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可下病脈證並治法第二十一】
辨可下病脈證並治法第二十一
大法,秋宜下。
秋時陽氣下行,則邪亦在下,故宜下。
凡服下藥,(趙本作「凡可下者」)用湯勝丸,(趙本有「散」字)中病即(趙本作「便」)止,不必盡劑也。
湯之為言蕩也,滌蕩腸胃,溉灌臟腑,推陳燥結,卻熱下寒,破散邪疫,理導潤澤枯槁,悅人皮膚,益人血氣。
水能淨萬物,故勝丸散。
中病即止者,如承氣湯證云:若一服,利而(醫統本作「則」)止後服。
又曰: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復服。
是不盡劑也。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
下利三部脈平者,已為實,而又按之心下硬者,則知邪甚也,故宜大承氣湯下之。
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
利未欲止,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經曰:脈遲者,食乾物得之。
《金匱要略》曰:滑則穀氣實。
下利脈遲而滑者,胃有宿食也。
脾胃傷食,不消水穀,是致下利者,為內實,若但以溫中濃腸之藥,利必不(醫統本作「未」)止,可與大承氣湯,下去宿食,利自止矣。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109&fromuid=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