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瘍症】
張景岳治一儒者,年近三旬,素病KT 耳,發必潰膿,至是益甚,自耳根下連頸項,上連頭角,耳前後莫不腫痛。
或與散風降火,一月後稠膿鮮血,自耳迭出。
每二三日必出鐘許,而腫痛全不消,枕不可近。
察其形色,已大不足,而腫痛則若有餘。
脈之,或急或緩弱,此非實熱可知。
遂先與六味湯二三劑,元氣稍振。
繼與一陰煎加牛蒡、茯苓、澤瀉,倍加白蒺藜為君,服五十余劑。
外用降癰散,晝夜敷治,兩月而後愈。
蓋此症雖似潰瘍有餘,而實以肝腎不足,上實下虛,一奇症也。
(何奇之有?)
張通府耳後發際患腫一塊,無頭,肉色不變,按之微痛,彼以為痰結核,其脈軟而時見數。
經云:脈數不時見,則生瘡也,非痰結。
仲景云:微弱之脈,主血氣俱虛,形精不足。
又云:沉遲軟弱,皆宜托裡。
遂以人參、白朮、黃 、當歸、川芎、炙草以托裡,少加金銀花、白芷、桔梗以消毒。
彼謂不然,內飲降火化痰,外帖涼藥,覺寒徹腦,患處大熱,頭愈重,飲食愈少。
復請治,以四君子東加藿香、炮乾薑,數劑飲食漸進,膿成刺之。
更以十全大補湯去桂及炙草,貼以豆豉餅,又月余而愈。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