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俞】
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相去脊各三寸,四肋三間,正坐屈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端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毋令搖動取之。
《銅人》灸百壯,多至五百壯。
當覺氣下礱礱然似水流之狀,亦當有所下,若無停痰宿飲,則無所下也。
如病患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上臂,令取穴灸之。
又當灸臍下氣海、丹田、關元、中極,四穴中取一穴。
又灸足三裡,以引火氣實下。
主無所不療。
羸瘦,虛損,傳尸骨蒸,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發狂,健忘,痰病。
《左傳》:成公十年,晉侯疾病,求醫於秦,秦使醫緩(秦醫名緩)為之,未至。
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
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公曰:良醫也,濃為之禮而歸之。
孫思邈曰:時人拙,不能得此穴,所以宿 難遣,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疾無不愈按此二穴,世皆以為起死回生之妙穴,殊不知病有淺深,而醫有難易,淺者針灸,可保十全,深者亦未易為力。
扁鵲云:病有六不治。
經云:色脈不順而莫針也。
肓,鬲也,心下為膏。
又曰:凝者為脂,釋者為膏。
又曰:膏,連心脂膏也。
人年二旬後,方可灸此二穴,仍灸三裡二穴,引火氣下行,以固其本。
若未出幼而灸之,恐火氣盛,上焦作熱。
每見醫家不分老少,又多不針瀉三裡,以致虛火上炎,是不經口授而妄作也。
豈能瘳其疾哉!
患者灸此,必針三裡或氣海,更清心絕欲,參閱前後各經調攝,何患乎疾之不瘳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0038&pid=383221&fromuid=52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