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吳鞠通醫案(1)】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09
標題: 【吳鞠通醫案(1)】

吳鞠通醫案(1)


書名 吳鞠通醫案


作者 吳塘


朝代 清


分類 醫案


備考 此為吳鞠通醫案之備考本


品質 0%


http://jicheng.tw/jcw/book/%E5%90%B3%E9%9E%A0%E9%80%9A%E9%86%AB%E6%A1%88_1/index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09

一、暑瘟


壬戌六月廿九日,甘,二十四歲:


暑溫邪傳心包,讝語神昏,右脈洪大數實而模糊,勢甚危險。


連翹六錢、生石膏一兩、麥冬六錢、銀花八錢、細生地六錢、知母五錢、元參六錢、生甘草三錢、竹葉三錢,煮成三碗,分三次服。


牛黃丸二丸、紫雪丹三錢,另服。


七月初一日,溫邪入心包絡,神昏痙厥,極重之症。


連翹三錢、生石膏六錢、麥冬〔連心〕五錢、銀花五錢、細生地五錢、知母二錢、丹皮三錢、生甘草一錢五分、竹葉二錢,今晚二帖,明早一帖。


再服紫雪丹四錢。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09

一、暑瘟


壬戍七月十四日,周,五十二歲:


世人悉以羌防柴葛治四時雜感,竟謂天地有冬而無夏,不亦冤哉!


以致暑邪不解,深入血刀成厥,衄血不止,夜間煩躁,勢已膠錮難,焉得速功。


飛渭石三錢、犀角三錢、冬桑葉三錢、羚羊角三錢、元參五錢、鮮蘆根一兩、細生地五錢、丹皮五錢、鮮荷葉邊一張、杏仁泥三錢,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十五日,厥與熱似乎稍緩,據云夜間煩躁亦減,是其佳處;


但脈弦細沉數,非痙厥所宜,急育陰而斂陽,復咸以制厥法。


生地六錢、生鱉甲六錢、犀角三錢、元參六錢、羚羊角三錢、丹皮三錢、麥冬〔連心〕八錢、生白芍四錢、桑葉三錢,口服二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0

一、暑瘟


十六日,脈之弦剛者大覺和緩,沉者已起,是為起色;


但熱病本屬傷陰,況醫者誤以傷寒溫燥藥五、六帖之多,無怪乎舌苔燥如草也。


議啟腎液法。


元參一兩、天冬三錢、丹皮五錢、沙參三錢、麥冬五錢、銀花三錢、犀角三錢、鰲甲八錢、桑葉二錢,口服三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0

一、暑瘟


十七日,即于前方內加細生地六錢,連翹一錢五分,鮮荷葉邊三錢,再按:


暑熱之邪,深入下焦血分。


身半以下,地氣主之。


熱來甚于上焦,豈非熱邪深入之明徵乎?


必借芳香以為搜邪之用。


不然,恐日久膠錮之邪,一時難解也。


一日熱邪不解,則真陰正氣日虧一日矣,此紫雪丹之必不可少也。


紫雪丹一錢五分,分三次服。


十八日,厥已回,面赤,舌苔乾黑芒刺,脈沉數有力,十餘日不大便,皆下症也。


人雖虛,然亦可以調胃承氣湯小和之。


大黃〔生〕五錢、元明粉〔沖〕三錢、甘草〔生〕三錢、先用一半煎一茶杯,緩緩服,俟夜間不便再服下半劑。


服前方半劑,即解黑大便許多。


便後用此方:


麥冬一兩、大生地一兩、鱉甲一兩、白芍六錢。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0

一、暑瘟


十九日,大下宿糞若許,舌苔化而未滋潤,脈仍洪數,微有潮熱,除存陰無二法。


沙參三錢、大生地一兩、鱉甲五錢、麥冬六錢、生白芍六錢、牡蠣五錢、天冬三錢、炙甘草三錢、丹皮四錢,口服二帖。


廿一日,小便短而赤甚,微咳,面微赤,尺脈仍有動數之象,議甘潤益下,以治虛熱,少復苦味,以治不盡之實邪。


且甘苦合,化陰氣而利小便也。


按甘苦合化陰氣利小便法,舉世不知,在溫熱門中誠為利小便之上上妙法。


蓋熱傷陰液,小便無由而生,故以甘潤益水之源;


小腸火腑,非苦不通,為邪熱所阻,故以苦藥瀉小腸而退邪熱。


甘得苦則不呆滯,苦得甘則不剛燥,合而成功也。


生鱉甲八錢、元參五錢、麥冬〔連心〕六錢、生白芍六錢、沙參三錢、麻仁三錢、古勇連一錢、阿膠三錢、丹皮三錢、炙甘草四錢,日二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0

一、暑瘟


廿二日,已得效,仍服前方二帖。


廿三日,復脈復苦法,清下焦血分之陰熱。


元參五錢、鱉甲〔生〕五錢、阿膠〔化沖〕三錢、白芍〔生〕六錢、天冬二錢、丹皮三錢、麻仁五錢、麥冬〔連心〕五錢、甘草〔炙〕五錢,日服二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0

一、暑瘟


癸亥六月初五日,王,二十三歲:


暑溫舌苔滿布,色微黃,脈洪弦而剛甚,左反大于右,不渴,起初即現此等脈症,恐下焦精血之熱,遠甚于上焦氣分之熱也。


且舊有血溢,故手心熱又甚于手背。


究竟初起,且清上焦,然不可不心知其所以然。


連翹二錢、細生地一錢五分、粉丹皮二錢、銀花二錢、苦桔梗一錢、白茅根二錢、麥冬二錢、牛蒡子一錢五分、香豆鼓一錢五分、元參一錢五分、藿香梗一錢、生甘草一錢、薄荷三分,日三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0

一、暑瘟


初六日,熱退大半,胸痞,腹中自覺不和。


按暑必夾濕,熱退濕存之故,先清氣分。


藿香梗三錢、飛滑石一錢五分、白扁豆二錢、杏仁泥二錢、連翹二錢、廣郁金二錢、生苡仁三錢、銀花一錢五分、白通草八分、香豆鼓二錢,日二帖。


初七日,病後六腑不和。


藿香梗三錢、飛滑石三錢、香豆鼓二錢、生苡仁三錢、半夏二錢、廣皮炭一錢、廣郁金一錢、厚朴二錢,日服一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1

一、暑瘟


初十日,向有失血,又屆暑病之後,五心發熱,法當補陰以配陽;


但脈雙弦而細,不惟陰不充足,即真陽亦未見其旺也。


議二甲復脈湯,仍用舊有之桂枝、薑、棗。


白芍〔炒〕四錢、大生地四錢、沙參三錢、桂枝二錢、生鱉甲五錢、麥冬四錢、麻仁二錢、生牡蠣五錢、生薑二片、阿膠〔化沖〕二錢、炙甘草五錢、大棗〔去核〕二枚,煮三杯,分三次服。


