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增補評注柳選醫案】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3:29
標題: 【增補評注柳選醫案】

增補評注柳選醫案


書名 增補評注柳選醫案


作者 柳寶詒


朝代 清


分類 醫案


備考 此為柳選四家醫案之備考本


品質 0%


典籍總表, 柳寶詒, 清朝, 醫案, 0%
 

http://jicheng.tw/jcw/book/%E5%A2%9E%E8%A3%9C%E8%A9%95%E6%B3%A8%E6%9F%B3%E9%81%B8%E9%86%AB%E6%A1%88/index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4

評選靜香樓醫案兩卷


此案為尤在涇先生所著。


先生名怡,字在涇,自號飼鶴山人,江蘇長洲縣人。


邃於醫學,於仲景書尤能鑽研故訓,獨標心得。


時吳下以醫名者,如葉氏桂、徐氏大椿、王氏子接,均煊耀一時。


先生與之聯鏢接軫,輝映後先,於醫道中可謂能樹一幟者。


所著有傷寒論貫珠集、金匱心典、醫學讀書記,均刊行。


惟此案未經授梓,其附刻於讀書記後者,僅有三十餘條,非全本也。


此本為吾邑吳氏所鈔藏,咸豐兵燹後,詒於詹文橋張氏齋頭見之,假歸鈔錄。


復就其中選精粹者,得十之五,評錄如左。


分上下兩卷。


竊念近時醫學荒廢,其簡陋剽襲,毫無心得者,無論已。


間有鑽研古籍,不知通變者,動輒以仲景為家法,而咎今人不能用古方,目為庸陋。


其實古方今病,往往枘鑿不相入,執而用之,僨事者多矣。


及讀先生此案,而不覺憬然有悟也。


先生博極群籍,尤服膺仲景之書,所著傷寒論金匱兩注,上溯仲景心傳,獨抒己見。


讀其書者,無不知先生之於仲景,不啻升其堂而入其室已。


乃觀此案,論病則切理饜心,源流俱沏,絕不泛引古書,用藥則隨證化裁,活潑潑地,從不蹈襲成方。


可見食古期乎能化,裁制貴乎因時。


彼徒執古書者,不且與王安石之周官,房琯之車戰,其弊適相當哉。


是故讀他人之案,有不用古方者,或猶疑其服古未深,未能得力於仲景也。


若先生則讀書不可謂不多,用功不可謂不切,其沉酣於仲景之書,尤不可謂其不深,乃其論病之平易近情也如是,立方之妥帖易施也如是。


是則此案不第為治病之良規,並可為讀古之心法已。


用書之以諦後之讀此案者。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二月下旬江陰後學柳寶詒識。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4

評選靜香樓醫案上卷


長洲尤怡在涇著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4

內傷雜病門


陰虧於下,陽浮於上。


服八味丸不效者,以附子走竄不能收納耳。


宜加減法。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4

桂都氣丸


詒按:


議論精細,可為用藥者開一悟境。


鄧評:


附子既已不合,則桂亦恐礙浮陽,何不參介類以潛之。


肝陽盛,肝陰虛,吸引及腎,腎亦傷矣。


益肝體,損肝用,滋養腎陰,俾水木相榮,病當自愈。


生地 白芍 小薊 赤芍 當歸 血餘 丹皮 阿膠 甘草 茅根 詒按:


此必因肝火而見血者,故方藥如此, 鄧評:


論病明透。


茅根似與肝陽不宜。


左關獨大,下侵入尺。


知肝陽亢甚,下吸腎陰,陰愈虧則陽益張矣。


滋水清肝,乃正法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5

知柏八味丸


加天冬 龜板 杞子 詒按:


方中似宜再增清肝之品 鄧評:


核參方案,此病當有遺精、淋濁之類。


孫評,知,柏、天冬,皆清肝之品,何必再增!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5

陰不足者


陽必上亢而內燔。


欲陽之降,必滋其陰,徒恃清涼無益也。


生地 知母 甘草 黑梔 麥冬 玄參 丹皮 地骨皮 詒按:


案語精粹,有名雋氣。


鄧評:


治病求本,此之謂歟。


孫評:


必陰大傷而熱熾者,但清其熱則陰愈傷。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5

腎陰不足


肝火乘之,故有筋攣骨痿,耳竅二陰氣出等證。


夫肝火宜泄,腎精宜閉,於一方之中,兼通補之法,庶幾合理,然非旦夕所能奏功也。


生地 川楝子 茯苓 阿膠 丹皮 女貞子 詒按:


論病深中肯綮,方中可增白芍、牡蠣。


鄧評:


此屬痿症,方從虎潛丸脫胎而來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5

肝陰不足


肝火偏勝,傷肺則咳,自傷則脅痛;


阿膠 兜鈴 丹參 炙草 歸身 白芍 玉竹 川斛 詒按:


既有脅痛見證,似當兼與通絡清肝,宜加丹皮、山梔,青皮、橘絡、旋覆等味。


鄧評,咳由肝火,正於脅痛見出。


如此看病,則.目無難題矣。


清金以制木,是亦一法。


兼與通絡,尤為盡善。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5

咯血脅痛


項下有核,脈數惡熱,咽痛便溏。


此肝火乘脾之證,反能食者,脾求助於食,而又不能勝之則痞耳。


治在制肝益脾 白芍 茯苓 川連 牡蠣 炙草 木瓜 益智 阿膠 詒按:


論病明快,方中擬加丹、梔、夏枯草。


鄧評:


此必陰虛而抉痰濕,滋燥最難偏任,惟有主用制肝,足以取勝。


選藥尚稱平善。


或以丹、梔易川連。


孫評:


咽痛有虛火上逆,益智恐嫌燥,宜扁豆、山藥之類。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5

飲食既少


血去過多,陰氣之傷,蓋已甚矣。


茲復憂勞驚恐,志火內動,陰氣益傷,致有心煩、體痛、頭疼等證。


是當滋養心肝血液,以制浮動之陽者也。


生地 石斛 麥冬 丹皮 玄參 知母 茯苓 甘草 詒按:


肝陰既虧,肝火上升,宜再加歸、芍,以滋養之;


羚羊,菊,梔,以清泄之。


鄧評:


層層推測,則病無遁情矣。


柳師加味較原方切實。


若脈非弦大,惟羚羊去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5

肝藏失調


侵脾則腹痛,侮肺則乾咳,病從內生,非外感客邪之比。


是宜內和藏氣,不當外奪衛氣者也。


但脈弱而數,形瘦色槁,上熱下寒,根本已漓,恐難全愈。


歸身 白芍 炙草 茯苓 桂枝 飴糖 詒按:


此內補建中法,宜於腹痛,而不宜於乾咳。


宜加清肝保肺之味,乃為周匝。


鄧評:


議病確鑿。


方內惟桂枝不妥。


參入吳萸炒桑白皮、蜜炙陳皮,較為勝著;


