樞經》曰:『少陰無輸,心不病乎?』
岐伯云:『其外經病而藏不病,故獨取其經于掌後銳骨之端。』此之謂也。
動,謂動脈也。
動脈者,大如豆厥厥動搖也。
《正理論》曰:脈陰陽相薄名曰動也。
又《經脈別論》曰:陰薄陽別謂之有子。
《新校正》云:按《經脈別論》中無此文。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6
【
013文
】
脈有逆從四時,未有藏形春夏而脈瘦①。
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②。
風③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④病在中,脈虛病在外⑤。
脈濇堅者⑥,皆難治⑦。
命曰反四時也⑧。
【
注
】:
①《新校正》云:『按《玉機真藏論》,「瘦」作「沈濇」。』
②春夏脈瘦,謂沈細也。
秋冬浮大,不應時也。
大法春夏當浮大而反沈細,秋冬當沈細而反浮大,故曰不應時也。
③《新校正》云:『按《玉機真藏論》「風」作「病」。』
④《新校正》云:『按《玉機真藏論》,作「泄而脈大,脫血而脈實」。』
⑤《新校正》云:『按《玉機真藏論》,作「脈實堅病在外。」』
⑥《新校正》云:『按《玉機真藏論》,作「脈不實堅者。」』
⑦風熱,當脈躁而反靜;泄而脫血,當脈虛而反實;邪氣在內,當脈實而反虛;病氣在外,當脈虛滑而反堅濇,故皆難治也。
⑧皆反四時之氣,乃如是矣。
《新校正》云:『詳命曰反四時也,此六字應古錯簡當去,自前未有藏形春夏至此五十三字與後《玉機真藏論》文相重。』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7
【
014文
】
人以水榖為本,故人絕水榖則死,脈無胃氣亦死。
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真藏脈,不得胃氣也。
所謂脈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①。
太陽脈至,洪大以長②。
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③。
陽明脈至,浮大而短④。
【
注
】:
①不弦、不石,皆謂不微似也。
②氣盛故能爾。
《新校正》云:『按扁鵲陰陽脈法云:「太陽之脈,洪大以長,其來浮于筋上,動搖九分,三月四月甲子王。」
呂廣云:「太陽王五月六月,其氣大盛,故其脈洪大而長也。」』
③以氣有暢,未暢者也。
《新校正》云:『按扁鵲陰陽法云:「少陽之脈,乍小乍大,乍長乍短,動搖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王。」
呂廣云:「少陽王正月二月,其氣尚微,故其脈來進退無常。」』
④榖氣滿盛故也。
《新校正》云:『詳無三陰脈,應古文闕也。按《難經》云:「太陰之至,緊大而長;少陰之至,緊細而微;厥陰之至,沈短以敦。」
呂廣云:「陽明王三月四月,其氣始萌未盛,故其脈來浮大而短。」
扁鵲陰陽脈法云:「少陰之脈緊細,動搖六分,王五月甲子日中,七月八月王。太陰之脈,緊細以長,乘于筋上,動搖九分,九月十月甲子王。厥陰之脈,沈短以緊,動搖三分,十一月十二月甲子王。」』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8
【
015文
】
夫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①。
夏以胃氣為本②。
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③。
死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鈎,曰心死④。
【
注
】:
①言脈滿而盛,微似珠,形之中手。
琅玕,珠之類也。
②脈有胃氣,則累累而微似連珠也。
③曲,謂中手而偃曲也。
《新校正》云:『詳越人云:「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腎病。」與素問異。』
④居,不動也。
操,執持也。
鈎,謂革帶之鈎。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49
【
016文
】
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①。
秋以胃氣為本②。
病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③。
死肺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④。
【
注
】:
①浮薄而虛者也。
《新校正》云:『詳越人云:「厭厭聶聶如循榆葉,曰春平;脈藹藹如車蓋,按之益大,曰秋平。」脈與素問之說不同。
張仲景云:「秋脈藹藹如車蓋者,名曰陽結。春脈聶聶如吹榆莢者,名曰數。」恐越人之說誤也。
②脈有胃氣,則微似榆莢之輕虛也。
③謂中央堅而兩傍虛。
④如物之浮,瞥瞥然;如風吹毛,紛紛然也。
《新校正》云:『詳越人云:「按之消索如風吹毛曰死。」』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50
【
017文
】
平肝脈來,緛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①。
春以胃氣為本②。
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③。
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④。
【
注
】:
①如竿末梢,言長緛也。
②脈有胃氣乃長緛,如竿之末梢矣。
③長而不緛,故若循竿。
④勁,謂勁強急之甚也。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51
【
018文
】
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①。
長夏以胃氣為本②。
病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③。
死脾脈來,銳堅如烏之啄④。
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⑤。
【
注
】:
①言脈來動數相離,緩急和而調。
②胃少則脈實數。
③胃少故脈實急矣。舉足,謂如雞走之舉足也。
《新校正》云:『詳越人以為心病。』
④《新校正》云:『按《千金方》作如雞之喙。』
⑤烏喙,鳥距,言銳堅也。
水流、屋漏,言其至也。
水流,謂平至不鼓。
屋漏,謂時動復住。
作者:
術龍
時間:
2015-2-26 20:52
【
019文
】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鈎,按之而堅,曰腎平①。
冬以胃氣為本②。
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③。
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④。』
【
注
】:
①謂如心脈而鈎,按之小堅爾。
《新校正》云:『按越人云:「其來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啄,曰平。」』
呂廣云:「上大者,足太陽;下兌者,足少陰,陰陽得所,為胃氣強,故謂之平。雀啄者,本大而末兌也。」』
②胃少則不按亦堅也。
③形如引葛,言不按且堅,明按之則尤甚也。
④發如奪索,猶蛇之走。
辟辟如彈石,言促又堅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