又丸方,八仙丸加麻仁、白芍。


麥冬〔連心〕六兩、直熟地八兩、山藥三兩、伏苓四兩、五味子三兩、麻仁三兩、澤瀉三兩、山萸肉〔酒炒〕三兩、白芍〔酒炒〕六兩、丹皮四兩,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日三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1

一、暑瘟


癸亥六月初八日,馬,三十八歲:


暑熱本易傷陰,誤用消導攻伐,重傷陰氣,致令頭中耳中鳴無止時,此係肝風內動,若不急救肝腎之陰,瘛瘲熱厥立至矣。


大生地六錢、麥冬五錢、生牡蠣五錢、炒白芍六錢、丹皮三錢、菊花炭二錢、生鱉甲五錢、桑葉一錢五分、炙甘草三錢〔大便太稀此去此〕、火麻仁二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1

一、暑瘟


十二日,外邪雖退,無奈平素勞傷太過,虛不肯復,六脈無神,非參不可。


沙參三錢、大生地六錢、阿膠三錢、元參六錢、生鱉甲六錢、丹皮三錢、麥冬六錢、火麻仁三錢、甘草〔炙〕四錢、白芍〔生〕六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得大便後,去元參,加牡蠣六錢、人參三錢、桂枝一錢、大棗〔去核〕二枚、生薑一片。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2

一、暑瘟


七月初六日,病後飲食不調,又兼暑濕著裏,腹中絞痛,痛極便溏,脈微數,欲作滯下,議芩芍法,奪其滯下之源。


焦白芍一錢五分、厚朴二錢、廣木香一錢、黃芩炭一錢二分、枳實一錢、小回炭八分、南查炭一錢五分、廣皮〔炒〕一錢五分、云連炭八分、神麯炭二錢,一、二帖後腹痛除,仍服復脈湯。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2

一、暑瘟


乙丑六月十一日,榮女,十五歲:


暑溫夾痰飲怒鬱,故眽芤身熱而脅痛,誤用足六經表藥,煩躁不寧,六日不解,至危之症。


生石膏四錢、杏仁三錢、生香附三錢、旋復花〔包〕三錢、連翹三錢、藿香梗三錢、廣郁金二錢、薄荷一錢,煮兩杯,分二次服。


三時一帖。


服二日大見效再商。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2

一、暑瘟


十三日,于前方內加青橘皮二錢、蘚蘆根五錢、蘚荷葉邊一枚。


乙丑六月十三日,富氏,廿二歲:


暑傷足太陽,發為脹,渴不欲飲,飲則嘔,身微熱,舌白滑,肢逆,二便閉塞,病在中焦居多,以香開腑濁為生。


杏仁泥三錢、半夏五錢、小枳實三錢、旋復花〔包〕三錢、厚朴四錢、廣郁金二錢、生苡仁三錢、香附三錢、白蔻仁二錢、藿香梗三錢、廣皮二錢,煮兩杯,分二次服。


今日一帖,明日服二帖。


二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2

一、暑瘟


乙丑閏六月初六日,孫,四十五歲:


頭痛,左關獨高,責之少陽內風掀動 飛滑石八錢、連翹三錢、白通草一錢、杏仁泥五錢、金銀花三錢、白扁豆花一枝、生苡仁五錢、厚朴三錢、鮮荷葉〔去蒂〕一張、藿香葉一錢、白蔻仁〔連皮〕二錢,煮兩杯,分兩次服。


今晚明早各一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3

一、暑瘟


初四日,兩太陰之暑症,昨用冷香合辛涼,暑中之熱己退其半,但裏濕與熱未克即除,故大便紅水,胸中痞悶。


飛滑石六錢、豬苓五錢、藿香梗三錢、杏仁泥三錢、澤瀉五錢、廣郁金二錢、茯苓皮三錢、生苡仁五錢、白通草二錢、白蔻仁一錢五分、厚朴三錢,煮三杯服。


今睌明日各一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13

一、暑瘟


初五日,舌苔白厚,腹甚不和,腸鳴泄瀉,棸濕尚多,急宜分泄,以免延拖。


飛滑石六錢、半夏五錢、藿香梗三錢、茯苓皮六錢、澤瀉五錢、南蒼朮三錢、生苡仁六錢、椒目五錢、白蔻仁三錢、老厚朴三錢、廣皮三錢,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39

一、暑瘟


乙丑十月廿二日,廣,廿四歲:


六脈洪大之極,左手更甚,目邪視,怒氣可畏,兩臂兩手捲曲而瘛瘲,舌邪向不語三四日,面赤身熟,舌苔申黃邊白,暑入心包膽絡,以清心膽之邪為要,先興紫雪丹。


連翹〔連心〕五錢、羚羊角三錢、竹茹三錢、金銀花五錢、暹羅犀角三錢、丹皮三錢、麥冬五錢、細生地五錢、桑葉三錢、天冬三錢、鮮荷葉〔去蒂〕一張,煮四杯,分四次服。


又碧雪丹一兩,每服三錢,涼開水調服。


以神清熱退為度,現在熱厥。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39

一、暑瘟


廿三日,肝熱之極,加天冬涼肝于前方內。


加天冬三錢,其碧雪丹仍照前常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1

一、暑瘟


廿四日,暑入心膽兩經,與清心絡之伏熱,巳見小效,仍用前法而迸之。


烏犀角五錢、連翹〔連心〕四錢、粉丹皮五錢、羚羊角三錢、銀花三錢、茶菊花三錢、細生地五錢、麥冬〔連心〕五錢、冬桑葉三錢,煮四杯,分四次服。


廿五日,加黃芩三錢、白扁豆花一枝、山連一錢五分、鮮荷花葉一枚。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1

一、暑瘟


廿六日,暑人心膽兩經,屢清兩經之邪,並巳見效。


今日飲水過多,水入微嘔。


蓋暑必挾濕,議于前方內去柔藥,加淡滲。


茯苓皮五錢、銀花三錢、黃柏炭二錢、生苡仁五錢、連翹〔連心〕三錢、真川連一錢、羚羊角三錢、犀角二錢、冬桑葉三錢、黑山梔三錢、茵陳三錢、荷葉邊二枚,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1

一、暑瘟


廿七日,暑熱退後,嘔水,身微黃,熱退濕存。


雲苓塊〔連皮〕五錢、銀花三錢、白蔻皮二錢、生苡仁五錢、連翹三錢、黃柏炭二錢、杏仁泥三錢、茵陳三錢、白通草一錢、黑山梔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1