烏梅、桔梗,亦可參用。


孫評:


此方與葉氏並駕齊驅。


清肝保肺,如石斛、麥冬,亦頗相宜。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6

形盛脈充


兩尺獨虛,下體麻痹,火浮氣急。


此根本不固,枝葉雖盛,未足恃也。


熟地 山藥 沙苑 杞子 丹皮 茯苓 桑椹 牛膝 詒按:


如此脈證,似可參用腎氣法以溫攝之。


鄧評:


能於虛實疑似之間探出真諦,胸中既能了了,筆下自無餘蘊。


真陽以腎為宅,以陰為妃,腎虛陰衰,則陽無偶而蕩矣。


由是上炎則頭耳口鼻為病,下走則膀胱二陰受傷。


白春及秋,屢用滋養清利之劑,欲以養陰,而適以傷陽,不能治下,而反以戕中。


內經所謂熱病未已,寒病復起者是也。


鄙意擬以腎氣丸,直走少陰,據其窟宅而招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道也。


所慮者,病深氣極,藥入不能制病,而反為病所用,則有增劇耳。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6

腎氣丸


詒按:


立論透切,醫案中僅見之作。


鄧評:


要知滋清大過,每有是症。


緣虛陽遊行於三焦經絡,非陽火亢盛、上充下斥之比。


此案洵屬可法。


非閱歷有得者不能道隻字。


反為病所用者,恐其杜、附助陽耳。


病至深權,每有此弊。


孫評:


議論非名大家,其孰能之。


真陽氣弱,不榮於筋則陰縮,不固於裏則精出,不衛於表則汗泄。


此三者,每相因而見,其病在三陰之樞,非後世方法可治。


古方八味丸,專服久服,當有驗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6

八味丸


詒按:


見識老到,議論明確,此為可法可傳之作。


鄧評:


《金匱》桂枝龍牡湯,似與此症適合,記出以資博雅。


胃寒背冷,食入則倦,喜溫惡清。


以背為陽位,胃為陽土,土寒則食不運,陽傷則氣不振也。


治宜溫養陽氣。


人參 桂枝 益智仁 厚朴 炮薑 茯苓 炙草 白朮 詒按:


此溫中和氣,平正通達之方。


鄧評:


一派虛寒,溫養奚疑。


中氣虛寒,得冷則瀉,而又火升齒衄。


古人所謂胸中聚集之殘火,腹內積久之沉寒也。


此當溫補中氣,俾土厚則火自斂。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6

四君子湯


加益智仁 乾薑 詒按:


議病立方,均本喻氏。


近時黃坤載亦有此法。


鄧評:


辨真假之關鍵處,學者最宜留意。


若屬夫腎者,又須八味丸治之。


乾薑宜易炮薑。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6

類中門


類中偏左,於法為逆,猶幸病勢尚輕,可以緩圖取效。


原方補少通多,最為合理。


惟是陽脈則緩,陰脈則急,所以指節能屈不能伸,此亦病之關鍵處,刁;


可忽也。


經云:


肝苦急,宜食甘以緩之。


於前方中增進陰藥之甘潤者一二,更為完備。


人參 茯苓 半夏 白朮 炙草 橋紅 麥冬 竹瀝 薑汁 詒按:


此六君加麥冬、竹瀝,薑汁也。


鄧評:


左半屬陰血,病機較深,故為逆。


指節屈不能伸,病在厥陰肝經,是陰脈則急之義。


若治痿取陽明,即陽脈則緩者矣。


再診:


加當歸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6

脈虛而澀


左半手足麻痹,食不知味。


此氣血不能運行周體,乃類中之漸也。


桂枝 茯苓 歸身 半夏 炙草 黃耆 天麻 首烏 詒按:


滋養疏化,虛實兼到。


鄧評:


此從金匱血痹例治。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7

內風本皆陽氣之化


然非有餘也,乃二氣不主交合之故。


今形寒跗冷,似宜補陽為是。


但景嶽云:


陽失陰而離者,非補陰無以攝既散之元陽。


此證有升無降,舌絳牽掣,瘩不出聲,足蹵不堪行動。


當與河間肝腎氣厥同例,參用丹溪虎潛法。


熟地 萸肉 牛膝 鎖陽 虎骨 龜板 詒按:


持論明通,立方筒當。


鄧評:


此少陰不至則為痔厥,下虛上實之候也。


堪為妄用附、桂,動輒謂引火歸源者告。


虎骨易蓯蓉,較與舌絳無礙, 孫評;


此等句今不得而見之矣 再診:


地黃飲子去附子,加鹿鞭子,煎膠打丸。


鄧評:


方內溫潤益陽之品足矣,何必再加此味。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7

熱風中絡


口歪、舌蹇、咽痛。


治以清滋。


羚羊角 玄參 鉤藤 甘菊 甘草 石菖蒲 生地 竹瀝 再診:


生地 阿膠 麥冬 知母 貝母 甘菊 甘草 玄參 三診:


咽喉乾痛。


滋清不愈,宜從降導。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7

腎氣丸


 淡鹽湯送下 詒按:


先清之,繼滋之,終用引火下行之法。


步伐井然,淩躐急功者,可取法焉。


鄧評:


統閱三方,第一方偏於清火,第二方專重滋陰,第三方復參溫導。


雖似有步伐,究未能認真病源,歸於一律。


方書每以左癱屬血虛,右瘓屬氣虛。


據述頻年已來,齒疼舌赤,常有精濁。


納穀如昔,卒然右偏,肢痿舌強,口喁語蹇,脈浮數動。


此乃肝腎兩虛,水不涵木,肝風暴動,神必昏迷。


河間所謂肝腎氣厥,舌瘩不語,足痱無力之證。


伹腎屬坎水,真陽內藏,宜溫以攝納;


而肝藏相火內寄,又宜涼以清之。


溫腎之方,參入涼肝,是為復方之用。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7

地黃飲子


去桂附 加天冬 阿膠 詒按:


即古法而化裁之。


參詳脈證,斟酌盡善。


鄧評:


以各證推之,雖偏中於右,而精水亦自虧也。


此即臨證之活潑處。


肝陽旺者,溫腎不用桂、附;


腎氣虛者,涼肝只以天冬,斯為斟酌盡善之法。


孫評:


案語分析爽快。


惟葉氏開此一解,振千古之聾贖。


寒熱後,邪走手少陰之絡,猝然不語,肩背牽引不舒。


宜辛以通之。


菖蒲 遠志 甘草 木通 當歸 丹皮 丹參 茯苓 詒按:


方法輕靈,恰合餘邪入絡治法。


鄧評:


此症必有痰火竄閉絡脈,再加鉤鉤、薑汁,竹瀝,於痰火一層,稍為著力。


孫評:


