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案 皂莢丸證 其一穎師親撰】
師曰:《要略》曰:「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按射干麻黃湯證但云咳而上氣,是不咳之時,其氣未必上衝也。
若夫本證之咳逆上氣,則喘息而不可止矣。
病者必背擁疊被六七層,始能垂頭稍稍得睡。
倘疊被較少,則終夜嗆咳,所吐之痰黃濁膠粘。
此證余於宣統二年,侍先妣邢太安人病親見之。
先妣平時喜進厚昧,又有煙癖,厚味被火氣薰灼,因變濁痰,氣吸於上,大小便不通。
余不得已,自製皂莢丸進之。
長女昭華煎棗膏湯,如法晝夜四服。
以其不易下咽也,改丸如綠豆大,每服九丸。
凡四服,清晨而大小便通,可以去被安睡矣。
後一年,聞吾鄉城北朱姓老婦,以此證坐一月而死,可惜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77620&fromuid=526
【第四八案 皂莢丸證 其一穎師親撰】
曹穎甫曰:有黃松濤者,住城內廣福寺左近,開設玉器店,其母年七旬許,素有痰飲宿疾,數年未發,體甚健。
某秋,忽咳嗽大作,濁痰稠粘,痛牽胸脅,夜不能臥,臥則咳吐,脹痛更甚,前所未見。
病發三日,乃延余診,其脈弦數,氣急促,大便三日未行,力憊聲嘶,喘不能續,證已危險。
余乃告其家人曰,此屬痰飲重證,勢將脫,若不急救,再延片刻,無能為矣。
於是急控涎丹一錢五分,以開水沖元明粉三錢吞送。
不久,咳減,氣急稍定。
至晚大便下,作黑色,能安眠。
達旦諸恙盡失。
於是始知控涎丹係十棗湯變其體制,用以備急者也。
然考此病本皂莢丸證。
《金匱》所謂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是也。
但此證來勢暴厲,病體已不支,恐皂莢丸性緩,尚不足以濟急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77621&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