一、暑瘟


廿九日,熱未盡退,舌起新白苔,胸痞。


暑兼濕熱,不能純治一邊。


飛滑石六錢、銀花三錢、藿香梗三錢、雲苓皮五錢、連翹〔不去心〕三錢、真山連一錢五分、杏仁泥五錢、白蔻〔打碎〕一錢五分、白通草一錢、生苡仁五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1

一、暑瘟


八月初二日,暑熱巳退七八,惟十餘日不大便,微有譫語,脈沉。


可與經通陽明,與增液承氣法。


細生地六錢、元參八錢、麥冬〔不去心〕六錢、生大黃四錢,煮成三杯,先服一杯,約二時不大便,再服第二杯,明日得大便,止後服,否則服第三杯。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2

一、暑瘟


初三日,溫病下後,宜養陰;


暑溫下後,宜兼和胃。


蓋暑必夾濕,而舌苔白滑故也。


脈緩,與外台茯苓飲意。


雲苓塊五錢、麥冬〔不去心〕五錢、廣郁金一錢、生苡仁五錢、半夏三錢、白蔻皮一錢五分、藿香梗三錢、厚朴二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2

一、暑瘟


初五日,暑溫熱退濕存,故嘔,腹不和,而舌有白苔,興三仁湯宜剛法。


杏仁五錢、益智仁一錢、苡仁五錢、半夏五錢、蒮香梗三錢、黃芩三錢、厚朴二錢、白蔻仁一錢五分、生薑三片,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2

一、暑瘟


丁卯六月十五日,王,三十八歲:


暑溫誤表,汗如暴雨直流,有不可猝遏之勢,脈洪芤,氣短,與白虎人參湯。


生石膏八兩、知母二兩、粳米一合、炙甘草一兩、洋參八兩,煮四碗,一時許服一碗,以汗止為度,不上再作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2

一、暑瘟


十六日,汗勢減,照前方服半劑。


十七日,脈靜身涼汗止,與三才湯三帖,全癒。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2

一、暑瘟


丁丑六月十三日,吳,四十歲:


先暑後風,大汗如雨,惡寒不可解,先服桂枝湯一帖,為君之桂枝用二兩,盡劑,毫無效驗;


次日用桂枝八兩,服半帖而癒。


〔鞠通自醫〕。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2

一、暑瘟


丁亥閏五月廿二日,某:


暑溫誤表,致有譫語,邪侵心包,熱重面赤,脈洪數,手太陰症為多。


宜辛涼芳香,以凊肺熱,開心包。


陽有汗,陰無汗,及頸而還,極大症也。


生石膏一兩、連翹〔連心〕三錢、丹皮三錢、飛滑石六錢、銀花三錢、桑葉三錢、細生地五錢、知母〔炒〕三錢、甘草二錢、苦桔梗三錢,煮三大杯,分三次服,外服紫雪丹五分。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3

一、暑瘟


廿三日,脈之洪數者少減,熱亦少退,舌心黑滑,大便頻溏。


暑必夾濕,況體厚本身濕痰過重者乎?


議兩清濕熱。


雲苓皮五錢、連翹〔連心〕三錢、藿香梗三錢、生苡仁五錢、銀花四錢、六一散三錢、薑半夏三錢、黃芩一錢、白蔻仁一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外服紫雪丹五分。


廿四日,脈洪大又減,但沉數有力,伏邪未淨,舌中黑滑,耳聾,大便仍頻搪。


雲苓皮六錢、苡仁五錢、黃苓三錢、薑半夏五錢、連翹三錢、銀花三錢、雅連〔薑汁炒〕一錢、六一散六錢、竹葉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外服紫雪丹五分。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3

一、暑瘟


廿五日,即于前方內,連翹、銀花加至五錢,紫雪丹仍服五分。


廿六日,熱漸退而未盡,脈漸小而仍數,面赤減,大便頻數亦少,餘邪未盡。


連翹四錢、飛滑石六錢、黃芩三錢、銀花四錢、雲苓皮六錢、雅連一錢、苡仁五錢、薑半夏五錢、甘草一錢、白蔻〔連皮〕一錢,煮四杯,分四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3

一、暑瘟


廿七日,照前方仍服一帖。


廿八日,即于前方內加桑葉三錢,目白睛赤縷故也。


廿九日,大熱雖退,餘焰尚存,耳聾,與苦淡法。


銀花五錢、飛滑石六錢、丹皮三錢、連翹〔連心〕三錢、雲苓皮六錢、苡仁六錢、雅連〔炒〕一錢、苦丁茶三錢、牡蠣五錢、龍膽草一錢五分,煮四杯,分四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3

一、暑瘟


六月初一日,脈靜身涼,熱己退矣;


舌有新白滑苔,濕猶有存者。


與三仁湯宣化三焦,通調水道。


雲苓塊〔連皮〕六錢、苡仁五錢、晚蠶砂三錢、杏仁泥三錢、澤瀉二錢、益智仁一錢五分、薑半夏三錢、白蔻仁一錢五分、黃芩炭一錢五分、藿香梗三錢、通草一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3

一、暑瘟


庚寅六月廿一日,吳,二十歲:


暑兼濕熱,暑溫不比春溫之但熱無濕,可用酸甘化陰、咸以補腎等法,且無形無質之熱邪,每借有形有質之濕邪以為依附。


此症一月有餘,僉用大劑純柔補陰退熱法,熱總未減,而中宮痞塞,得食則痛脹,非抹不可,顯系暑中之濕邪蟠踞不解,再得柔膩膠固之陰藥與邪相搏,並以喘滿,勢甚重大。


勉興通宣三焦法,仍以肺氣為主,蓋肺主化氣,氣化則濕熱俱化。


六脈弦細而沉洪。


苡仁五錢、生石膏二兩、厚朴三錢、杏仁四錢、雲苓皮五錢、青蒿二錢、連翹三錢、藿香梗三錢、白蔻仁一錢五分、銀花三錢、鮮荷葉邊一片,煮四杯,分四次服。


兩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4

一、暑瘟


廿三日,暑濕誤用陰柔藥,致月餘熱不退,胸膈痞悶。


前與通宣三焦,今日熱減,脈巳減,但痞滿如故,喘仍未定,舌有白苔;


猶為棘手。


生石膏一兩、厚朴三錢、藿香梗三錢、飛滑石四錢、連翹三錢、小枳實二錢、雲苓皮 三錢、廣皮三錢、白蔻仁二錢、生苡仁五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4

一、暑瘟


廿五日,熱退喘減,脈已稍平,惟仍痞,且泄瀉,皆陰柔之累,姑行濕止瀉。


滑石五錢、薑半夏三錢、黃芩〔炒〕二錢、豬苓三錢、雲苓皮五錢、廣郁金二錢、澤瀉三錢、藿香梗三錢、通草一錢、苡仁五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二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4