似宜兼用萬氏牛黃清心丸。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8

脈濡


按之則弦,右肩及手指麻木,兩腿酸癢,難以名狀。


此脾飲肝風,相合為病,乃類中之漸,不可不慎。


首烏 天麻 刺蒺藜 羚羊角 炙草 茯苓 半夏 白芍 丹皮 廣皮 薑汁和竹瀝泛丸 詒按:


以二陳、薑汁、竹瀝除痰飲,以丹、芍、羚、蒺,首烏、天麻治肝風,兩層俱到。


就見證論,歸身、牛膝、橘絡,亦可加入。


鄧評:


脈濡屬濕,弦則為風,風與濕合,放麻木酸癢,所謂飲者正由濕化也。


羚羊宜與桂枝並用始妥,即木瓜,薏仁亦可參入。


孫評:


牛膝、橘絡,既可導之下行,又能通絡,心思靈通。


惟肢麻腿癢,是痰流入絡,筋為痰滯,宜加桑枝、絲瓜絡,通之為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9

痿痹門


脈虛而數,兩膝先軟後腫,不能屈伸。


此濕熱乘陰氣之虛而下注,久則成鶴膝風矣。


生地 牛膝 茯苓 木瓜 丹皮 薏仁 山藥 萸肉 澤瀉 萆薢 詒按:


正虛著邪,故補散宜並用;


濕而兼熱,故滋燥不可偏。


此以六味治陰虛,增入牛膝、木瓜、薏仁、茸蘚以除濕熱,所謂虛實兼顧也。


鄧評:


此確屬陰虛濕熱,竟能由痹成痿。


立方殊妥善。


再加廣皮或生薑,則著痹之邪較克流行。


孫評:


柳氏指點分明,可為讀書者開一便徑,於初學大有補益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9

內風門


肢麻頭運,此肝病也。


便溏食減,脾亦病矣。


宜節勞養氣,毋致風動為佳。


羚羊角 白朮 刺蒺藜 茯苓 炙草 天麻 白芍 廣皮 詒按:


肝脾兩治,方法周到。


鄧評:


方論俱朗朗,無片云纖翳。


惟羚羊尚恐礙脾陽,入牡蠣較妥。


孫評;


可增木瓜、牡蠣之類,既可於肝熄風,又能止溏不滯。


眩運嘔惡胸滿,小便短而數,口中乾。


水虧於下,風動於上,飲積於中,病非一端也。


羚羊角 細生地 鉤鉤 天麻 茯苓 廣皮 半夏 竹茹 詒按:


病非一端,方欲打成一片,非熟於制方之義者不能。


擬再增生牡蠣。


鄧評:


即陰虛挾痰飲之候。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9

治嘔惡


不用川連,殆忌以水虧飲積故耶,抑肝陽已經化風耶 孫評:


病來三端,打成一片,是最難之事。


嘔惡胸滿,可加川楝子、枳實,或左金丸。


再診:


前方去生地 加麥冬 鄧評:


麥冬較生地為勝。


三診: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9

肝陰不足


則火動生風;


脾失健運,則液聚成痰。


調理肝脾,當漸愈也。


半夏 茯苓 廣皮 鉤鉤 生地 竹瀝 麻仁汁 詒按:


案屬通論。


方中宜加用白芍,方能顧到肝經。


鄧評:


苟非過於陰虧者,宜將生地易首烏,鉤鉤易木瓜,既能柔息肝陽,卻無妨中之害;


即方內之竹瀝、麻仁,總不利於脾病,想用之者,亦出於不得已耳。


再診:


和養中氣。


人參 陳皮 生穀芽 石斛 茯苓 木瓜, 鄧評:


想已胃疲食少,故其轉方如此。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09

肝陽化風


逆行脾胃之分;


胃液成痰,流走肝膽之絡。


右腿麻痹,胸膈痞悶,所有來也。


而風火性皆上行,故又有火升氣逆鼻衄等證。


此得之饑飽勞郁,積久而成,非一朝一夕之故:


也。


治法清肝之火,健脾之氣,亦非旦夕可圖也。


羚羊角 廣皮 天麻 甘草 枳實 半夏 茯苓 白朮 麥冬 詒按:


持論明通,立方周匝,看似平淡無奇,實非老手不辦。


亦當加入白芍。


鄧評:


尚無痰走肝膽見證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0

此肝風挾痰上逆之證


肢冷自汗,有似陽脫,實非脫也。


目與唇口牽引,時復歌笑。


治宜先卻邪氣,而後養正。


羚羊角 白茯苓 竹茹 鬱金 半夏 甘草 鉤鉤 橘紅 詒按:


治法的當。


時復歌笑,是心臟受邪之象。


菖蒲、遠志,膽星、清心牛黃丸之類,均可選入。


鄧評:


想必舌絳脈盛,是以不顧厥汗而直任羚羊。


似可參入生脈,兼治其虛。


柳師亦在應加之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0

肝屆風木


性喜沖逆,其變動為振搖強直,其治法宜柔木熄風。


細生地 鉤鉤 歸身 茯苓 阿膠 天麻 羚羊角 山藥 柏予仁 刺蒺藜 詒按:


此方可加木瓜、白芍。


鄧評:


至理名言。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0

脾失運而痰生


肝不柔而風動,眩運食少,所由來也。


白朮 天麻 首烏 廣皮 半夏 羚羊角 茯苓 鉤鉤 詒按:


案語簡煉,方亦純淨。


鄧評:


此等方案,既松靈,又周匝。


學到如此,庶幾目無難題。


四肢稟氣於脾胃,脾胃虛衰,無氣以稟,則為振顫。


土虛木必搖,故頭運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0

歸芍六君子湯


加黃耆 天麻 詒按:


案語說理樸實,立方以扶正為主。


似宜再加熄風之品。


其所加之黃耆,恐非肝風升動者所宜。


鄧評:


此培土以禦木法。


柳評尤屬精細。


木旺乘土,土氣不宣,痰涎鬱聚,傳走經絡,故頭旋腳弱,有似虛象,實則未可徒補也。


首烏橘紅 茯苓薏仁木瓜鉤藤 刺蒺藜 半夏 炙草 詒按:


首烏似嫌其澀,不如用生於朮為妥。


擬再加牛膝、竹瀝、薑汁。


鄧評:


勢將延為類中 原方已平妥,加減更切實。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0

神志門


驟爾觸驚,神出於舍,舍空痰入,神不得歸,是以有恍惚昏亂等證。


治當逐痰以安神藏。


半夏 膽星 鉤藤 竹茹 茯神 橘紅 黑梔 枳實 詒按:


敘病如話如畫。


此等方案,非有切實功夫者不能。


所謂成如容易卻艱辛也 鄧評:


論正方切。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0

驚悸易泄


腰疼足軟,有似虛象,而實因痰火。


蓋脈不弱數,形不枯瘁,未可遽與補也。


半夏 炙草 秫米 橘紅 茯苓 竹茹 遠志 石菖蒲 詒按,此秫夏合溫膽加味也。


認證既確,立方自然入彀。


鄧評:


易當作遺。


牡蠣、白芍,尚宜加入。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1

抽搦厥逆


合目則發。


此肝膽痰熱,得之驚恐,病名癇厥 半夏 橘紅 竹茹 膽星 炙草 石菖蒲 枳實 茯苓 詒按:


痰火之邪,因驚恐而直犯肝膽,故見證如此。


臥則陽氣入於陰,合目則發,是陽氣擾動陰臟,致痰火猝發而病作也。


方中擬加羚羊角、黃連 鄧評:


柳評加羚單、黃連,與否,總須以舌苔脈象為憑。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1

驟驚恐懼


手足逆冷,少腹氣衝即厥,陽縮汗出。


下元素虧,收攝失司。


宜乎助陽以鎮納。


第消渴心悸,忽然腹中空洞。


此風消肝厥見象,非桂附剛劑所宜。


 炒黑杞子 舶茴香 當歸 紫石英 細辛 桂枝 詒按:


風消肝厥之證,當於溫養中佐以滋陰。


方中細辛一味,不識何意。


愚意再加牛膝、白芍、牡蠣。


鄧評:


既屬風消肝厥,用藥仍嫌溫燥,與案語不甚和洽。


柳注加味極妥。


孫評:


細辛,或細生地之誤。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1

肝火挾痰上逆


為厥顛疾。


半夏 鉤藤 茯苓 枳實 廣皮 竹茹 鬱金 羚羊角 詒按:


方極清穩。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1

痰飲門

 

肺飲


紫苑 半夏 桑皮 白前 杏仁 詒按:


飲邪在肺,不及於胃,故專用肺藥。


鄧評:


以此與後案較量,有輕重淺深之不同。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1

飲邪射肺為咳


半夏 杏仁 乾薑 北五味 白芍 炙草 茯苓 桂枝 詒按:


此治飲正法也 秋冬咳嗽,春暖啟安,是腎氣收納失司,陽不潛藏,致水液變化痰沫,隨氣射肺擾喉,喘咳不能臥息,入夜更重,清晨稍安。


蓋痰飲乃水寒陰濁之邪,夜為陰時,陽不用事,故重也。


仲景云:


飲病當以溫藥和之。


金匱飲門,短氣倚息一條,分外飲治脾,內飲治腎,二臟陰陽含蓄,自然潛藏固攝。


當以腎氣丸方,減牛膝、肉桂,加骨脂以斂精氣。


若以他藥發越陽氣,恐有暴厥之慮矣。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1

腎氣丸


減牛膝肉桂 加補骨脂 詒按:


此案推闡病原,極其精鑿。


往昔壯年,久寓閩粵,南方陽氣易泄。


中年以來,內聚痰飲,交冬背冷喘嗽,必吐痰沫,胸脘始爽。


年逾六旬,惡寒喜暖,陽分之虛,亦所應爾。


不宜搜逐攻劫,當養少陰腎臟。


仿前輩水液化痰阻氣,以致喘嗽之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2

腎氣丸


減牛膝肉桂 加北五味 沉香 詒按:


議論明確,立方亦極精當。


鄧評:


牛膝本能納降腎氣,今反減去者,想為腎氣失固,嫌其有滑泄之力耳。


孫評:


喘不得臥,徐批葉案,桂、膝二味是最要之藥,細按亦是有理。


此二案均去之未用,想因痰沫甚多,恐溫攝則痰束於內,而喘反甚也。


後遺精門有喘而危坐者加桂、膝,可知也。


凡讀書總須彼此對勘,方有進境,若徒恃高唱遙吟無益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2

久遺下虛


秋冬咳甚,氣衝於夜,上逆不能安臥,形寒足冷,顯然水泛而為痰沫。


當從內飲門治,若用肺藥則謬矣。


桂枝 茯苓 五味 炙草 白芍 乾薑 詒按:


古人云:


內飲治腎。


據此證情,似可兼服腎氣丸,以攝下元。


鄧評:


擬加菟絲子、牡蠣、丹皮。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2

肝風與痰飲相搏


內壅臟腑,外閉竅隧,以致不寐不饑,肢體麻痹。


迄今經年,脈弱色悴,不攻則病不除,攻之則正益虛,最為棘手。


鉤藤 菖蒲 刺蒺藜 遠志 竹瀝 鬱金 膽星 天竺黃 另指迷茯苓丸臨臥服 詒按:


病屬難治,而立方卻周匝平穩,非學有本原者,不能辦此。


鄧評,白朮、茯苓、牡蠣等味,似宜參入用之。


孫評:


茯苓、半夏,是宜於入湯劑之中。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2

肝陽因勞而化風


脾陰因滯而生痰,風痰相搏,上攻旁溢,是以昏運體痛等證見也。


茲口膩不食,右關微滑,當先和養胃氣,蠲除痰飲。


俟胃健能食,然後培養陰氣,未為晚也。


半夏 秫米 麥冬 橘紅 茯苓 詒按:


審察病機,以為立方步伐,臨證者宜取法焉。


鄧評:


至理名言。


再增薑汁、竹茹,菊花,菖蒲根,似更美備。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2

咳喘門


風熱不解,襲人肺中,為咳為喘,日哺發熱,食少體倦,漸成虛損,頗難調治。


勉擬錢氏阿膠散,冀其肺寧喘乎,方可再商他治。


阿膠 茯苓 馬兜鈴 薏米 杏仁 炙草 糯米 芡實 孫評,虛中夾實,須看其虛實兼顧之妙。


鄧評:


用芡實者,想有遺精故也。


再診:


青蒿 丹皮 鱉甲 茯苓 石斛 甘草 歸身 廣皮 白芍 詒按:


此正虛而兼感外邪之證,乃內傷挾外感病也。


鄧評:


前方專治咳喘,此方偏理晡熱,亦足見其掣肘矣。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2

久嗽脈不數


口不乾,未必即成損證。


此為肺飲,鬱伏不達故也。


厚朴 煨薑 桑皮 杏仁 廣皮 甘草 半夏 詒按:


此屬飲寒傷肺,乃內因之實證也。


鄧評:


聚飲之源,因寒因濕,鼓立方輕靈可喜,非老手不辦之作。


柳師所謂食古能化者,此之謂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2

體虛邪滯


肺絡不清,脈泫而細,幸不數耳。


沙參 桑葉 杏仁 茯苓 馬兜鈴 貝母 甘草 秔米 詒按:


案語得看病之竅,最宜留意。


鄧評:


養肺不留邪,疏風不礙虛,用補肺阿膠法而剪裁之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3

肺陰不足


肺熱有餘,咳則涕出,肌體惡風。


此熱從竅泄,而氣不外護也。


他臟雖有病,宜先治肺。


阿膠 貝母 沙參 馬兜鈴 杏仁 茯苓 炙草 糯米 詒按:


