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形脈診第二(上)】
黃帝問曰:邪氣之中人奈何?
高下有度乎?
岐伯對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
身半以下者,濕中之;
中於陰則留腑,中於陽則留臟。
曰:陰之與陽,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也,如環之無端。
夫邪之中人也,或中於陰,或中於陽,上下左右,無有恆常。
曰:諸陽之會,皆在於面,人之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熱飲汗出,腠理開而中於邪,中於首則下陽明,中於面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
中於陰者,常從臂始。
夫臂與,其陰皮薄,其肉淖澤,故俱受於風,獨傷於其陰也。
曰:此故傷其臟乎?
曰: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臟。
故邪入於陰經,其臟氣實,邪氣入而不容,故還之於腑。
是故陽中則留於經,陰中則留於腑。
曰:邪之中臟者奈何?
曰:恐懼憂愁則傷心。
形寒飲冷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
有所墮墜,惡血留內,有所大怒,氣上而不能下,積於脅下則傷肝。
有所擊仆,若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
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213&pid=401058&fromuid=526
【病形脈診第二(上)】
曰:五臟之中風奈何?
曰:陰陽俱相感,邪乃得往。
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
其精陽之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下出於胃而走唇舌而為味。
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而皮又濃,其肉堅,故大熱甚,寒不能勝之也。
虛邪之中身也,洒淅動其形。
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存若亡,有形無形,莫知其情。
夫色脈與尺之皮膚相應,如桴鼓影響之相應,不得相失,此亦本末根葉之出候也,根死則葉枯矣。
故色青者其脈弦,色赤者其脈鉤,色黃者其脈代,色白者其脈毛,色黑者其脈石。
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則死矣;
得相生之脈則病已矣。
曰:五臟之所生變化之病形何如?
曰: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別也。
曰:色脈已定,別之奈何?
曰:調其脈之緩急大小滑澀,而病形定矣。
曰:調之何如?
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
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
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
脈大者,尺之皮膚亦大;
脈沉者,尺之皮膚亦沉;
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
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
凡此變者,有微有甚。
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
善調脈者,不待於色。
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十全其九;
行二者為中工,十全其七;
行一者為下工,十全其六。
尺膚溫(一作滑)以淖澤者,風也。
尺肉弱者,解 也。
安臥脫肉者,寒熱也(一本下作不治)。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213&pid=401059&fromuid=526
【病形脈診第二(上)】
尺膚澀者,風痹也。
尺膚粗如枯魚鱗者,水 飲也。
尺膚寒甚脈急(一作小)者,泄少氣也。
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
其脈盛而滑者,汗且出(一作病且出)也。
尺膚燒炙人手(一作炬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
尺膚先寒,久持之而熱者,亦寒熱也。
尺膚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也。
尺堅大脈小甚則少氣, 有加者,立死(《脈經》云:尺緊於人迎者少氣)。
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
肘後獨熱者,肩背熱。
肘前獨熱者,膺前熱。
肘後廉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
手所獨熱者,腰以上(一作下)熱。
臂中獨熱者,腰腹熱。
掌中熱者,腹中熱也。
掌中寒者,腹中寒也。
魚際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也。
曰:人有尺膚緩甚(一云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
曰:此所謂狐(狐,《素問》作疹)筋。
狐筋者,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213&pid=401060&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