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秘要】
書名 女科秘要
分類 婦科
品質 0%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A5%B3%E7%A7%91%E7%A7%98%E8%A6%81/index
【女科秘要●敘】
東坡云。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旨哉是言。談岐黃者詎得昧所自來乎。
胎產之系人聞名於天下。聞渠有秘方一帙。遞相師承。久而弗替。惜世莫得而見之也。
予友陳子秉元。自言其祖昔寄居竹林。與寺僧最濃。嘗乘閑取其秘本數卷。以歸。
予曾向陳子借錄。而陳子未之許也。今年春。陳子館於郡城之清道橋。予往候之。陳子他適。啟其笥。曩所謂胎產秘本在焉。亟攜回抄錄數日。而還其原本。陳子猶未知也。
嗟乎。竹林不肯以傳之人者。陳子之祖計而得之。
陳子不欲以授之乃祖者示好友。而予錄而歸之。於以知物苟有濟於人。不容終秘。大抵如斯矣。顧予不知醫。且所錄系陳氏家藏。真贗尚未可定。
又其間方症恐猶未備。行將詣善於女科者。別白而校正之。如果系良方。當設法傳流。表予濟世之微衷云。爰志其自來於上。
余孩提時。聞嫂氏數小產。而不能成孕。諸藥罔效。家大兄往竹林寺取藥數服。而後有孕。
其時因心知竹林寺女科之名。後又聞張姓戴姓之女、婦。得奇疾皆往竹已久。秘方不傳之世。其視病或說病原。彼不立方。
但包藥以應。是以人亦不知其方。今年秋暮。余偶至襟丈樊元圃家。元圃知余能視藥書。謂余曰。兄亦知竹林寺之女科乎。
我有抄錄秘本。曷為我校訂之。
余聞之色喜。即閱其書。見條分縷晰。立案用方。與世不同。雖用藥或有過不及之處。然望之令人了了。真女科之秘要。因袖歸而抄錄之。抄竟。並志余欣幸之意。
乾隆癸丑孟冬。望後二日茶 吳煜。書於清暉書屋。
【女科秘要卷一●脈法】
左手寸脈洪。主胸中之怒氣。關脈洪。
主胸中之冷。尺脈洪。主腎虛。
左三指脈一般大。主如絲發。主作脹。
女人血室病。月水或前或後。
右手寸脈洪。主上焦熱。咳嗽有痰。身發潮熱。關脈洪。
主冷氣作痛。尺脈洪。主孕。尺脈小。主子宮冷。兩手六脈。一般洪緩而清利。主壽高。
六脈俱小。如線大。主脾胃弱。不能飲食。腰痛頭痛。頭暈敗血。六脈俱洪大浮弦。主有瘋氣。女人除此並產後。余與男子同。男子左手脈洪。右手弱。主大利。女人右手脈洪。左手弱。主大利。
【女科秘要卷一●辨男女脈法】
左手實大是男胎。右手弦洪女孕來。兩尺偏大分男女。命門滑實主懷胎。
【女科秘要卷一●調經】
趲前為熱。退後為虛。血滯宜破。血枯宜補。時常經前作痛為血積。
經後作痛為血虛。當時發熱為血虛有熱。
【女科秘要卷一●主意】
婦人坤道血如期。氣血調和體最宜。血盛氣衰應可治。血衰氣旺漸乖違。血熱先期風熱紫。
行經氣血滯。行過作痛氣血虛。經血欲調宗四物。溫膽枳朮二陳推。脈數黃芩荊芥穗。氣虛力弱用參。沉遲氣滯檳榔佐。作痛滿悶入青皮。虛熱逍遙補心類。清其經血自如期。
【女科秘要卷一●經閉】
夫經閉不通。或墮胎及多產傷血。或久患潮熱消血。或久發盜汗耗血。或脾胃不和。食少而血。或七情傷心。氣結郁結。致血閉而不行也。治宜生血。補血。調血。
經凝氣滯不流通。啟閉將來紫淡紅。病後汗多思損血。或因濕熱冷兼風。氣鬱沉微當利氣。
檳榔附莪朮。桃仁牛膝桂虻蟲。弦濡氣虛參白朮。黃 甘草牡丹芎。
其間胃火干枯涸。酒佐將軍大有功。
【女科秘要卷一●崩漏】
皆由勞傷氣血。損任沖二脈。氣血俱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故血漏下。或漸成淋漓。蓋婦人人少。或故貴勢衰。先富後貧。致心火上炎。治當勸諭。而行鎮壓心火之藥。