一、暑瘟


廿七日,喘止,胸痞亦開,熱雖減而未退,瀉未止。


生石膏一兩、澤瀉三錢、薑半夏五錢、飛滑石六錢、黃芩三錢、藿香梗三錢、雲苓皮六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二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4

一、暑瘟


廿九日,諸症俱減,惟微熱,大便溏,調理飲食為要。


雲苓塊〔連皮〕五錢、豬苓三錢、蒮香梗三錢、生苡仁五錢、澤瀉三錢、炒黃芩三錢、薑半夏三錢、蘇梗二錢、白蔻仁一錢、杏仁泥二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四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4

二、伏暑


壬戌八月十六日,周,十四歲:


伏暑內發,新涼外加,脈右大左弦,身熱如烙,無汗,吐膠痰,舌苔滿黃,不宜再見泄瀉,不渴,腹脹,少腹痛。


是謂陰陽并病,兩太陰互爭,難治之症,議先清上焦濕熱,蓋氣化濕熱亦化也。


飛滑石三錢、連翹二錢、象貝母一錢、杏仁泥三錢、銀花二錢、白通草一錢、老厚朴二錢、蘆根二錢、鮮梨皮二錢、生苡仁一錢五分、竹叶一錢,今晚一帖,明早一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4

二、伏暑


十七日,案仍前。


飛滑石三錢、連翹二錢、鮮梨皮一錢五分、杏仁泥一錢五分、冬桑葉一錢、銀花二錢、老厚朴一錢五分、薄荷八分、扁豆皮二錢、苦桔梗一錢五分、蘆根二錢、荷葉邊一錢五分、炒知母一錢五分,午一帖,晚一帖,明早一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4

二、伏暑


十八日,兩與凊上焦,熱已減其半,手心熱甚于手背,謂之裏熱,舌苔紅黃而厚,為實熱。


宜宣之,用苦辛寒法。


再按:


暑必夾濕,腹中按之痛脹,故不得不暫用苦燥法。


杏仁泥三錢、木通二錢、真山連〔薑汁炒黃〕一錢五分、廣木香一錢、黃芩炭一錢、厚朴一錢五分、小茴香〔炒黑〕一錢五分、括婁〔連皮仁〕八分、炒知母一錢五分、小枳實〔打碎〕一錢五分、檳榔八分、廣皮炭一錢、煮二杯,分二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5

二、伏暑


十九日,腹之痛脹俱減,舌苔干燥黃黑,肉色絳,嗆咳痰粘。


幼童陰氣未堅,當與存陰退熱。


麥冬〔不去心〕六錢、煆石膏四錢、丹皮五錢、沙參三錢、細生地四錢、杏仁三錢、元參五錢、炒知母二錢、蛤粉三錢、犀角二錢、生甘草一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5

二、伏暑


二十日,津液稍回,潮熱,因宿糞末除,夜間透汗,因邪氣還表,右脈仍然浮大,末可下,宜保津液,讂火克肺金之嗽。


細生地六錢,元參六錢,霍石斛三錢,焦白芍四錢,麥冬六錢,柏子霜三錢,煆石膏三錢,沙參三錢,牡蠣粉一錢五分,杏仁泥二錢,犀角一錢,煮三杯,陸續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5

二、伏暑


廿一日,諸症悉解,小有潮熱,舌絳苔黑,深入血分之熱未盡除也,用育陰法。


沙參三錢,大生地五錢,牡蠣三錢,麥冬〔不去心〕六錢,焦白芍四錢,丹皮三錢,天冬一錢五分,柏子霜三錢,甘草〔炙〕二錢,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5

二、伏暑


廿二日,津液消亡,舌黑干刺,用復脈法。


大生地六錢,麥冬〔不去心〕六錢,柏子霜四錢,炒白芍六錢,丹皮四錢,火麻仁三錢生鱉甲六錢,阿膠〔沖〕三錢,炙甘草三錢,生牡蠣四錢,頭煎三杯,今日服;


二煎一杯,明早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5

二、伏暑


廿三日,右脈仍數,餘邪陷入肺中,咳甚痰艱,議甘潤兼宣涼肺氣。


麥冬〔不去心〕一兩,細生地五錢,象貝三錢,沙參三錢,杏仁泥三錢,冬桑葉三錢,玉竹三錢,苦桔梗三錢,甘草三錢,丹皮二錢,茶菊花三錢,梨皮三錢,一帖藥分二次煎,每煎兩茶杯,共分四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5

二、伏暑


廿四日,舌黑苔退,脈仍數,仍咳,腹中微脹。


細生地五錢,麥冬〔不去心〕五錢,藿香梗二錢,茯苓塊三錢,沙參三錢,廣郁金一錢五分,杏仁粉三錢,丹皮三錢,生扁豆三錢,苦桔梗三錢,象貝二錢,煮三杯,渣再煮一杯,分四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6

二、伏暑


廿五日,昨晚得黑宿糞若許,潮熱退,唇舌仍絳。


熱之所過,其陰必傷,與復脈法復其陰。


大生地八錢,麥冬〔不去心〕一兩,火麻仁三錢,炒白芍六錢,沙參三錢,真阿膠〔沖〕二錢,生鰲甲五錢,元參三錢,炙甘草三錢,生牡蠣粉五錢,丹皮三錢,水八碗,煮成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明早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6

二、伏暑


廿六日,又得宿糞若許,邪氣已退八九,但正陰虛耳,故不欲食,晚間干咳無痰。


大生地八錢,麥冬〔不去心〕六錢,火麻仁三錢,生白芍五錢,天冬二錢,牡蠣粉三錢,北沙參三錢,阿膠〔沖〕三錢,炙甘草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外用梨汁、荸薺汁、藕汁各一黃酒杯,重湯燉溫頻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6

二、伏暑


廿七日,熱傷津液,大便懆,微有潮熱,乾咳舌赤,用甘潤法。


細生地五錢,元參六錢,知母〔炒黑〕二錢,火麻仁三錢,麥冬〔不去心〕六錢,阿膠二錢,郁李仁二錢,沙參三錢,梨汁一杯〔沖〕,荸薺汁一杯〔沖〕,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6

二、伏暑


廿八日,伏暑內潰,續出白痧若許,脈較前恰稍和,第二次舌苔未化,不大便。


麥冬〔不去心〕六錢,大生地五錢,元參三錢,沙參三錢,牛蒡子〔炒研細〕三錢,阿膠一錢五分,連翹〔連心〕二錢,生甘草一錢,麻仁三錢,銀花〔炒〕二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服此,晚間大便。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6

