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脅痛】
黃古潭治一人,六月途行受熱過勞,性且躁暴,忽左脅痛,皮膚上一片紅如碗大,發水泡瘡三五點,脈七至而弦,夜重於晝。
醫作肝經鬱火治,以黃連、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類,進一服,其夜痛極且增熱。
次早視之,皮膚上紅大如盤,水泡瘡又加至三十余粒,醫教以水調白礬末敷,仍以前藥加青黛、龍膽草進之,夜痛更甚,脅中如鉤摘之狀。
次早視之,紅已半身,水泡增之百數,乃載以詢黃,為訂一方。
以大栝蔞一枚,重一二兩者,連皮搗爛,加粉甘草二錢,紅花五分,(雄按:玉橫之一貫煎,當是從此案悟出,而更加周到,可謂青出於藍矣。)
進藥少頃即得睡,比覺已不痛矣。
蓋病勢已急,而時醫執尋常瀉肝正治之劑,又多苦寒,益資其燥,故病轉增劇。
發水泡瘡於外者,肝鬱既久,不得發越,仍侮所不勝,故皮膚為之潰也。
栝蔞味甘寒,經云泄其肝者緩其中,且其為物柔而滑潤,於鬱不逆,甘緩潤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嘗不潔,此其所以奏功之捷也歟。
(同上。)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