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訣】
郭公有言:「葬乘生氣!蓋地之氣永生不息!人之骨骸已經枯死,以枯死之骨骸能蔭益生人乎?故必須利用永生之地氣,以覆護枯死之骸骨,而使之陰陽配合,發生化學﹙磁波﹚作用,而賴其生氣以蔭益生人,此中道理雖屬玄妙,而事實卻難掩沒,故葬乘生氣尚焉!」
李默齋氏曰:「地理有兩截功夫。尋山居半,點穴葬法又居半。尋得好山,而坐向不宜,高下淺深不中,亦不發福。」嘗譬之煉丹,得山是藥材,葬法是火候。而火候分毫差忒,亦不成丹。此所謂「傳藥不傳火」之說。《青囊序》云:「請驗一家舊日墳,十墳埋下九墳貧,唯有一墳能發福,去水來山盡合情。」
昔人曰:「山吉,葬凶與棄屍同。」
又曰:「多少真龍並正穴,墓中虛葬已千秋。」
又曰:「只像一隻木馬兒,不得明師翻鬥了。」皆指葬法言也。尋山與葬法,難易淺深,自是不同。尋山雖四、五分地理,皆可有得。點穴葬法,非有六、七分地理,莫臻其妙。
所謂「望勢尋龍易,登山點穴難。」
又曰:「一年尋地,三年點穴。」此語可深思也。
今人以粗心浮氣乘之,或以私智小術參之。
但見一山來,未諳其全體性情,即謬為點穴,十常差其九八。
竟何異於隔靴搔癢乎!
大抵點穴有二,其一在葬上方向,其二在穴之高下左右,與葬之或淺或深方向無差。
既參砂水之向背,復顧來龍之陰陽。又睇山之喜忌,有天然不可易,而正圓者,有龍虎圓淨緊兜逆水。
而對龍虎中腰,若近案然,謂之駕折。向下手邊龍虎臂長,或由 整 。
在下 兜轉墳前,則當其嘴角向之,謂之“剪向”。或龍虎與向不相宜,則內作一向以受生氣,外作一局以聚堂氣。
亦是古法。或近案低,遠朝高,則棺遷低處,以受內局。
穴立高處,以控遠朝,亦甚相宜。此皆定穴功夫也。
至於開塚放棺尤精細。古人曰:「吞吐浮沉,務依葬法。心目不明,如何措手?」吞者,入墳塋一位放棺,龍穴寬者宜下;
吐者,出墳塋一位放棺,龍穴峻急者宜下;
浮者,淺葬之謂,四尺、五尺不等。
或平陽地低,或山平脈露者,宜此法;
沉者,深葬之謂,八尺、九尺至丈餘不等。
凡山高土厚,脈峻而粗者,宜此法。
又有以朝對論淺深者,四應高則淺葬以乘其氣;
四應低則深葬以避其風,此亦一理,但只以龍脈為主。
又曰:「陰脈沉潸深處取;陽脈浮露淺中藏。」
又曰:「穴形大小,亦各有宜。山大、局寬,開墳塋,以收堂氣;山小、局小,則惜土如寸玉,墳大則氣洩無歸矣。」
又曰:「后天雨水,分毫不宜流入墳塋,宜略鋤分開兩邊去。」
至於點穴尤難,千變萬化,不離高低左右之中。
深淺出入之宜,不外陰陽二字而已。
於陰陽之中,能識其少陰、少陽,則玄之又玄也。
凡見一山雖峻,然高峻之下,有窩如仰掌,坦如平地。
有一、二丈寬處,則雖後極其峻,前極其傾,宜於此處作穴。
即千仞不嫌其高。
更於四應審之,無少欠缺,乃高穴之盡善也。
若後山來得太粗太急,出乳太長,於乳之盡頭處、平散處下之,即陰來受陽也。
若乳之初出粗大,到盡頭處若斷若無,只些兒乳起,此之為“紫氣脈”。
初雖硬直,到中間處,似飛似擺,只此宜斜下,此之脈謂“仙帶脈”,尤乳穴之難得者也。
若閃左閃右,則有神技存焉,非法眼不識。
有一穴之中,而金井偏右偏左者。
有一峰之上,而墳塋偏左偏右者。
有中峰無穴情,顧兩邊而取穴於龍虎臂上者。
有形煞在左則穴居於右,有刑煞在右則穴居於左者。
有穴星匾大,則臨弦而出者。
有星體粗雄,則向側而安者。
所謂「仙人多是下偏坡」,正謂此也。
乳窩之穴,又有真假,當以穴後陰流之水分之。
後水平平坦坦而來,謂之“少陽會水”,宜略鋤挖,分開兩邊。
若穴後水傾瀉直急而來,或一槽合注而來,謂之“陰流水”、謂之“水破天心”、謂之“漏槽貫頂”,至毒至毒。
今人點穴,多以山之直臂為乳。
所以穴後之水,有傾瀉直急之患。
多以山罅為窩,以山之脅下為窩,所以穴後之水,有漏槽破天心之患。
此皆穴後之最嫌者,故并及之。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