二、伏暑


九月初四日,潮熱復作,四日不大便。


燥糞復聚,與增液承氣湯微和之。


元參五錢,細生地五錢,大黃〔生〕二錢,麥冬〔不去心〕五錢,炙甘草一錢,煮二杯,分二次服。


服此,得黑燥糞若許,而潮熱退,脈靜,以後與養陰收功。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6

二、伏暑


癸亥十二月十一日,陳,廿八歲:


左脈洪大數實,右脈陽微,陰陽逆亂,伏暑似瘧,最難即癒。


議領邪外出法。


生鱉甲二兩,麥冬〔不去心〕八錢,粉丹皮三錢,桂枝尖三錢,沙參三錢,炒知母三錢焦白芍三錢,青蒿四錢,炙甘草一錢五分,煮三碗,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6

二、伏暑


十四日,伏暑寒熱往來已癒,不食不飢不便,胸中痞悶,九竅不和,皆屬胃病。


半夏五錢,茯苓塊五錢,桂枝一錢五分,黨參三錢,生苡仁五錢,廣皮一錢五分,青皮一錢五分,廣郁金二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7

二、伏暑


十七日,久病真陽處則膺痛,餘邪化熱則囗苦,正氣不復則肢倦。


生洋參二錢,桂枝三錢,廣皮炭一錢五分,茯苓塊三錢,半夏三錢,炙甘草一錢五分,焦白芍三錢,生薑二片,大膠棗二枚,黃芩炭一錢五分,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7

二、伏暑


乙丑八月廿二日,靳,十九歲:


不兼濕之伏暑誤治,津液消亡,以致熱不肯退,唇裂舌燥,四十餘日不解,咳嗽膠痰,譫語囗渴。


可先服牛黃清心丸,清包絡而搜伏邪;


湯藥興存陰退熱法。


細生地三錢,麥冬〔不去心〕五錢,生扁豆三錢,生鱉甲五錢,沙參三錢,生甘草一錢,生牡蠣五錢,炒白芍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廿四日,暑之偏于熱者,誤以傷寒足經藥治之,以致津液消亡。


昨用存陰法兼芳香開絡中閉伏之邪,已見大效;


玆因小便赤甚而短,熱雖減而末除,議甘苦合化陰氣法。


二甲復脈湯加黃芩三錢,如有譫語,牛黃丸仍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7

二、伏暑


廿六日,昨用甘苦合化陰氣法,服後大見涼汗;


茲熱已除,脈減,舌苔盡退,但六脈重按全無,舌仍乾燥。


議熱之所過,其陰必傷例,用二甲復脈湯重加鱉甲、甘草。


乙丑九月十六日,興,六十四歲:


夏傷于濕,冬必咳嗽。


況六脈俱弦,木旺克土,脾土,受克則泄瀉,胃土受克則不食而欲嘔,前曾腹脹,現在胸痞,舌白滑,此寒濕病也:


而脈反數,思涼思酸,物極必反之象,豈淺鮮哉!


急宜戒惱怒,小心一切為要。


薑半夏三錢,飛滑石三錢,生苡仁五錢,杏仁泥四錢,旋復花〔包〕二錢,廣郁金二錢,茯苓皮五錢,白蔻皮一錢,白通草一錢,水五杯,煮取兩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7

二、伏暑


十八日,脈數,甚思涼,濕中生熱之故。


飛滑石六錢,苡仁六錢,白蔻仁一錢五分,茯苓皮六錢,半夏四錢,廣鬱金二錢,杏仁泥六錢,黃芩二錢,白通草二錢,藿香梗三錢,枳實一錢五分,水八碗,煮八分三茶碗,渣再煮一碗;


日三夜一,分四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7

二、伏暑


廿日,伏暑必夾火與濕,不能單顧一邊。


至服藥後反覺不快,乃久病體虛不任開泄之故,渴思涼者火也,得水則停者濕也。


生石膏六錢,半夏三錢,炒知母一錢五分,杏仁泥六錢,黃芩一錢,白蔻仁一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7

二、伏暑


廿二日,于前方內去蔻仁,加生石膏四錢,藿香梗三錢,炒知母五分,飛滑石四錢,白通草一錢五分,加入前方內,煮四杯,分四次服。


廿七日,飲居右脅不得臥,格拒心火,不得下通于腎,反來鑠喉,故噎乾。


薑半夏五錢,杏仁三錢,小枳實三錢,茯苓皮三錢,香附三錢,藿香梗三錢,旋復花〔包〕三錢,廣皮二錢,蘇子霜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8

二、伏暑


十月初二日,小便不通,于前方內加:


飛滑石三錢,生苡仁三錢,白通草一錢五分,前後共八帖。


初六日,小便已通,于前方內去滑石,通草、生苡仁,服五帖而全癒。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8

二、伏暑


巴,廿八歲:


面色青黃,其為濕鬱無疑;


右脈單弦,其為伏飲無疑;


噯氣胸痛,合之左脈弦,其為肝郁無疑。


上年夏日,曾得淋症,誤服六味湯丸酸甘化陰,致令暑濕隱伏久踞,故症現龐雜無倫,治法以宣化三焦,使邪有出路,兼和肝胃,能令食為要。


生石膏八錢,半夏五錢,生苡仁五錢,飛滑石一兩,萆薢四錢,茯苓皮五錢,旋復花〔包〕三錢,香附三錢,廣郁金三錢,杏仁泥三錢,通草二錢,睌蠶砂三錢,煮成四碗,分早、中、晚、夜四服。


此症方案失收,姑不全錄。


自四月至八月一日,不斷服藥,諸症從面目青黃逐漸退淨而癒。


其面青由額往下由耳往中,約十日褪一暈,及褪至鼻柱,約月餘方亮,皆誤服柔藥之弊。


所用不出此方,故方不全而案可以載,欲為隔年暑濕之症開一門路。


丙寅六月初六日,某:


其人本有飲咳,又加內暑外涼,在經之邪似瘧而未成,在腑之邪泄瀉末止,恐成滯下,急以提邪外出為要;


按六脈俱弦之泄瀉,古謂之木泄,即以小柴胡湯為主方,況加之寒熱往來乎?


六眽俱弦,故謂脈雙弦者寒也,指中焦虛寒而言,豈補水之生熟地所可用哉!