崩漏皆由氣血傷。脈來弦細大而長。東垣下陷不言熱。學人須知要忖量。丹溪要論虛濕熱。
而數當清熱。荊芥黃芩末服良。百草霜研宗四物。痛入元胡炒黑薑。
脈濡氣弱參白朮。續斷防 功效強。久崩下陷宜升舉。養血調脾瀉二陽。
【女科秘要卷一●赤白帶】
赤屬血。白屬氣。濕熱為病漏為帶。俱是胃中痰積下流。滲入膀胱。稠黏者是。又有如白湯為先。法當升之。甚用吐法以提其氣。宜斷濃味。
白帶根因濕熱多。赤由營衛不調和。來時骨膝皆酸痛。漏若多時真水磨。脈弦而緩傷風火肝散多靈驗。脈數樗根效如何。
【女科秘要卷一●赤白帶●伏龍肝散】
伏龍肝 艾葉 川芎(各一錢五分) 赤石脂 麥冬(各四分) 乾薑(五分) 川歸(三錢) 肉(各二錢) 棗(二枚) 煎服。或為末米湯送。或酒送。
【女科秘要卷一●安胎】
胎氣宜清不宜熱。宜靜不宜動。有因胎病而母不安者。有因母病而胎氣不安者。宜詳察之。
【女科秘要卷一●安胎●安胎散】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各二錢) 白朮 茯苓 黃 (炙) 甘草 阿膠(蛤粉炒) 地榆(艾葉(三分) 薑(三片) 研末米湯調送。
(〔吳按〕半夏礙胎。宜少用為妥。)脾氣虛弱者。六君子東加枳殼。(一錢) 紫蘇(六分) 薑(二片) 棗(五枚)
【女科秘要卷一●安胎●參蘇飲】
人參(二錢) 蘇葉(五分) 煎服。
郁結傷脾者。歸脾湯
【女科秘要卷一●安胎●歸脾湯】
人參 黃 茯苓 炙草(各二錢) 木香(八分) 白朮 棗仁 元眼肉(各二錢) 加柴胡、砂煎服。鬱怒肝脾傷者。
【女科秘要卷一●安胎●四七湯】
薑炒厚朴 茯苓 蘇葉(各一錢) 薑夏(一錢五分) 加川芎 川歸(各二錢) 薑(二片) 棗(怒動肝火者。四七東加柴胡(六分) 五味子(四分)同煎。
【女科秘要卷一●漏胎】
妊娠月水時下。皆因衝任脈虛。不能約制經血。血漏盡則胎斃矣。亦有勞後喜怒不節。或飲疾。為風冷所乘者。或氣失度。而漏下者。
漏胎血少氣偏虛。不能衛護熱傷之。脈數黃芩加白朮。安胎聖藥善扶持。弱脈血虛全四物。
升提分濕熱。氣虛應可用參 。
【女科秘要卷一●胎痛】
夫胎痛皆娠婦不知禁忌。或因生冷。或觸風寒。邪正相擊。隨氣上下。沖於心則心痛。攻於痛也。
胎痛分明胎氣傷。致令娠婦痛聲長。脈來細緊寒食氣。縮砂四七最為良。脈澀脈虛宜四熱痛黃連炒。診脈須分陰與陽。
【女科秘要卷一●惡阻】
由婦人稟氣怯弱。或有風疾。或有痰飲。凡娠便是有痰。其婦顏色如故。脈息和順。但覺肢食惡聞氣味。好食酸鹹。甚者作寒熱。嘔吐痰水。輕者不必服藥。重者以半夏湯。茯苓丸可也。
血奪胃中嘔吐下。一云痰火自相搏。飲食下咽隨口出。致令惡阻食難吞。半夏茯苓湯要藥。
冷熱間虛實。順氣和平胎自寧。
【女科秘要卷一●惡阻●半夏湯】
薑半夏 茯苓(各二錢) 煨薑(六分) 白朮 杏仁 陳皮 白芍(各錢半) 竹葉(二十片)
【女科秘要卷一●惡阻●茯苓丸】
赤茯苓(一兩) 人參(五錢) 桂心(三錢) 乾薑(八分) 半夏 陳皮 白朮 甘葛(各四錢)(二錢) 為末。密丸。每日三服。每服三十丸。
【女科秘要卷一●惡阻●半夏伏苓湯】
半夏 茯苓(各八分) 砂仁 陳皮 甘草(各四分) 加烏梅(一枚) 薑(二片) 棗 (五枚)
【女科秘要卷一●惡阻●回春方】
茯苓 半夏 厚朴 蒼朮(各一錢) 陳皮 砂仁(各五分) 炙甘草 乾薑(各三分) 藿香((三片) 煎服。
【女科秘要卷一●胎腫】
凡娠婦有通身腫者。有腳腫者。俗呼為胎腫。又曰胎水。
有脾虛不能制水。血散四肢而腫者。有胎挾水。水血相搏者。有脾胃虛濕者。有乘風冷者。有痢疾後而腫者。有飲食太過者。有腹脹而腫者。治宜詳察。
