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班】
①[bānㄅㄢ]
[『廣韻』布還切,平刪,幫。]
1.本指分瑞玉,見『說文·玨部』。
引申爲賜予或分給。
『書·洪範』附亡『書·〈分器〉序』:“武王既勝殷,邦諸侯,班宗彛,作『分器』。”
孔穎達疏:“既封爲國君,乃班賦宗廟彛器以賜之。”
『禮記·檀弓上』:“請班諸兄弟之貧者。”
『東觀漢記·馬援傳』:“<援>曰:‘凡殖貨財産,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乃盡散,以班昆弟故舊。”
唐韓愈『淸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公>削衣貶食,不立資遺,以班親舊朋友爲義。”
2.頒布。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遊牝別群,則縶騰駒,班馬政。”
『晉書·刑法志』:“四年正月,大赦天下,乃班新律。”
『朱子語類』卷九十:“今學中儀,乃禮院所班,多參差不可用。”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議款』:“光緒甲午七月朔,中國始班宣戰書。”
3.分等列序;
排列。
『孟子·萬章下』:“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趙岐注:“班列爵祿等差謂何。”
『舊唐書·穆宗紀』:“太和長公主發赴迴紇,上以半仗御通化門臨送,群臣班於章敬寺前。”
宋蘇軾『書歐陽公黃牛廟詩後』:“<寳臣元珍>夢與予同舟泝江;入一廟中,拜謁堂下,予班元珍下,元珍固辭。”
4.職位等次;
等級。
『左傳·文公六年』:“辰嬴賤,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
杜預注:“班,位也。”
『儀禮·既夕禮』:“明日,以其班祔。”
鄭玄注:“班,次也。”
孔穎達疏:“謂昭穆之次第。”
『魏書·高祖紀上』:“蕭道成使車僧朗以班在劉準使殷靈誕之後,辭不就席。”
宋趙彦衛『云麓漫鈔』卷五:“漢制,自二千石至百石爲十二等,魏更爲九品,梁爲十八班。”
5.等同;
幷列。
『孟子·公孫丑上』:“伯夷、伊尹於孔子,若是班乎?”
趙岐注:“班,齊等之貌也。”
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獨樂園』:“園卑小不可與它園班。”
明方孝孺『釋統上』:“然則湯武之與秦隋,可得而班乎?漢唐之與王莽,可得而幷乎?”
6.指職位相同的人。
『國語·魯語上』:“臣聞之:班相恤也,故能有親。”
韋昭注:“言位次同者當相憂也。”
7.行列。
唐白居易『洛下送牛相公出鎮淮南』詩:“萬人開路看,百吏立班迎。”
『水滸傳』第四回:“面前首座,、維那、侍者、監寺、都寺、知客、書記,依次排立東西兩班。”
『紅樓夢』第五三回:“只見賈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
8.特指朝班。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文宗時入閤,郞官有誤窺者,上覺之,班退語宰相。”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十一:“時司馬溫公判留司御史臺,因朝謁應天院神御殿,天申(蔡天申)者獨立一班,蓋尹以下不敢壓也。既報班齊,溫公呼知班曰:引蔡寺丞歸本班。”
陳白塵『大風歌』第五幕:“各位大臣,有事可出班啟奏。”
參見“班台”、“班行”。
.按照職務或爲某種需要而編成的組織。
宋趙彦衛『云麓漫鈔』卷十:“金虜官制,有文班武班;若醫卜倡優,謂之雜班。”
『歧路燈』第三十回:“咱每日弄戲,有個薄臉兒,三班六房誰不爲咱?”