現在寒水客氣燥金司天,而又大暑節氣,與柴胡二桂枝一法。


柴胡六錢,焦白芍二錢,青蒿二錢,桂枝三錢,藿香梗三錢,生薑三錢,半夏六錢,廣橘皮三錢,大棗〔去核〕二枚,黃芩二錢,炙甘草一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八日,寒暑兼受,成瘧則輕:


成痢則重。


前與柴胡二桂枝一湯,現在面色青,熱退寒重,痰多而稀,舌之赤者亦淡,脈之弦勁者微細,不渴,陽虛可知,與桂枝柴胡各半湯減黃芩加乾薑。


桂枝三錢,炒白芍一錢五分,乾薑三錢,柴胡三錢,炒黃芩一錢,生薑五錢,半夏六錢,炙甘草二錢,大棗〔去核〕三枚,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8

二、伏暑


初九日,內暑外寒相搏,既欲成瘧,大便溏泄,恐致成痢。


囗乾不渴,經謂自利不渴者居太陰也,合之腹痛則更可知矣。


仲景謂表急急當救表,裏急急當救裏。


玆表裏無偏急之象,議兩救之:


救表仍用柴胡桂枝各半湯法,以太少兩經俱有邪也;


救裏與理中湯。


桂枝四錢,焦白芍二錢,良薑二錢,柴胡四錢,黃芩炭一錢,半夏六錢,炙甘草一錢五分,川椒炭三錢,生薑五錢,苡仁五錢,白蔻仁一錢五分,大棗〔去核〕二枚,乾薑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8

二、伏暑


初十日,昨用兩救表裏,已見小效,今日仍宗前法而退之,以眽中陽氣已有生動之機故也。


不可性急,反致僨事。


桂枝三錢,炒白芍二錢,炒厚朴二錢,柴胡三錢,炒黃芩一錢五分,炙甘草一錢五分,半夏六錢,川椒炭二錢,生薑五錢,乾薑二錢,煨草果一錢,大棗〔去核〕二枚,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8

二、伏暑


十一日,內而痰飲蟠踞中焦,外而寒暑擾亂胃陽。


連日己奪去成痢之路,一以和中蠲飲為要,蓋無形之邪,每借有形質者以為依附也。


桂枝三錢,焦白芍二錢,枳實三錢,柴胡三錢,黃芩炭一錢五分,青蒿三錢,杏仁三錢,茯苓皮五錢,廣皮二錢,半夏一兩,白蔻仁一錢五分,生薑三片,苡仁五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8

二、伏暑


十二日,染受寒暑,再三分析,方成瘧疾,以伏暑成瘧則輕。


寒多熱少,脈沉弦,乃邪氣深入,與兩陰陽之中偏于溫法。


青蒿三錢,藿香梗三錢,枳實二錢,柴胡三錢,薑半夏八錢,良薑二錢,厚朴三錢,瓜婁皮二錢,生薑五片,檳榔一錢,黃芩炭一錢五分,大棗〔去核〕二枚,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8

二、伏暑


十四日,寒熱少減,胸痞甚,去甘加辛,去大棗加生薑。


十六日,脈弦細,指尖冷,陽微不及四末之故;


兼之腹痛便溏,痰飲咳嗽便可知矣。


以和胃陽、溫中陽、逐痰飲立法。


半夏六錢,生苡仁五錢,乾薑二錢,杏仁五錢,川椒炭三錢,炒廣皮三錢,桂枝三錢、白蔻仁二錢、生薑三片,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9

二、伏暑


十七日,張:


伏暑酒毒,遇寒涼而發,九日不癒,脈緩而軟,滯下身熱譫語,濕熱發黃,先清濕熱,開心包絡。


飛滑石五錢、茵陳五錢、黃柏炭三錢、茯苓皮五錢、黃芩三錢、真山連二錢、生苡仁三錢、通草一錢、梔子炭二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先服牛黃清心丸一丸,戌時再服一丸。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9

二、伏暑


十八日,熱退,滯下已癒,黃未解。


飛滑石五錢、茵陳三錢、梔子炭三錢、茯苓皮五錢、萆薢三錢,真雅連八分、黃柏炭三錢、杏仁三錢、燈心草一錢、白通草一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九日,黃亦少退,脈之軟者亦鼓指;


惟舌赤、小便赤而濁,餘濕餘熱未盡,尚須清之。


飛滑石五錢、茵陳四錢、黑山梔三錢、茯苓皮五錢、半夏三錢、真雅連八分、生苡仁三錢、杏仁三錢、廣皮炭二錢、黃柏炭二錢、萆薢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9

二、伏暑


二十日,黃退,小便赤濁,舌赤,脈洪,濕熱未盡。


飛滑石五錢、半夏三錢、海金沙三錢、炒梔皮二錢、萆薢三錢、真雅連一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9

二、伏暑


乙酉三月二十日,王氏,廿八歲:


上年初秋伏暑,午後身熱汗出,醫者誤以為陰虛勞損,不食胸痞,咳嗽,舌苔白滑,四肢倦怠,不能起床。


至今年三月不解,已經八月之久,深痼難救,勉與宣化三焦,兼眾少陽提邪外出法。


飛滑石六錢、桂枝三錢、白蔻仁二錢、茯苓皮五錢、青蒿三錢、炒黃芩二錢、薑半夏五錢、苡仁五錢、白通草一錢、杏仁泥四錢、廣皮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此方服二帖,能進食;


服四帖,飲食大進,即起能行立。


後八日復診,以調理脾胃而癒。


乙酉三月廿六日,王氏,廿六歲:


伏暑咳嗽寒熱,將近一年不解,難望回生,既咳且嘔而泄瀉,勉與通宣三焦,俾邪得有出路,或者得有生機。


何以知其為伏暑而非癆瘵?


勞之咳重在丑寅卯木旺之時,濕家之咳在戌亥子水旺之時;


勞之寒熱後無汗,伏暑寒熱如瘧狀,丑寅卯陽升乃有汗而止;


勞之陰虛身熱,脈必芤大,伏暑之脈弦細而弱。


故知其為伏暑而非癆瘵也。


再左邊臥不著席,水在肝也。


桂枝三錢、雲苓皮五錢、郁金一錢、半夏五錢、生苡仁五錢、廣皮二錢、青蒿八分、旋復花〔包〕三錢、生薑三錢、香附三錢、白蔻仁二錢、大棗〔去核〕二枚,煮三杯,分三次服。


此方服四帖,寒熱減,去青蒿,服之十帖全癒,後以調理脾胃收功。


乙酉四月廿五日,金氏,三十歲:


上年伏暑,寒熱時發如瘧狀,以通宣三焦立法,補陰補陽皆妄也。


半夏四錢、雲苓皮五錢、黃芩二錢、杏仁三錢、藿香梗三錢、生薑三片、青蒿八分、白蔻仁一錢五分、大棗〔去核〕二枚、苡仁五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9

二、伏暑


五月初二日,伏暑癒後,以平補中焦為要,仍須宣通,勿得粘滯。


半夏三錢、雲苓塊五錢、蓮子五錢、苡仁五錢、益智仁一錢、生薑三片、廣皮二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49

二、伏暑


乙酉八月初五日,裘,四十歲:


酒客中虛濕重,面色暗滯,並已多日,現在又感伏暑新涼,頭脹便溏,舌白滑,脈弦細中虛寒濕可知,不能戒酒,病斷不除,蓋客症易除,久病伏濕虛寒難療也。


雲苓皮一兩、杏仁三錢、藿香梗三錢、薑半夏六錢、青蒿二錢、白蔻仁三錢、生苡仁一兩、廣皮五錢、黃芩炭二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頭脹除,去青蒿,七帖全癒。


乙酉九月十八日,陶,五十八歲:


伏暑遇新涼而發,舌苔白,上加灰黑,六脈不浮不沉而數,誤與發表,胸痞不食,此危症也。


何以云危?