腫脹皆因濕熱多。山梔萊菔炒宜過。研末米稠調服下。管教虛腫盡消磨。
【女科秘要卷一●子煩】
夫娠婦而子煩者。是肺臟虛而熱乘於心。則心煩。停痰積飲在心胸之間。或沖於心則亦煩也如有痰而煩者。口吐涎沫。惡聞食氣。則煩躁也。
娠婦心驚悶子煩。病因二火在其間。竹葉湯除虛燥病。門冬飲子似仙丹。
【女科秘要卷一●子煩●犀角散】
生犀角(六分) 地骨皮 麥冬 赤茯苓 甘草(各二錢) 研末水送。
【女科秘要卷一●子煩●竹葉湯】
白茯苓(二錢) 防風(一錢) 麥冬 黃芩(各一錢五分) 竹葉(二十片)煎服門冬飲子麥冬 人參 知母(各一錢) 五味子 栝蔞 葛根(各五分) 生地(八分) 茯神(七分) 甘草(三分) 竹葉(二十片) 煎服。
【女科秘要卷一●子癇】
孕婦忽然冒悶。不省人事。角弓反張。須臾則蘇。狀如中風。名曰子癇。亦謂之風症。又名子加芩連降火。薑夏湯破逆。
娠婦筋強語塞痰。或時發搐故名癇。脈浮弦滑羚羊角。煎服除風漸漸寬。
【女科秘要卷一●子癇●羚羊角散】
羚羊角 棗仁 獨活 五加皮(各八分) 防風 川芎 川歸 茯神 杏仁(各四分) 木香(三片) 研末酒送。
【女科秘要卷一●子懸】
胎氣不和。懷胎逆上。脹滿疼痛。謂之子懸。恐難產。
胎氣湊上胸膈間。滿悶脹痛曰子懸。紫蘇散子安胎氣。頓教一服遂安然。
【女科秘要卷一●子懸●紫蘇散】
蘇葉 人參 橘紅 歸尾 川芎(各二錢) 粉草 白芍 大腹皮(各錢半酒洗淨) 薑(五片)胎前諸症。俱用此方加減。如腹痛加木香香附。嗽加枳殼桑白皮。熱加條芩。嘔加砂仁。瀉米湯調送。
【女科秘要卷一●子淋】
妊婦腎虛。膀胱熱也。腎虛不能制水。則小便數也。
膀胱熱則小便澀而不宣。懷孕之婦。胞淋症。甚者心煩悶亂。名曰子淋。
子淋水聚在胞中。熱結便難氣不通。安榮散子殊多效。服之寬快有奇功。
【女科秘要卷一●子淋●安榮散】
麥冬 通草 滑石 當歸 人參 甘草(各八分) 細辛(三分) 燈心(一團) 研末米湯水送
【女科秘要卷一●胎死上喘】
因母患熱症。至六七月。以致臟腑極熱。熏蒸其胎。而至胎死。不能自出。
故作此喘。胎脈沉病喘死胎中。動熱傷胎氣上衝。桂麝和勻酒調下。黑神散子自然通。
【女科秘要卷一●胎死上喘●神散】
熟地 當歸 白芍 桂心 蒲黃(各三錢) 乾薑 炙甘草(各三分) 炒黑豆(去皮二合半)酒服。
【女科秘要卷一●難產橫生】
妊婦失忌。或氣逆而然。
婦人氣逆胎遂橫。益母童便酒下行。但將神應催生散。服之不久兒郎生。
【女科秘要卷一●難產橫生●如聖散】
黃蜀葵花(焙) 為末。熱湯調服二錢。若漏血胎胞干澀難產。速進二帖。即產。若無花。
如神。
【女科秘要卷一●胎衣不下】
產時用力。惡血逆上。胎衣亦隨氣上。而悶迷。須臾不下即死。
胎衣不下為如何。疲倦皆因用力過。停風衣冷或血入。胞脹令人無奈何。急服奪命丹行血。
童便酒調下。胎衣下利便清和。
【女科秘要卷一●胎衣不下●奪命丹】
附子(炮五錢) 丹皮 大黃(各一兩) 乾漆(炒煙盡為度) 為末。大黃成膏。丸桐子大。
【女科秘要卷一●胎衣不下●牛膝湯】
牛膝 川芎 朴硝 蒲黃(各三兩) 川歸(一兩五錢) 桂心(五錢) 為末和勻。每服五錢。薑煎湯送。
又方
牛膝 瞿麥 歸尾 木通 枳殼(各一錢) 冬葵子(酒洗一錢五分) 滑石(二錢) 水煎熱服滑利水道。令兒易生。
【女科秘要卷一●產後寒熱】
凡發熱乃氣虛甚。非有實熱也。有內傷發熱者。有外感發熱。惡寒者。乃氣血虛甚。又有瘀
產後發熱又憎寒。傷感須知有幾般。外邪身熱脈浮緊。五積交加疾自安。右寸脈大頭必痛。
二陳加麥用。內傷莫作外傷看。小腹滿痛有惡血。憎寒壯熱掌心溫。
弦急脈宜五積散。元胡蔥白散為尊。日晡潮熱宜八物。脈虛弦大補中論。醫臨脈藥如臨陣。
