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智慧財產所有權的矛盾正在激化中】
進來投資、產業界最熱門的話題就是3D列印(立體列印),據說這玩意的潛力無限,許多重量級的寫手、趨勢專家甚至創投業者都看好這一趨勢,有的恭維它是新的工業革命,有的則認為會徹底改變製造業甚至文化創作的生態,媒體則是每隔幾天就會出現一個立體列印的相關新聞,似乎真的有一個立體列印的風潮存在。
這其實是虛晃一招,所謂的立體列印議題核心不在於物品製造,而是智慧財產權爭奪的前哨戰。
3D列印不是什麼新事物,工業設計界早就用在開模之前的模型樣本確認,這是已經相當成熟的作業流程,但是,這種製作模型的技法要用在直接製造物品上,則還不構成熟。在技術上,立體列印和塑膠射出成形、金屬模具的技術進展相比較還是落後一大截,要達到像媒體所宣傳的可以用在實體物品製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塑膠射出成型的技術已經能做到讓多種顏色、多種材料一次射出的程度,就連金屬也可與塑料同時射出,然後維持一定的強度、耐用度,這些都是3D列印所辦不到的。
所謂的3D列印陣營當然知道這個技術上的缺陷,因此整個主訴求就轉到「個性化製造」的特性,據說有了列印設備再搭配設計圖,就能讓人不受限於設計師、工廠,而是隨心所欲的完全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造出物品。這其實是包藏了智慧財產權議題的陽謀。如果產業的版圖完全照著鼓吹者的方向發展,接下來會向使用者收費的,不會是列印機的業者,而是設計師。設計圖,才是所謂的3D列印潮流當中的真正能賺錢、需要布局的領域。
因為,從網路、電腦產業發展的歷史來對照,近30年最大的進展就是將虛無飄渺、沒有形體的音樂、軟體、服務轉成營收金流。從蘋果賈伯斯、微軟比爾蓋茲創業的年代開始,業界最苦惱的就是智慧財產的收費。軟體、服務都沒有形體,也很難定價,消費者幾乎不買單,以至於早期的電腦大廠如IBM、DEC都是用硬體的高價來彌補軟體的低價,蘋果賈伯斯採取的是用硬體搭售軟體、服務的方式來確保營收,微軟則是用不斷更換版本來維持新鮮度,直到軟體開放程式碼的運動不斷強調服務的價值,然後搭配蘋果賈伯斯在經營上的創意,才終於讓服務的「價值」被凸顯出來。
現在幾乎每個手機、網路雲端服務的使用者都不會否認付費購買服務、軟體、音樂、遊戲的必要性,尤其是,經過這一波的社群網路的發展風潮後,業者架設網路平台,然後使用者將個人資料、動向、隱私放到網路的經營模式幾乎成為主流,業者幾乎不必產出內容,只要握有網路平台就像掌握了印鈔機,相對應的則是硬體製造的利潤、獲利空間大幅縮小。軟體、服務、創意這種沒有體積、形體、虛無飄渺的東西正在成為商業營收的主角。
然而,網路對於資本主義是雙面刃。它降低了硬體在商業營收的重要性、拉抬了智慧的重要,相對的,網路上隨手可得訊息,也同樣有可能壓抑創意的價格。以往需要付費請設計師進行構思、請專業人士諮詢的項目,現在同樣的有可能透過網路就能辦到。因此,稍有不慎,網路時代的軟體、服務產業一樣會遭到滅頂危機。
這才是立體列印陣營真正在意的議題:軟體、服務是需要收費的。而藉由立體列印這個話題,繼續強化一般人已經開始接受的「智慧也是一種財產」、「服務也要收費」概念,有現實的急迫性。目前看來,立體列印陣營的策略是強化設計的專屬性、差異性,如果立體列印技術仍有可為,自然是開始布局物品設計圖的智慧財產權;這個技術如果有瓶頸,那麼,話題炒作也能讓軟體、服務產業受惠。
3D列印的話題,進可作為一項產業,退則是作為服務有價概念的犧牲打。到底是走上哪一條路,還要看眾多網民賞不賞飯吃。
圖說:東京的國際機器人大展中,一名人員正在展示如何使用3D列印機,圖攝於2013年11月8日。(圖文/路透)
引用:http://n.yam.com/lihpao/arts/20131224/20131224006866.html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