蓋四氣雜感,又加一層腎虛,又加一層肝郁,又加一層誤治,又加一層酒客中虛,何以克當!


勉與河間之苦辛寒法,一以通宣三焦,而以肺氣為主,望其氣化而濕熱俱化也。


飛滑石五錢、杏仁四錢、藿香葉三錢、薑半夏五錢、苡仁五錢、廣郁金三錢、雲苓皮五錢、黃芩三錢、真雅連一錢、白蔻仁三錢、廣皮三錢、白通草一錢五分,煮三碗,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0

二、伏暑


廿三日,舌之灰苔化黃,滑而不燥,唇赤顴赤,脈之弦者化為滑數,是濕與熱俱重也。


滑石一兩、雲苓皮六錢、杏仁五錢、苡仁六錢、黃柏炭四錢、雅連二錢、半夏五錢、白蔻仁三錢、木通三錢、茵陳五錢,煮三碗,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0

二、伏暑


廿一日,伏暑舌之灰者化黃,玆黃雖退,而白滑未除,當退苦藥,加辛藥,脈滑甚,重加化痰,小心復感為要。


滑石一兩、雲苓皮五錢、郁金三錢、杏仁五錢、小枳實三錢、蔻仁三錢、半夏一兩、黃柏炭三錢、廣皮三錢、苡仁五錢、藿香梗三錢,煮三碗,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0

二、伏暑


十月初二日,伏暑雖退,舌之白滑未化,是暑中之伏濕尚存也,小心飲食要緊。


脈之滑大者已減,是暑中之熱去也。


無奈太小而不甚流利,是陽氣未充,不能化濕,重與辛溫,助陽氣,化濕氣,以舌苔黃為度。


半夏六錢、白蔻仁〔研沖〕三錢、木通二錢、杏仁五錢、益智仁三錢、廣皮五錢、苡仁五錢、川椒炭三錢、乾薑三錢,煮三碗,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0

二、伏暑


初六日,伏暑之外感者,因大汗而退,舌白滑苔究未化黃,前方大用剛燥,苔未盡除,務要小心飲食,毋使脾困。


杏仁泥四錢、煨食果八分、川椒炭三錢、薑半夏五錢、蒼朮炭三錢、益智仁三錢、茯苓皮五錢、老厚朴二錢、白蔻仁三錢、生苡仁五錢、廣皮炭五錢、神曲炭三錢,煮三碗,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0

二、伏暑


乙酉九月廿四日,薛氏,四十歲:


初因肝郁,繼而內飲招外風為病。


現在寒熱如瘧狀,又有伏暑內發新涼外加之象。


六脈弦細而緊,兩關獨大而浮,厥陰克陽明,醫者全然不知病眾何來,亦不究脈象之是陰是陽,一概以地黃等陰柔補陰,以陰藥助陰病,人命其何堪哉!


勢已沉重,欲成噎食反胃,勉與兩和肝胃,兼提少陽之邪外出法。


桂枝三錢、薑半夏六錢、苡仁三錢、杏仁三錢、旋復花〔包〕三錢、青蒿一錢、白蔻仁二錢、香附三錢、生薑四錢、廣皮三錢、川椒炭二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廿八日,寒熱減半,嘔吐,舌苔滿黃,但仍滑耳,即于前方內加:


炒黃芩二錢,再服四帖。


如二三帖寒熱止,去青蒿;


如腹痛止,舌不滑不乾燥,去川椒炭,加茯苓皮五錢。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0

二、伏暑


十月初六日,伏暑已解七八,痰飲肝郁未除,下焦且有濕鬱。


杏仁泥四錢、苡仁五錢、川萆薢五錢、旋復花〔包〕三錢、香附三錢、通草一錢、白蔻仁三錢、雲苓皮五錢、晚蠶沙三錢、薑半夏五錢、廣皮二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數帖而癒。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0

二、伏暑


乙酉十二月初九日,李,十八歲:


伏暑如瘧狀,脈弦數,寒熱往來,熱多則寒,解後有汗,與青蒿鱉甲湯五帖全癒。


丁亥九月初七日,圖,廿七歲:


伏暑內發,新涼外加,腹脹,身熱身痛,胸脅痛,與柴胡桂枝各半湯。


雲苓皮五錢、桂枝三錢、郁金二錢、薑半夏三錢、柴胡三錢、黃芩二錢、防己三錢、杏仁泥三錢、廣皮三錢、藿香梗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1

二、伏暑


初八日,伏暑新涼,昨用各半湯一帖,腹脹、胸脅痛、身痛已癒,今日頭痛泄瀉,身熱寒多。


按自利而渴者屬太陰也,與五苓散雙解表裏。


桂枝四錢、雲苓皮五錢、苡仁五錢、豬苓三錢、益智仁二錢、木香二錢、澤瀉三錢、蒼朮炭二錢、廣皮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1

二、伏暑


初九日,伏暑新涼,以頭痛身熱而又泄瀉之故,用五苓散雙解表裏。


今日頭痛熱雖減,而泄瀉未止,咳嗽痰多,與開太陽闔陽明法。


桂枝五錢、薑半夏五錢、苡仁五錢、豬苓四錢、雲苓皮五錢、廣皮三錢、澤瀉四錢、益智仁二錢、生薑五片、蒼朮三錢,煮四茶杯,日三夜一,分四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1

二、伏暑


初十日,泄瀉已止,熱退未淨,咳嗽嘔惡未平,頭偏右痛,兼有肝郁。


薑半夏五錢、苡仁五錢、炒炭黃芩一錢五分、旋復花〔包〕三錢、雲苓皮五錢、香附三錢、桑葉三錢、蘇梗三錢、廣皮三錢、茶菊花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1

二、伏暑


十一日,伏暑身熱,咳嗽嘔惡,大便稀溏,兼有肝郁,偏頭痛,舌絳囗渴,腹微脹,濕中生熱,與苦辛淡法。


雲苓皮六錢、滑石六錢、通草一錢、薑半夏五錢、苡仁五錢、廣皮一錢五分、香梗三錢、蔻仁一錢五分、生薑三片、黃芩炭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1

