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疹】
愚按:此與呂症大同小異,要是百中一二,未可執為程法也。
大抵麻疹之發,本諸肺胃,治之但宜松透,一切寒燥寒熱之劑,不可入也。
余嘗遇表散過甚,綿延不已者,一以生地、杞子、地骨、麥冬、蔞仁、沙參等味三四劑,必嗽止熱退而安。
高士宗長男六歲,次男三歲,於元旦次日發熱見疹,即用以清解透發之劑,次日略增十數點,究不暢。
心以長男七月而生,先天怯弱,問其胸腹寬否?
曰:飢甚。
口味何如?
曰:淡甚。
因知其虛,遂投 、朮、參、草、桂枝、紅花一二劑。
次日透發遍身,熱稍退,而性情猶煩躁,夜發熱,頻咳嗽,至一月而安。
由見點之初,過服表劑,虛其經脈故也。
(由此成疳勞者多矣。)
次男幼稚,致問不能,以上冬痰喘,服麻、杏、桂枝、石膏一劑而愈,謂其稟質略強,知其疹必不寒凝毒甚。
因其蘇、麻、前、杏、黃芩、石膏藥,(大錯。)
紅點不增,又與紫蘇、蔥、薑、芫荽等溫之熨之,疹總不出。
(所謂不知經候,混攻混表是也。)
同道俱云:舍透法,並無別法。
(如此等藥,豈但透發而已。)
至五六日,吐蛔。
或曰:此熱極生蟲,可服牛黃散,牛黃散即大黃末也。
一服而痰喘止,神氣稍平,卻自是不能言矣。
計無所施,針百會穴開其 門,服牛黃分許,及諸單方。
觀其形症,(急則亂投藥餌。)
實不能生。
友人張衛生曰:此大虛大寒症也,今既無言,又不能食,恐無濟矣。
勉投參、附,究無挽回。
經曰: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為醫者可不鑒諸?
汪氏子出 已三日,服前胡、杏仁、麻黃、石膏藥一二劑,疹出二十余點,不能再增,心胸煩悶,乞高診。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