此等證,虛實錯雜。


若粗工為之,或與疏散,或與補澀,均足致損。


鄧評:


熱從竅泄,故咳則涕出,氣不外護,放肌體惡風。


如此直斷無疑,洵有卓識。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3

肺病以中氣健旺


能食便堅為佳。


茲喘咳已久,而大便易溏,能食難運,殊非所宜。


診得脈象與前無異,但能節飲食,慎寒暖,猶可無虞。


沙參 貝母 炙草杏仁苡仁橘紅枇杷葉 鄧評:


肺病本宜清潤,而脾則惡之。


至此脾土已弱,故云殊非所宜。


孫評,開口如開門見山,有一目了然之妙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3

又丸方


六味丸加五味子 肉桂 詒按:


不刊之論,讀者最宜記好 鄧評:


此二方看似平常,卻已不易辦到。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3

咳嗽


食後則減。


此中氣虛餒所致。


治宜培中下氣法。


人參半夏秫米南棗麥冬炙草枇杷葉 詒按:


此證不甚多見,學者須記之。


鄧評:


此審病之關鍵處,蓋有不易之理也。


方即麥門冬湯加枇杷葉。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3

久嗽便溏


脈虛而數。


脾肺俱病,培補中氣為要。


恐後泄不食,則瘦削日增也。


人參 自芍 扁豆 薏仁 廣皮 茯苓 炙草 山藥 蜜炙炮薑炭 冶按:


此亦脾肺兩治之法,較前數方為切實,亦以此證中氣虛寒,無咽乾溺澀等虛熱亢炎之證,故用藥稍可著力耳。


然欲求效難矣。


鄧評:


柳師評語精確。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3

陰虛於下


陽浮於上。


咳嗆火升,甚於暮夜。


治肺無益,法當補腎。


熟地 杞子 天冬 白芍 茯苓 山藥 丹皮 龜板 詒按:


此方即胡桃、五味,均可加入。


鄧評:


審病既確,方亦當效。


所加胡桃、五味,恐於火升有礙,似不如沉香、蛤殼。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3

乾咳無痰


是肝氣衝肺,非肺本病。


仍宜治肝,兼滋肺氣可也。


黃連 白芍 烏梅 甘草 歸身 牡蠣 茯苓 詒按:


方中少潤肺之品。


擬加北沙參、桑白皮。


再肝之犯肺,必挾木火,梔丹亦應用之藥也。


鄧評:


原方已屬切實,柳師加味尤覺盡善。


孫評:


木火刑金。


咳而無痰為乾咳,須究其因而治之。


如鬱火有用加味逍遙散者。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4

風傷於上


濕傷於下,上為咳嗽痰多,下為跗腫酸痛。


宜先治上,而後治下。


薄荷 杏仁 桔梗 旋覆花 甘草 象貝 連翹 前胡 詒按:


肺主一身之治節,故以治肺為先。


鄧評:


此屬脾肺同病,何不參用桑白皮、薏仁、苓、橘等味為雙關。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4

咳甚於夜間


肌熱於午後,此陰虧也。


濁痰咳唾,鼻流清涕,是肺熱也。


病本如是,奏功刁二易。


擬甘鹹潤燥法。


阿膠 燕窩 沙參 海浮石 瓜蔞霜 川貝 杏仁 甘草 詒按:


此證痰必乾黏,故用藥如是。


鄧評:


制劑乎穩,惜少清陰之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4

內熱與外熱相合


肺胃受之,則咳而不能食,頭脹肌熱心煩。


宜清上中二焦。


竹葉 蘆根 花粉 杏仁 貝母 知母 桔梗 橘紅 詒按:


此外感溫燥之咳,故專用清泄。


鄧評:


病屬肺胃風熱,方極輕靈中竅。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4

脈細數促


是肝腎精血內耗,咳嗽必吐嘔清涎濁沫。


此衝脈氣逆,自下及上,氣不收納,喘而汗出,根本先撥,藥難奏功。


醫若見血為熱,見嗽治肺,是速其凶矣。


人參(秋石制) 熟地 五味子 紫衣胡桃 詒按:


此難治之證,在咳嗽門中,亦別是一種也。


鄧評:


切要之言。


此下虛上實之候,斯時喘汗為急,急者先治,故立方如是。


若待其脫象已定,仍需兼平痰火。


孫評:


坎炁、紫石英,亦宜增入。


惟葉氏開此法門,或可挽回。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4

脈虛數


顴紅聲低,咳甚吐食,晡時熱升,多煩躁。


此肝腎陰虧,陽浮於上,精液變化痰沫。


病已三年,是為內損,非消痰治嗽可愈。


固攝下焦,必須絕欲。


以飲食如故,經年可望其愈。


都氣丸加女貞子 枸杞子 天冬 詒按:


用藥頗為切實。


鄧評:


虛勞重症迭見,胡所恃而不恐也,猶謂經年可望其愈,惟所恃者,在乎飲食如故。


蓋人以胃氣為本也。


風消息賁,想亦未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4

脈微小


形寒,久嗽失音。


是氣餒陽損,議固胃陽,取甘溫之屬。


蜜炙生薑 炙草 白芍 黃耆 大棗 詒按:


此亦虛咳中另一法門。


鄧評:


此必有寒飲內閉,故以蜜炙生薑為主藥。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4

咽痛聲啞


有肺損肺閉之分。


所謂金破不鳴,金實亦不鳴也。


此證從外感風熱而來,當作閉治,溫補非宜。


所慮者,邪不外達而內並耳 阿膠 杏仁 桔梗 貝母 牛蒡 玄參 甘草 秔米 馬兜鈴 詒按:


此錢氏補肺之類,乃虛實兼治之法。


鄧評:


此乃暴病,屬肺閉,故潤肺散邪以清全,金虛則鳴矣,與虛勞見是證者不得混看。


孫評:


果以風熱內閉,宜麻杏甘石湯以清疏之。


用復脈甘潤法。


嗆止音出,得益水濡潤之力也。


無如胃弱便溏,此藥不宜再用。


仿金匱麥門冬湯義,取養土之陰,以生肺金。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5

麥門冬湯


詒按:


此用藥轉換法也。


鄧評:


此係虛勞失音,但已胃弱便溏,雖見效亦云難矣。


孫評:


葉氏用復脈每去麻仁者因此。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5

久咳


便溏腹滿。


脾肺同病,已屬難治。


況脈數口乾潮熱,肝腎之陰,亦不足耶。


白芍 薏仁 茯苓 蓮肉 炙草 廣皮 扁豆 詒按:


病重藥輕,恐難奏效。


且於肝腎,亦未顧到。


擬加用水泛六味丸一兩,絹包入煎。


鄧評:


病既危矣,方亦聊盡人事。


煎丸並進,此法極妙。


孫評:


心靈活潑。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5

時邪便溏


邪得下行,即是去路。


本病便溏,則中氣先傷。


人以胃氣為本,本不固,治豈易易哉。


咳而吐沫,食少噁心,動作多喘,中氣傷矣。


非清肺治咳所能愈也。


人參 半夏 麥冬 炙草 茯苓 秔米 大棗 詒按:


此胃虛咳嗽也。


方宗金匱大半夏、麥門冬兩湯之意。


鄧評:


方法合度,倘能兼納沖氣,似較周匝。


納沖氣如沉香、蛤殼、紫石英等。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5

咳而衄


陰不足,火內動也。


噁心不食,宜先治胃。


竹茹 秔米 廣皮 石斛 貝母 杏仁 治按:


既有火動而衄見證,宜兼清降。


鄧評:


擬增桑白皮、地骨皮、蘆根,以清降肺胃。


孫評:


當增入側柏葉、茅花之類。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5

浮腫咳喘


頸項強大,飲不得下,溺不得出,此肺病也。


不下行而反上逆,治節之權廢矣。


雖有良劑,恐難奏效。


葶藶大棗瀉肺湯 詒按:


此痰氣壅阻之證,故重用瀉肺之劑。


鄧評:


擬參風水治法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5

脈寸關大而尺小


口乾,上氣不下,足冷不溫。


此陽氣不潛。


當用陰中陽藥治之。


六味丸加牛膝 車前 五味 肉桂 詒按:


此兼腎氣、都氣兩方之意。


鄧評:


陽既失潛,參以介類潛陽可也。


須脈大而豁然者,桂、味始合。


孫評:


足冷膝冷,是虛陽上越不潛之象,宜以補中佐引陽歸原之法,如此方是也,宜切記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6

脈數減


咳亦緩。


但浮氣不得全歸根本。


宜補益下焦,以為吸受之地。


六味丸加五味子 菟絲子 又丸方:


六味丸加五味子 杜仲 芡實 蓮須 菟絲子 杞子 蜜丸 每服五錢 詒按:


議論穩實,方亦妥貼。


鄧評:


上病下取,治病必求其本也。


看此方當有腰酸精濁之證。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6

喘足冷至膝


唇口乾,鼻塞,脈虛小。


下氣上逆,病在根本。


勿以結痰在項,而漫用清克也。


腎氣丸三錢,鹽花湯送下。


詒按:


識見老當。


鄧評:


口乾鼻塞,不免兼有外感。


今用腎氣丸,直任無疑者,以脈之虛小故也,急則先治耳。


久咳喘不得臥,顴赤足冷,胸滿上氣,饑不能食。


此肺實於上,腎虛於下,脾困於中之候也。


然而實不可攻,姑治其虛,中不可燥,姑溫其下。


且腎為胃關,火為土母,或有小補,未可知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6

金匱腎氣丸


詒按:


擬再用旋覆代赭湯送下,則上中兩層,亦可關會矣。


鄧評:


腎氣丸內有溫中逐飲之義,再合旋赭湯光能上下同治,虛實兼到。


孫評:


議論豈浮泛者能道。


兩寸浮大,關尺沉小,氣上而不下,喘咳多痰。


肝腎之氣,上衝於肺。


宜以腎氣丸,補而下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7

腎氣丸


詒按:


此治本之法。


鄧評:


病象畢露於脈,誰謂脈不足憑乎。


下虛上實,當治其下,勿清其上;


真氣歸元,痰熱自降。


宜以十味腎氣丸主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7

十味腎氣丸


詒按:


識見卓老。


鄧評:


苟其虛偏於陰分者,此法尚非所宜。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7

失血門


絡熱血溢,寸氣所觸,非陰虛火浮之比。


慎勿以滋膩治也。


荊芥 丹皮 茺蔚子 丹參 鬱金 藕汁 細生地 小薊炭 詒按:


勘證用藥,老眼無花。


鄧評:


疏邪清熱導瘀,方極輕靈中竅。


若以滋膩補劑,必致瘀熱留灼成勞。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7

吐血得勞與怒即發


脈小數微嗆。


病在肝心,得之思慮勞心,宜早圖之,勿使延及肺家則吉。


阿膠 丹皮 牛膝 丹參 小薊炭 三七 藕汁 童便 詒按:


此治吐血之正法。


能止血而無流瘀之弊,最為穩當。


孫評:


吐血不咳,尚可除根。


若咳雖止,必發,是要言也。


再診:


前方去丹參 三七 藕汁 童便 加生地 白芍 茺蔚子 又丸方:


六味丸加阿膠 五味子 小薊炭 蓮須 水泛丸 鄧評:


導瘀為先著,養陰以善後。


統閱三診,步伐井然。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7

失血咳逆


心下痞滿,暮則發厥,血色黯,大便黑,肝脈獨大。


此有瘀血,積留不去。


勿治其氣,宜和其血。


製大黃 白芍 桃仁 甘草 當歸 丹皮 降香 詒按:


此專治瘀積之法。


鄧評:


此瘀積被木火衝動,導瘀隨以瀉火,選藥絕不浮泛。


擬再加阿膠以補肺,旋覆以降逆,且能化瘀和絡。


孫評;


可加蘇子、藕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7

病後失血


色紫黑不鮮。


此係病前所蓄,胸中尚滿,知瘀猶未盡也。


正氣雖虛,未可驟補,宜順而下之。


小薊炭 赤芍 生地 犀角 鬱金 丹皮 茺蔚子 童便 詒按:


此必尚有鬱熱見證,故方中用犀角。


既有留瘀未盡,可加醋炙大黃炭。


鄧評:


想必有舌絳脈數,心胸煩熱之證,故方中可用犀角。


柳師加味,亍導瘀亦著力。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7

凡有瘀血之人


其陰已傷,其氣必逆,茲吐血紫黑無多,而胸中滿悶,瘀猶未盡也。


而舌絳無苔,此陰之虧也。


嘔吐不已,則氣之逆也。


且頭重足冷,有下虛上脫之慮。


惡寒譫語,為陽弱氣餒之徵。


此證補之不投,攻之不可,殊屬棘手。


人參 茯苓 三七 吳萸 烏梅 牡蠣 川連 鬱金 詒按:


論病則層層俱透,用藥亦步步著實,此為高手。


孫評:


血色紫黑,是瘀之實據。


此症得元因怒傷肝乎,或抉風熱內動乎,而又陰虧氣餒,攻補仍屬棘手。


斯方之制,已非平庸手筆。


失血後,氣從下逆上,足冷頭熱,病在下焦,真氣不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8

六味丸


加五味 牛膝 牡蠣 詒按:


方亦妥當。


若再進一層,可用金匱腎氣法,以導火下行。


鄧評:


勿拘拘乎降氣之例,非識見深遠者不能。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8

血去過多


氣必上逆,肺被其沖,故作咳嗽。


此非肺自病也。


觀其沖氣甚則咳甚,沖氣緩則咳緩,可以知矣。


擬攝降法,先治沖氣。


金匱腎氣丸去肉桂 加牡蠣 詒按:


認證獨的,法亦老當 鄧評:


攝降沖氣,附不如桂,今反用附去桂音何耶?