虛實分明仔細尋。
【女科秘要卷一●產後血暈】
有去血多而暈者。宜大補血。有氣虛而暈者。宜大補氣。有痰火泛上者。宜清痰降火。有瘀
血暈皆由去血多。血虛痰動耳鳴鑼脈體沉微如冷厥。若然不治染沉 。
【女科秘要卷一●產後中風】
中風不語。或胎前先染風邪未發。致產後失於調理而然。或兼產難感冒。轉成此症。
產後乘風口眼歪。血虛氣弱故招來。脈浮愈風湯有效。濡弱弦微續命裁。
【女科秘要卷一●產後中風●愈風湯】
荊芥穗(炒) 為末。每服三錢。以炒黑豆淋酒調服。童便亦可。
上方加當歸等分。酒少許煎服即蘇。此方加當歸七分。名交加散。
【女科秘要卷一●產後中風●續命湯】
人參 麻黃 黃芩 白朮 防己 川芎 杏仁 甘草 肉桂(各一錢五分) 附子(一錢) 防食前熱服。
【女科秘要卷一●宿血腫脹】
產婦脾胃虛弱。血氣衰敗。亦有傷風邪而腫者。
敗血歸脾腫脹災。胎前宿食濕招來。致令余血游經絡。遂使平胸氣滿懷。脈沉解散調還易。
後學宜切記。莫作脾傷水氣猜。
【女科秘要卷一●宿血腫脹●琥珀散】
真琥珀(二錢) 滑石(三錢) 粉甘草(一錢五分) 為末。每服三錢。燈心湯送。
【女科秘要卷一●產後腹痛】
若腹滿者。當去惡血。腹不滿者。此虛痛也。
惡血不盡痛憂疑。脈 來細緊與沉遲。聚寶丹磨隨引子。童便和酒最相宜。脈弦而緊黑神散腹痛並兒枕。蒲黃宜入五靈脂。
【女科秘要卷一●產後腹痛●聚寶丹】
沒藥 琥珀(另研) 當歸(酒洗焙乾) 木香(各一兩) 滴乳(五錢) 辰砂 麝香(各一錢)丸。童便送下。
【女科秘要卷一●產後腹痛●失笑散】
五靈脂 蒲黃(各一錢) 醋酒煎服。
【女科秘要卷一●半產】
月數不足。勞傷血氣而致。
半產多因是嗽生。內傷寒熱暴而行。東垣升舉全生劑。活命湯方妙莫名。
【女科秘要卷一●半產●全生活命湯】
柴胡 川歸 升麻 白芍(各二錢) 生地 熟地 川芎 本(各一錢五分) 防風 羌活 獨活 葛根 炙草(各一錢) 細辛(二分) 蔓荊子(五分) 紅花(三分) 水煎熱服。
【女科秘要卷一●陰戶脫】
氣血虛甚。所以脫下。但宜養氣和血。腰肚常宜暖之。治宜補中益氣湯。或十全大補湯。
戶物形如帕下垂。俗名呼作產門頹。治宜補氣兼升法。濁氣清時物自回。
【女科秘要卷一●惡血入心】
悶亂欲絕者是。
產後昏迷血入心。令人顛倒失精神。脈浮而滑宜續命。弦脈須當用七珍。
【女科秘要卷一●惡血入心●七珍散】
人參 川芎 石菖蒲 生地(各二兩) 防風 辰砂(各五錢) 細辛(一錢) 為末。每用一錢
【女科秘要卷一●惡血入脾】
產後嘔吐不食者是。
產後因虛血入脾。令人嘔吐食還希。脈來弦緩多微細。抵聖湯煎功效奇。
【女科秘要卷一●惡血入脾●抵聖湯】
赤芍 半夏 澤瀉 人參 陳皮 炙甘草(各二錢) 生薑(焙乾一錢) 酒水煎服。
【女科秘要卷一●惡血入肺】
產後惡血。游入經絡。氣喘咳嗽。胸膈不利。
肺喘多因惡血侵。故令氣促作痰聲。寸口脈來浮兼滑。參蘇霹靂遂安寧。
【女科秘要卷一●惡血入肝】
產後手足筋脈抽搐。血暈似風狀。
弦脈筋抽血入肝。面瘡發怒病多般。或時血暈如風狀。丹皮散服遂平安。
【女科秘要卷一●惡血入肝●丹皮散】
丹皮 防風(等分) 為末。每服一錢。溫酒或鹽湯調服。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惡阻】
胎前吐逆。不思飲食。腹中作痛。此胎氣不和。因而惡阻。宜用和氣散。去丁香木香。一帖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惡阻●和氣散】
陳皮 桔梗 厚朴 小茴 益智 藿香(各八分) 砂仁(五分) 蒼朮(四分) 甘草(三分) 丁香(三分) 木香(五分)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潮熱氣痛】
