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渴】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4-3-18 16:05
標題: 【渴】



【綱】仲景曰。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目】李中梓曰。渴之為病。或因熱耗津液。或因汗下過多。各不同也。


鰲按。此概言太陽之溫症。四時有之。非專指春溫也。


所以名之曰溫者。以內外皆熱也。


發熱為外熱。渴為內熱。所以別於中風傷寒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6%B1%E7%9B%AE/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467&pid=709583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4-3-18 16:05


【綱】仲景曰。形作傷寒。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譫語。弱者發熱脈浮。解之。


當汗出而愈。


【目】許叔微曰。此乃夾虛傷寒症也。


脈弱者。陰不足。陽氣陷於陰分。故必渴。渴者。液虛故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6%B1%E7%9B%AE/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467&pid=709584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4-3-18 16:06


【綱】仲景曰。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小青龍湯主之。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目】成無己曰。凡得病。反能飲水。此為欲愈之病。其不曉病者。但聞病者能飲水自瘥。小渴者。乃強與飲之。因成大禍。不可復救。然則悸動也。


支結也。


喘咳噎噦。乾嘔下利。腫滿。小便不利數者。皆是飲水過傷。當須識此。勿誤也。


柯琴曰。此正欲明服湯後渴者是解候也。


恐人服止渴藥。反滋水氣。故先提不渴二字作眼。後提出渴者以明之。若寒既欲解而更服之。不惟不能止渴。且重亡津液。轉屬陽明而成胃實矣。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6%B1%E7%9B%AE/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467&pid=709585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4-3-18 16:06


【綱】仲景曰。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症。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


五苓散主之。多服暖水。汗出愈。


【目】朱肱曰。初戒太陽症無汗而渴者。不可與白虎湯。問曰。太陽病湯。終不可與白虎湯耶。


曰。太陽症得汗後。脈洪大而渴者。方可與之。脈浮而渴。屬太陽。若陽明少陽少陰。俱有渴症。


張元素曰。此症因於發汗過多。水入則吐者。以心下有水氣。故水飲拒絕於外也。


五苓者。本因水氣不舒而設。是小發汗。不是生津液。是逐水氣。不是利水道。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6%B1%E7%9B%AE/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467&pid=709586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4-3-18 16:06


【綱】仲景曰。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


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太陽病。其人發熱汗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


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宜五苓散。


【目】朱肱曰。凡病非大渴不可與水。若小渴咽乾者。只小呷滋潤之。令胃中和。若大渴煩躁者。能飲一斗。只與五升。若全不與。則乾燥。無由作汗。發喘而死。常人見因渴飲水得汗。小渴。


遂劇與之。致停飲心下。滿結喘死者甚眾。當以五苓散。或陷胸丸主之。金匱云。得時氣至五六日。而渴欲飲水不得。多不當與也。


何也。


以腹中熱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作病矣。


至七八日。大渴欲飲水。猶當依症與之。常令不足。勿極意也。


凡人但見仲景云。得病反能飲水。此為欲愈。遂小渴者。乃強飲之。因成其禍。不可勝數。大抵傷寒水氣。皆因飲水過多所致。水停心下。氣上乘心。則為悸為喘。結於胸脅。則為水結胸。胃中虛冷。則為嘔為噦。冷氣相薄。則為噎。上迫於肺。


則為咳。漬入腸中。則為利。邪熱所薄。蓄於下焦。則為小便不利。少腹滿。或裡急。溢於皮膚間。則為腫也。


王好古曰。邪氣在表。猶未作熱。故不渴。邪氣初傳入裡。熱氣散漫未收。熏蒸焦膈。搏耗津液。遂成渴也。


病患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者。恐飲水過多。積不能消。復為停飲諸疾也。


柯琴曰。前條上半截。與後條同義。前條在大汗後。後條在未汗前。即是太陽溫病。要知太陽溫病。即是陽明來路。其徑最捷。不若傷寒中風。止從亡津液而後轉屬也。


飲水是溫病大法。庶不犯汗吐下溫之誤。五苓又是治飲多之法。前條。便是轉屬陽明症。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6%B1%E7%9B%AE/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467&pid=709587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4-3-18 16:07


【綱】仲景曰。太陽病。飲水多。小便利者。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裡急也。


傷寒汗出。而心下悸。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目】陶華曰。渴者。裡有熱也。


津液為熱所耗。傷寒六七日傳至厥陰為消渴者。謂飲水多而小便少。乃熱能消水也。


朱氏云。脈浮而渴。屬太陽。有汗而渴。屬陽明。自利而渴。屬少陰。至於厥陰。則又熱之極矣。


太陽無汗若渴。


忌白虎。宜柴胡。陽明多汗而渴。宜竹葉石膏。若先嘔後渴。則為欲解。當與之水。先渴後嘔。則為水停。赤茯苓湯。


當依此議。勿令誤也。


鰲按。第二條渴不渴。雙頂心下悸。是汗出後既心下悸矣。


而又有或渴或不渴者。二方皆因心下水氣而設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6%B1%E7%9B%AE/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467&pid=709588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4-3-18 16:07


【綱】仲景曰。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齊頸而還。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則小便難。陰陽俱虛竭。則腹滿而喘。口渴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譫語。


甚者至噦。手足躁擾。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目】鰲按。此言火灸之變。即火逆症。因火灸不如法。以致變生種種。惟以小便利者為可治。則知火逆之症。必以陰為主。最忌陰竭。猶之傷寒病以陽為主。最忌陽亡也。


故中間陽盛陰虛四字。是火逆症之綱領。陽盛則傷血。陰虛則亡津。又傷寒書之大綱領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6%B1%E7%9B%AE/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467&pid=709589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4-3-18 16:07


【綱】仲景曰。濕家。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則噦。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飲。口燥煩也。


【目】李梃曰。熱在表則不渴。熱入裡則渴。耗奪津液而然也。


然有渴必有煩者。腎主水。熱深則水竭而渴。肝木挾心。火以生煩。故厥陰六七日。飲水多而小便少者。謂之消渴。渴欲飲水為欲愈。傳經已盡也。


鰲按。背強惡寒。尚屬太陽。寒濕本當汗解。不汗而下。必致陽氣擾上焦而滿。傷中焦而噦。傷下焦而小便不利。既三焦受病矣。


口燥煩而舌上苔。由丹田之有熱。不能飲水。是濕猶在中。當從五苓散去桂枝易肉桂。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6%B1%E7%9B%AE/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467&pid=709590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4-3-18 16:08


【綱】仲景曰。太陽中暑。其人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也。


【目】柯琴曰。中暑夾寒。有得之乘涼者。陰寒先著於肌膚。而暑氣內傷於心脈。故惡寒身熱汗出而渴也。


清暑益氣湯。東垣得之矣。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6%B1%E7%9B%AE/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467&pid=70959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