孫評:


附子似亦可去。


惟鎮攝之味如磁石、五味、白芍之類,當宜加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8

脈寸靜尺動


屢經失血,覺氣從下焦上衝則嗆,勞動則氣促不舒。


此病不在肺而在腎。


治嗽無益,宜滋腎陰。


熟地 天麻 牡蠣茯苓杞子萸肉 五味子 詒按:


病與上條相同。


方中用天麻,不知何意?


鄧評:


上案挾飲邪,此案重陰虛。


方內天麻,疑是天冬之誤。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8

心脈獨大


口乾易汗,善怒血逆。


此心陰不足,心陽獨亢。


宜犀角地黃湯。


犀角地黃湯加茅根 甘草 山梔 詒按:


方案均精簡熨帖。


鄧評:


此肝陽未嘗不亢。


蓋肝陽過升,脈乃上溢,溢則並火於心脈矣。


茅根宜易丹皮。


痰中有血點散漫,此心病也。


口乾心熱,當是傷暑,因暑喜歸心故耳。


生地 茯神 扁豆 甘草 丹皮 竹茹 麥冬 藕汁 詒按:


方法清靈可喜。


鄧評:


血點散漫,為心經之血。


生地應是鮮生地。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8

葛可久論吐血治法


每於血止瘀消之後,用獨參湯以益心定志。


茲以陰藥參之,慮其上升而助肺熱也。


人參 沙參 生地 阿膠 牛膝 夫苓 詒按:


此失血後服人參,一定之法。


鄧評:


參以陰藥,較獨參湯更勝一籌 勞傷失血,心下痛悶,不當作陰虛證治。


但脈數咳嗽潮熱,恐其漸入陰損一途耳。


生地 桃仁 楂炭 鬱金 赤芍 製大黃 甘草 丹皮 治按:


此證如早服補澀,則留瘀化熱,最易致損。


須看其虛實兼到,絕不犯手。


鄧評:


此方以導瘀熱為主。


是二虛一實,先治其實之旨。


孫評:


認定痛悶著筆。


點清血症致損之由,使人豁然開朗。


如此評論,有益於人不少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8

閉不足而陽有餘


肝善逆而肺多鬱。


脈數氣喘咳逆,見血脅痛。


治宜滋降,更宜靜養;


不爾,恐其血逆不已也。


小生地 荊芥炭 白芍 童便 鬱金 藕汁 小薊炭 詒按:


此亦氣火上逆之證。


可加牛膝、丹皮。


鄧評:


此風熱挾木火,郁逆子肺絡,故方法務取輕靈。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8

離經之血未淨


而鬱於內,寒熱之邪交煽,而亂其氣,是以瞠滿嘔泄,寒熱口燥。


治當乎其亂氣,導其積血,元氣雖虛,未可驟補也。


丹皮 楂炭 澤蘭 赤芍 鬱金 丹參 牛膝 小薊 詒按:


此證挾外感之邪,可加荊芥炭、黑棺豆衣。


鄧評:


此失血中偶有之症,故絕少成法可遵。


竊思失血之後,中氣必虛,木火必亢。


就此見證,不但有寒熱交煽之邪,抑且有土木相仇之意,戊己丸法亦可參用。


至柳師所加,固未嘗不善也,方中牛膝可去之。


孫評:


荊芥炒炭,既祛外風,又導瘀血,最有巧思。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9

久咳見血


音喑咽痛,乍有寒熱。


此風寒久伏,傷肺成勞。


擬錢氏補肺法,聲出則佳。


阿膠 杏仁 馬兜鈴 牛蒡 薏仁 貝母 糯米 鄧評:


錢氏補肺法內用甜杏仁。


此係風寒久伏,當以苦杏為准。


若進步求治,可仿葛氏保和湯例。


又膏方:


阿膠 貝母 甘草 橘紅 杏仁 蘇子 米糖 白蜜 薑汁 紫苑 木通 梨汁 桔梗 牛膝 蘿蔔汁 茯苓 詒按:


此正虛邪實之證,用藥能兩面兼顧,尚稱穩適。


鄧評;


輕靈合度,殆即保和湯而變通之耶。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9

虛損門


虛損至食減形瘦,當以後天脾胃為要。


異功散五六服,頗得加穀。


今春半地氣上升,肝木用事,熱升心悸,汗出復咳,咳甚見血,肝陽上熾,絡血遂沸。


昨進和陽養陰之劑,得木火稍乎,仍以前方加白芍,制朋:


安土。


生地 白芍 麥冬 阿膠 女貞子 甘草 詒按:


方亦穩合。


可加牡蠣、丹皮。


鄧評:


隨機應變,醫之能事也。


今陽火內動,故須陰靜之藥以制之,勿汲汲乎培土可也。


孫評:


柳氏加味,亦是和陽養陰。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9

羅氏論虛勞之證


多因邪伏血鬱而得,不獨陰虧一端也。


臨晚寒熱,時減時增,其為陽陷入陰可知。


滋腎生旰,最為合法,略加損益,不必更張也。


熟地 白芍 茯苓 丹皮 山藥 柴胡 炙草 鱉甲 詒按:


於養陰中,加柴胡以達邪,佐鱉甲以搜陰。


虛實兼到,極為靈巧。


然既云邪伏血鬱,似宜加當歸。


鄧評:


凡由寒熱成勞者,惟羅氏立法為最善。


今觀此方,便覺更勝一籌,所謂在於臨時權衡耳。


所云血鬱宜加當歸,以其能活血疏邪。


孫評:


邪伏血鬱,淺學者每蠻補不已,致邪愈伏則陰愈傷,血愈鬱則火益熾,虛勞死症成而至不可挽矣。


實則仲景大黃庶蟲丸、薯蕷丸、鱉甲煎丸三方,早示法則矣。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9

邪伏血鬱


用當歸之辛潤者以透之,最切最妙之法也。


柳氏於按語中申明之,省許摹擬矣。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9

熟地改用生地極佳


再診:


熱漸減,頭中時痛,脈數不退,喉中痰滯不清。


青蒿 丹皮 熟地 鱉甲 炙草 牛膝 茯苓 小麥 詒按:


似當兼清痰滯。


兩方中熟地,不如改用生地為穩。


鄧評:


此症肝陽已旺,頭中時痛,想係柴胡太升,鼓即改用青蒿,且痰滯不清,有欲咳之狀矣。


三診:


體雖不熱,脈仍細數,宜養陰氣。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9

六味丸


去萸肉澤瀉加白芍牛膝青蒿鱉甲 鄧評:


前之陽升,仍由陰虛,既體不發熱,宜減去蒿、鱉,即有餘邪,丹皮足以清之,或再加當歸以疏托。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19