此症乃受熱毒而致。宜服五苓散。去肉桂。二三帖可愈。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潮熱氣痛●五苓散】
豬苓(二錢) 澤瀉(錢半) 茯苓 白朮(各三錢) 肉桂(三分) 水煎溫服。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寒熱】
胎前發瘧後。小腹作痛。口燥咽乾。乃受熱也。多吃生冷。陰陽不分。故成此症。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寒熱●草果飲】
草果(一個) 青皮 柴胡 黃芩(各八分) 甘草(三分) 空心煎服。
【女科秘要卷二●孩兒攻心】
胎前孩兒攻心。不知人事。此過食椒、薑、雞、熱毒物。積在胎中。譬如六月。人蓋絮被。
攻上心胞。母不能安也。宜用調中和氣散。同勝紅丸。通利二三劑。
母子俱安。
【女科秘要卷二●調中和氣散】
大黃 石膏(各一錢) 檳榔 枳殼 黃芩 知母(各六分) 黃連(六分) 柴胡(三分) 黃柏
【女科秘要卷二●勝紅丸】
紅花子(去油十粒) 百草霜(一錢) 為末。早米糊丸。蔥湯下七丸。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氣急不得臥】
此乃過食生冷。兼有風寒中胃肺經。因而生痰氣急。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氣急不得臥●紫蘇安胎散】
紫蘇 枳實 桔梗 大腹皮 貝母 知母 當歸(各八分) 五味子 甘草 石膏(各三分)服。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咳嗽】
此食生冷。又食椒薑。沖損胎氣。胃火勝。方作此嗽。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咳嗽●五虎湯】
蘇子 陳皮 知母 桔梗(各八分) 杏仁 石膏 枳實(各一錢) 麻黃(四分) 五味子 甘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衄血】
胎前衄血。常從口鼻中來。此因母傷熱物。血熱則亂行。沖傷胞絡。只有涼胎之法。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衄血●衄血丸】
丹皮 白芍 黃芩(各一兩) 蒲黃(炒) 側柏葉(各一兩) 為末。早米糊丸。白湯下百丸。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泄痢】
此因母傷椒、薑。熱毒入脾。大腸火燥。變成痢也。初起一二日。用甘連湯。三帖立安。如神短少者。產後母子兩亡。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漏紅】
有孕紅來如行經。應期每月一至。此是漏也。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漏紅●小烏金丸】
海金沙( 三錢) 僵蠶 小茴 側柏葉 百草霜 川芎(各五錢) 防風 川歸(各八錢) 蒼為末。早米糊丸。白湯下百丸。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赤帶】
胎前漏赤帶。來如豬肝水。日夜不止。精神不寧。急服下方。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赤帶●側柏丸】