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三八:“這種學習班,各地應當普遍地仿辦。”
10.舊時對劇團的稱呼。
『歧路燈』第二一回:“<戲主>一聲叫班上人,班上的老生……急到跟前,聽戲主吩咐。”
許傑『台下的喜劇』:“樓上都是過夜的客人,和他們班里的戲子。”
秦瘦鷗『秋海棠』一:“吳玉琴從六年前進這個玉振班以來,晝夜所思量著的就只是他那四十多歲的老娘。”
11.指妓院。
參見“班子”。
12.軍隊的基層單位。
楊朔『迎志願軍歸國』:“一天黎明,我在漢城路上一間空虛荒涼的小茅屋里宿營,和一班戰士擠在一起。”
13.指一天之內規定的工作(或執勤)時間。
鄧小平『當前鋼鐵工業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職工>哪能隨便不上班,馬馬虎虎呢?”
郭小川『祝詩』:“爲了祖國……我們就是要:就地戰斗,站好每一班以至最后一班崗。”
14.鋪放。
三國魏曹丕『黎陽作』詩之二:“言刈其楚,班之中路。”
參見“班荊道舊”。
15.盤旋不進。
參見“班如”。
16.離群。
參見“班馬”。
17.返回。
『逸周書·克殷』:“乃命宗祝崇賓饗禱之於軍,乃班。”
孔晁注:“還鎬京也。”
淸魏源『聖武記』卷六:“孫士毅貪俘阮爲功,師不即班。”
參見“班師”。
18.古代方言。
指虎。
『漢書·敘傳上』:“楚人謂虎‘班’,其子以爲號。”
『魏書·術藝傳·張淵』:“譬猶晉鍾之應銅山,風雲之從班螭。”
注:“言雲從龍,風從虎。”
19.指畫有虎形的箭靶。
唐元稹『觀兵部馬射賦』:“砉爾摧班,示偏工於小者;安然飛鞍,故無憂於殆而。”
參見“班叔”、“班哥”。
20.量詞。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二折:“況他周勃、樊噲一班大將,都是尙氣的人。”
『紅樓夢』第五四回:“薛姨媽笑道:‘實在戲也看過幾百班,從沒見過只用簫管的。’”
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
21.通“斑”。
雜色,亦指雜色斑點或斑紋。
『楚辭·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班陸離其上下。”
一本作“斑”。
宋司馬光『古松』詩:“不久應爲石,莓苔舊已班。”
明何景明『九詠』:“班文豹兮兩階,龍宛宛兮翼梁。”
參見“班然”、“班駮”。
22.通“斑”。
指鬢發花白。
南朝宋鮑照『秋夕』詩:“髮班悟壯晩,物謝知歲微。”
宋劉克莊『沁園春·維揚作』詞:“不辭路宿風餐,怕萬里歸來,雙鬢班。”
一本作“斑”。
參見“班白”。
23.用同“搬”。
搬取。
元楊景賢『西遊記』第十五出:“我看了,班起一塊大石,調打下去。”
24.用同“扳”。
扭轉,使物體改變方向或位置。
元奧敦周卿『一枝花·遠歸』套曲:“將箇櫳門兒款款輕推,把一箇可喜娘臉兒班回。”
元鄧玉賓『粉蝶兒』套曲:“挽下藤花,班下竹筍,採下茶苗,化下道糧。”
25.姓。
秦有班壹。
班②[biànㄅㄧㄢˋ]
通“辨”。
通“辯”。
1.區別,辨別。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慶封如師,男女以班。賂晉侯以宗器、樂器。”
孔穎達疏:“劉炫云:哀元年,‘蔡人男女以辨’,與此同。杜意男女分別將以賂晉也;炫謂男女分別,示晉以恐懼服罪,非以爲賂也。”
漢王符『潛夫論·遏利』:“雖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德義有殆,禮義不班,撓志如芷,負心若芬,固弗爲也。”
汪繼培箋:“‘班’與‘辨’通。『孟子』云:‘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2.治理。
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下』:“此先王制土定業,班民設教、立武足兵之大法也。”
參見“班治”。
3.周遍。
『國語·晉語四』:“車班內外,順以訓之。”
韋昭注:“班,徧也。”
北周庾信『燕射歌辭·宮調曲』:“迎時乃推策,司職且班神。”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