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析脈象形成遵循的原理】
摘要:脈的形成原理一言以敝之乃氣與血耳脈乃血脈賴血以充盈靠氣以鼓蕩正如醫學入門所云脈乃氣血之體氣血乃脈之用也所有脈象的諸多變化也都是氣血變化的反映
氣為陽。
血為陰。
氣血的變化。
也就是陰陽的變化。
誠如《素問·脈要精微論》所云:“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起。從陰陽始。”氣血,是打開脈學迷宮的鑰匙。
倘能悟徹此理,則千變萬化的各種脈象,可一理相貫,觸類旁通,而不必囿于眾多脈象之分,劃地為牢,死于句下。
恰如《脈學指南》云:“上古診脈,如浮沉遲數等,名目不多,而病情無遺。后世臚列愈伙·指下愈亂,似精反粗,欲明反晦。蓄求跡而不明理之過也。”《診家樞要》亦云:“得其理,則象可得面推矣。是脈也,求之陰陽對持統系之間,則啟源而達流,因此面識彼。無遺策矣。”
(一)氣的變化對脈象的影響
1.氣盛:氣有余,則鼓蕩血脈之力亢盛,氣血必動數面外涌。
氣血外涌,則脈見浮,洪、實、大,長、緩縱而大等象。
氣血動數。則脈見數,痰、躁、促等象。
2.氣郁:氣為邪阻,氣機不暢,或情志拂逆,氣機郁滯,則氣不能暢達以鼓蕩血脈,脈見沉、伏、牢,澀、遲、細、短、結乃至厥。
氣機不暢,陽氣不得敷布,經脈失卻陽氣之溫養,致收引拘急,脈覓弦、緊,細、澀辱象。
此等脈象,貌似不足,實則乃邪氣亢盛所致。
其與虛脈的鑒別,在于按之中有一種奔沖激蕩,不肯寧靜之象,與虛脈之按之無力者異。這就是以沉取有力無力分虛實。
至于病機相同,為何脈象有沉、伏、澀、短、遲等不同時區分?
這是由于氣機滯塞的程度、部位不同,引起氣機滯塞的原因不同,因而同一病機,產生不同的脈象。脈雖各異,而顯卻相通。
3.氣虛:氣虛無力鼓蕩血脈,則出現脈來無力的緩、遲,微、弱,濡,代、小、短、澀等脈象。
氣虛不能固于其位,氣浮于外而脈浮,可見浮、虛、散、芤,微,濡、革等脈。
氣虛,則虛以自救,奮力鼓搏,脈可數,然按之無力。
愈虛愈數,愈數愈虛。
若氣虛極,脈失柔和之象,亦可見強勁堅搏之脈。
此乃真氣外泄,大虛之脈,不可誤認作實脈。
(二)血的變化對脈象的影響
1.血盛:血為邪迫,則奔涌激蕩,血流薄疾,則脈見滑.數、疾、促等象。
血流奔涌于外,則見脈浮、洪、實、長等象。
2.血瘀:由于邪阻,氣滯,血行淤泣,脈道不利,則見沉、伏、牢,澀、細,小、短、促、結等。
3.血虛;血虛不能充盈血脈,則脈細、小,濡,短.澀等。
血行不繼,則脈歇止而見促,結、代等。
血虛不能內守,氣失依戀面外越,則脈見浮,虛,微,芤、革,散、動等。
血虛經脈失于濡養,則脈拘急而弦。
為了論述清晰,故將氣與血分別論述。
氣與血的病理變化,雖有所側重,但往往相互影響密不可分。
氣血是脈象產生和變似的基礎。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可以“知其要者,一言而終。”
引用:http://big.sunyet.com/zy/a/n626392.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