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辯(《醫統》)】
或問《銅人》、《千金》等書空穴多,《十四經發揮》所載空穴少,如風市、督俞、金津玉液等,彼有此無,不同何也?
曰:《十四經發揮》據《素問》骨空篇論及王注,若《銅人》、《千金》等皆偏書,非黃岐正經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0038&pid=393300&fromuid=526
【附辯(《醫統》)】
或問:睛明、迎香、承泣、絲竹空,皆禁灸何也?
曰:四穴近目,目畏火,故禁灸也。
以是推之,則知睛明不可灸,王注誤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0038&pid=393302&fromuid=526
【附辯(《醫統》)】
或問:病有在氣分者,有在血分者,不知針家,亦分氣與血否?
曰:氣分、血分之病,針家亦所當知。
病在氣分,游行不定;
病在血分,沉著不移。
以積塊言之,腹中或上或下,或有或無者,是氣分也;
或在兩脅,或在心下,或在臍上下左右,一定不移,以漸而長者,是血分也。
以病風言之,或左手移於右手,右足移於左足,移動不常者,氣分也;
或常在左足,或偏在右手,著而不走者,血分也。
凡病莫不皆然。
須知在氣分者,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
在左取右,在右取左。
在血分者,隨其血之所在,應病取之。
苟或血病瀉氣,氣病瀉血,是謂誅伐無過,咎將誰歸!
或問:今醫用針,動輒以袖復手,暗行指法,謂其法之神秘,弗輕示人,惟恐盜取其法者,不知果何法耶?
曰:《金針賦》十四法,與夫青龍擺尾等法,可謂已盡之矣;
舍此而求他法之神秘,吾未之信也。
今若此者,不過過為詭妄,以欺人耳。
縱為至巧,殆必神亦不,針亦不靈也。
奚足尚哉!
或問:有醫置針於穴,略不加意,或談笑,或飲酒,半餉之間,又將針拈幾拈,令呼幾呼,仍復登筵以飲,然後起針,果能愈病否乎?
曰:經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又云:手動若務,針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
又云: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
又云:如侍所貴,不知日暮。
凡此數說,敬乎怠乎?
若談笑飲酒,不敬孰甚,安能愈病哉?
業醫者,當深長思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0038&pid=393304&fromuid=526
【附辯(《醫統》)】
或問:用針渾是瀉而無補,古人用之,所以導氣,治之以有餘之病也。
今人鮮用之,或知其無補而不用歟?
抑元氣稟賦之薄而不用歟?
或斫喪之多而用針無益歟?
抑不善用而不用歟?
經曰:陽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針乃砭石所制,即無氣,又無味,破皮損肉,發竅於身,氣皆從竅出矣,何得為補?
經曰:氣血陰陽俱不足,勿取以針,和以甘藥,是也,又曰: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皆不足也,不可刺之;
刺之重竭其氣,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
若此謂者,皆是有瀉而無補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0038&pid=393303&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