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熱病】
前醫藥中以浮腫屬脾,用苓、朮為治,致余熱糾纏不已。
總由補虛清熱之旨未明,故詳及之。
按:《寓意草》中,多有發前人所未發處。
至於支離牽強處,亦復不少。
如此案,謂感冒後以甘寒清熱,最得肯綮。
然以補脾補胃立論,便爾模糊。
雄按:脾胃分別論治,誠開萬古之群蒙也。
葉天士深得力於此,而為靈胎、潤安所折服者。
但當云,氣虛者補氣,血虛者補血。
凡瘧痢後,飲食不運多氣虛,宜氣分藥,如參、 、苓之類;
凡感症後,津液不充多血虛,宜地、冬、梨、竹之屬。
以感症多余熱未清也。
何等明快,然猶未免於偏。
又魏氏痢後瘧後之論,亦頗精確。
常見痢以下多而亡陰,瘧以汗多而耗液,飲食難運,多由相火盛,真氣衰,非大劑二冬二地投之,多見纏綿不已也。
至其論面足浮腫,臥寐不寧,尤屬隔靴搔癢。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