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伏溫外挾風寒暑濕各新邪為病】 [打印本頁]

作者: 伍智毅    時間: 2014-2-12 22:51
標題: 【伏溫外挾風寒暑濕各新邪為病】

伏溫外挾風寒暑濕各新邪為病

 

伏溫外挾風寒暑濕各新邪為病

 

伏溫之邪,由春夏溫熱之氣,蒸動而出,此其常也。

 

亦有當春夏之間,感冒風寒,邪鬱營衛而為寒熱,因寒熱而引動伏氣。

 

初起一二日,第見新感之象,意其一汗即解。

 

乃得汗後,表證略減,而裡熱轉甚。

 

昧者眩其病狀,幾若無可把握。

 

不知此新邪引動伏邪之證,隨時皆有。

 

治之者,須審其伏邪與新感,孰輕孰重。

 

若新感重者,先撤新邪,兼顧伏邪。

 

伏邪重者,則專治伏邪,而新感自解。

 

蓋伏溫自內達外,苟由三陽而外解,則表分之新邪,自不能容留矣。

 

內經云: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

 

此指伏邪乘暑令而發者,尚非兼挾暑邪之病。

 

其有兼挾暑熱之邪而發者,則必另有暑熱見證。

 

其新病引動伏邪,大致亦與兼挾風寒者相似。

 

須審其輕重緩急,釐清經界,方可著手也。

 

至兼挾濕邪之證,有外感之濕,有內伏之濕。

 

伏氣既動,則熱自內發,蒸動濕邪,與伏溫之熱混合,為病最屬淹纏。

 

治之者,須視其濕與熱,孰輕孰重。

 

須令其各有出路,勿使並合,則用藥易於著手。

 

再濕邪有宜溫燥者,如平胃之類;有宜滲利者,如苓、澤之類,有宜通泄者,如車前、滑石之類;有宜清化者,如芩、連、梔、柏之類;以上皆專治濕邪之法。

 

若與濕熱並合,則為濕溫,見證最繁且雜。

 

其治法須隨機應變,初起有芳香化濕者,如胃苓、正氣之屬:而通宣三焦者,如三仁、滑石之屬:中焦熱重,有清泄陽明者,如蒼朮、石膏之屬;有苦泄太陰者,如茵陳、芩連之屬。

 

總之,須細察見證,如濕重者,自當治濕:若伏邪重者,仍當以伏邪為主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654&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