二、伏暑


十二日,伏暑未解,痰飲咳嗽太甚,胃不和不寐,先與和胃令寐,治咳即癒。


雲苓皮六錢、苡仁六錢、蘇梗四錢、薑半夏二兩、秫米一合,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三日,伏暑飲渴不寐,昨與半夏湯法已寐,惟大便仍溏,咳末止,囗渴甚,議渴者與豬苓湯加和胃止渴,去阿膠,以其滑膩也。


飛滑石六錢、豬苓四錢、苡仁五錢、雲苓皮六錢、澤瀉四錢、蘇梗三錢、薑半夏六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兩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1

二、伏暑


十五日,伏暑己愈大半,惟咳未盡除,渴未全止。


暑中伏濕難清,濕中生熱。


濕家之渴,豬苓湯最合拍,宗前法而進之。


飛滑石六錢、豬苓五錢、蘇梗三錢、雲苓皮六錢、澤瀉五錢、廣皮二錢、苡仁五錢、薑半夏五錢、甘草一錢、炒黃芩一錢五分,煮三杯,分三次服。


兩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1

二、伏暑


庚寅九月初八日,潘,三十歲:


濕熱發黃,己癒六七,繼感勁金涼氣,頭暈而痛,身熱而噦,伏暑漫延三焦,與苦辛淡滲法化氣,氣化則濕熱俱化。


飛滑石五錢、豬苓三錢、薄荷八分、薑半夏三錢、杏仁三錢、桑葉三錢、苦桔梗三錢、茵陳五錢、竹茹二錢、荊芥穗二錢、連翹二錢、橘皮二錢、白蔻仁一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2

二、伏暑


十一日,伏暑中之濕熱,彌漫三焦,舌苔滿布重濁,脈弦,一以化氣為要,濕熱相搏,徒治一邊無益也。


豬苓五錢、雲苓皮五錢、茵陳五錢、澤瀉三錢、杏仁泥四錢、木通二錢、滑石六錢、薑半夏三錢、蔻仁一錢、苡仁五錢、黃柏炭二錢、廣皮一錢五分,煮四小茶杯,日三夜一,分四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2

二、伏暑


十四日,濕熱彌漫三焦,前與化氣,昨日汗大出,今日大便通快,舌苔已化,惟小便未暢,餘熱未除,仍以化氣為要。


滑石六錢、雲苓皮五錢、苡仁五錢、豬苓三錢、藿香梗三錢、木通二錢、半夏三錢、生薑汁每杯沖三茶匙、蔻仁一錢、杏仁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兩帖。


十七日,伏暑已解七八,餘熱未除,且有痰飲。


雲苓塊〔連皮〕六錢、豬苓四錢、小枳實三錢、薑半夏六錢、杏仁四錢、藿香梗二錢、生苡仁五錢、廣皮三錢、白蔻仁一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五帖。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2

二、伏暑


廿二日,伏暑諸症俱解,惟餘痰飲,少腹不爽。


雲苓塊五錢、炒小茴香三錢、廣皮三錢、薑半夏五錢、生苡仁五錢、杏仁泥三錢、生薑三片、小枳實一錢、甘瀾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2

二、伏暑


辛卯七月廿八日,弈氏,三十六歲,暑傷兩太陰,身熱泄瀉,腹微脹痛,舌苔不甚黃,囗不甚渴,煩躁不安,晝夜不寐,脈洪數,並己十日以外,為難治。


連翹〔不去心〕五錢、雲苓皮五錢、杏仁三錢、生苡仁五錢、金銀花三錢、雅連一錢五分、豬苓三錢、藿香葉二錢、蔻仁一錢、半夏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2

二、伏暑


廿九日,即于前方內減去連翹二錢,加半夏二錢,又加小枳實二錢,再服一帖。


八月初一日,脈小則病退,諸症漸減,惟心下痞悶,與瀉心法。


半夏五錢、雲苓塊〔連皮〕五錢、乾薑三錢、炒黃芩三錢、生苡仁五錢、生薑汁每杯沖三小匙、炒黃連一錢五分、小枳實一錢五分,煮三杯,分三次服初二日,痞略減,仍不寐,微煩。


連翹三錢、雲苓皮五錢、藿香〔半梗半葉〕二錢、銀花三錢、薑半夏五錢、蔻仁一錢、豬苓三錢、小枳實三錢、橘皮三錢、杏仁三錢、炒黃芩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2

二、伏暑


初三日,陽亢于上,不寐,脈洪數,囗渴,惡人與火,與闔陽明法。


生石膏二兩、苡仁五錢、炒知母三錢、茯苓塊三錢、杏仁三錢、炒黃芩三錢、薑半夏三錢、蔻仁一錢、生甘草二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3

二、伏暑


初四日,氣上阻胸,不寐。


雲苓塊五錢、生苡仁五錢、白蔻一錢、旋復花〔包〕三錢、杏仁泥三錢、薑半夏五錢、香附三錢、炒黃芩三錢、橘皮三錢、小枳實三錢、炒黃連一錢五分、生薑汁每杯沖三小匙,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3

二、伏暑


初五日,即于前方內去旋復花,減小枳實一錢。


初六日,伏暑夾肝郁,不寐煩躁雖減而未除。


雲苓皮五錢、滑石六錢、炒黃芩四錢、薑半夏五錢、苡仁五錢、炒黃連一錢、杏仁泥四錢、郁金二錢、白豆蔻一錢、旋復花〔包〕三錢、香附二錢、生甘草一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3

二、伏暑


初七日,噯甚,即于前方內加代赭石六錢,再服四帖。


初九日,伏暑已癒七、八,惟胸膈不舒,腹微痛,小便赤,餘邪未淨。


茯苓五錢、炒黃芩三錢、郁金二錢、苡仁五錢、白蔻仁一錢五分、香附三錢、半夏五錢、炒黃連八分、橘皮三錢、杏仁三錢、淡吳萸〔炒〕八分,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3

二、伏暑


初十日,伏暑小癒後,又感燥金秋氣,胸痞痛,舌起新苔,六脈弦緊,與溫法。


茯苓〔連皮〕五錢、薑半夏五錢、淡吳萸二錢、桂枝三錢、生苡仁三錢、藿香梗三錢、良薑三錢、川連〔與茱萸同炒〕八分、薑汁每杯沖三茶匙、川椒炭三錢、廣皮三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9-26 16:53

二、伏暑


十一日,新感又減,惟夜間頭痛。


桂枝三錢、焦白芍二錢、廣皮三錢、茯苓〔連皮〕五錢、川椒炭三錢、吳萸二錢、半夏五錢、炒小茴香三錢、黃連〔與茱萸同炒〕八分、苡仁五錢,煮三杯,分三次服。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