面黧形瘦


脈虛而數,咳嗽氣促,腰膝無力,大便時溏。


此先後天俱虛,慮其延成虛損。


清潤治肺之品,能戕中氣,勿更投也 紫河車 熟地 山藥 萸肉 五味子 丹皮 茯苓 杜仲 澤瀉 牛膝 加蜜丸每服五錢 詒按:


案語浮治虛要旨,方亦精當。


鄧評:


審見證,先天受傷為重,鼓用藥以培補先天為要。


孫評:


今人凡遇咳嗽,不察虛實,率用清潤肅肺,不知能戕中氣,反速其死。


今指明其弊,有功不少。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20

絡脈空隙


氣必遊行作痛,最慮春末夏初,地中陽氣上升,血隨氣溢,趁此綢繆,當填精益髓。


蓋陰虛咳嗽,是他臟累及於肺,若治以清涼,不獨病不去而胃傷食減,立成虛損,難為力矣。


熟地 金櫻子膏 鹿角霜 五味子 湘蓮子 萸肉 山藥 茯苓 海參(漂淨熬膏)右為細末即以二膏搗丸 詒按:


此必有遺精、腰酸等證,故用藥亦不重在咳嗽也。


鄧評:


看方藥知有遺精之證,然與咳嗽合推,大都挾肝陽化火,上升下降所致;


 遊行作痛,亦由乎此。


方內鹿角霜恐有所礙,擬再加丹皮、白芍、牡蠣、旋覆花。


孫評:


柳氏如是指明,省學者摹擬。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20

汗病門


汗出偏沮,脈來不柔,時自歇止。


知肝陽有餘,而胃陰不足,於是稠痰濁火,擾動於中,壅滯於外。


目前雖尚安和,然古人治未病,不治己病。


知者見微知著,須加意調攝為當。


人參 川石斛 麥冬 南棗 製半夏 丹皮 茯苓 炙草 小麥 詒按:


此想係左半有汗,右半無汗之證。


細繹案語,是防其將患偏痱之意。


鄧評:


此即《金匱》麥門冬湯法,蓋用古能化,加減悉當。


孫評:


柳氏如此指點,是真有書本功夫者。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20

心陰不足


心陽易動,則汗多善驚;


腎陰不足,腎氣不固,則無夢而泄。


以汗為心液,而精藏於腎故也。


生地 茯神 甘草 麥冬 川連 柏子仁 元參 小麥 大棗 詒按:


案語心腎並重,方藥似專重於心。


再加五味子、牡蠣、沙苑等攝腎之品,則周匝矣。


鄧評:


洞達病情,了無疑義。


原方已屬乎妥,再加斂攝之品,尤為切實。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20

諸鬱門


中年脘悶,多曖多咳,此氣鬱不解也。


納穀已減,未可破泄耗氣,宜從胸痹例,微通上焦之陽。


薤白 瓜蔞 半夏 桂枝 茯苓 薑汁 詒按:


方法輕靈。


鄧評:


病由痰氣交阻,肺胃不主通降,擬加枇杷葉、竹茹、旋覆花。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20

鬱氣凝聚喉間


吞不下,吐不出,梅核氣之漸也。


半夏 厚朴 茯苓 蘇梗 旋覆花 橘紅 枇杷葉 薑汁 詒按:


此於《金匱》成方中,加旋覆,杷葉,最有巧思。


鄧評:


此係鬱氣凝痰互阻其間,用《金匱》四七湯,本千古不易之理。


加味卻亦靈穩。


如用噙化丸,更屬相宜。


寒熱無期,中脘少腹遽痛,此肝臟之郁也,鬱極則發為寒熱;


頭不痛,非外感也。


以加味逍遙散主之。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20

加味逍遙散


詒按。


此木鬱達之之法。


鄧評,此亦治肝鬱祖方。


認證既確,投劑必效。


病從少陽,郁入厥陰,復從厥陰,逆攻陽明,寒熱往來,色青,顛頂及少腹痛,此其候也。


泄厥陰之實,顧陽明之虛,此其治也。


人參 柴胡 川連 陳皮 半夏 黃芩 吳萸 茯苓 甘草 詒按:


此從左金、道遙化裁而出。


若再合金鈴子散,似更周到。


鄧評:


推論病源,思路曲折,立方亦有精義。


以小柴胡去薑棗治少陽,左金泄厥陰,二陳和陽明,其用果在斯乎。


孫評:


細考案方之意,當有噁心嘔吐之症。


此血鬱也,得之情志,其來有漸,其去亦不易也。


旋覆花 薤白 鬱金 桃仁 代赭石 紅花 詒按:


此必團血鬱,而絡氣不通,有胸膈板痛等見證,故立方如此。


鄧評:


想係胸痹噎膈之類,法取降逆祛痰導瘀。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21

嘔噦門


胃虛氣熱,乾嘔不便。


橘皮竹茹湯 加蘆根 秔米 鄧評:


方用參、粳補胃虛,蘆、茹清胃熱,薑、橘開痰氣,既輕靈,復切實。


再診:


嘔止熱退。


石斛 茯苓 半夏 廣皮 麥冬 秔米 蘆根 枇杷葉 鄧評:


轉方合度。


三診:


大便不通。


生首烏 玄明粉 枳殼 鄧評:


急則治標之法。


四診:


大便通,脈和。


惟宜滋養。


石斛 歸身 秦艽 白芍 丹皮 炙草 茯苓 廣皮 詒按:


迭用四方,運意靈巧,自能與病機宛轉相赴。


鄧評:


至此大勢去矣,故惟和養為宜。


而用石斛、秦艽,丹皮者,腸中之燥熱殆未盡清耶。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21

下既不通


勢必上逆而為嘔,所謂幽門之氣,上衝吸門是也,治法自當療下。


但脈小目陷,中氣大傷,宜先安中止嘔。


嘔定再商。


人參 茯苓 刺蒺藜 竹茹 半夏 廣皮 蘆根 石斛 詒按:


似當兼通幽門,乃能止嘔,擬加生枳實。


鄧評:


凡中虛嘔吐者,慎勿因便秘而峻導,導則徒傷胃氣也,放謂宜失安中,誠閱歷有得之言。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12 14:21

痛嘔之餘


脈當和緩,而反搏大,頭運欲嘔,胸滿不食,神倦欲臥,慮其土嘖木張,漸致痙厥。


法當安胃清肝,亦古人先事預防之意。


半夏 茯苓 廣皮 白風米 鉤藤 竹茹 枇把葉 鮮佛手 詒按:


議論極是,但恐藥力不足以濟之,然虧卻清穩。


所謂清肝者,只不過鉤藤、竹茹而已,擬再加木瓜、白芍,較似有力。


鄧評:


既恐土嘖,而立方不以補中,只云安胃清肝者,為脈反搏大故也。


片語隻字,具見斟酌。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