側柏葉 黃芩(各四兩) 為末。蜜丸。空心白湯下百丸。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白帶】
此胎氣虛。先服梨花酒。後用閉白丸。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白帶●梨花酒】
梨頭花(炒) 為末。酒送下。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白帶●閉白丸】
龍骨 海螵蛸 牡蠣 赤石脂(各五錢) 為末。早米糊丸。空心酒送下百丸。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氣緊咳嗽動紅】
胎前氣緊動紅。夜多咳嗽不止。其經每月應期而至。日午心熱。氣急。咳嗽。人皆作癆症治熱退。用紫菀湯以止嗽而安。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動紅】
此因失跌動傷。惡血破來。如水流不止。急用膠艾湯。以止其血。再服安胎散。以護其胎。
在三五日內可治。若弱而久者難治。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動紅●安胎散】
阿膠 人參 茯苓 川歸 生地(各一錢) 川芎 甘草(各五分) 小茴 八角茴(各八分)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小便不通】
此症名曰轉胞。醫者多用車前。八珍湯。不效。宜服八味丸空心下。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大便不通】
此乃大腸熱結。胎氣虛弱閉塞。忌用芒硝等藥。大能傷胎。只服大黃湯。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大便不通●大黃湯】
熟大黃(二錢) 枳殼(一錢) 水煎溫服。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半產】
有孕三五月。或七月而小產。若不調治。再孕復然。服益母丸有奇功。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半產●益母丸】
益母草(一斤) 川歸(四兩) 為末。蜜丸彈子大。空心白湯化三丸。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怔忡】
有孕常心中恍惚。遍身煩熱。此血衰受孕不適而致。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怔忡●朱砂湯】
豬心(一個) 水一碗。煎半碗。調朱砂一錢服。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浮腫】
此氣血俱虛衰而致。切忌通泄之藥。恐傷胎也。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浮腫●大腹皮湯】
大腹皮 五加皮(各二錢) 青皮 陳皮(各一錢) 薑皮(五分) 空心服。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陰門腫】
此胎氣不能游動而致。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陰門腫●安胎順血散】
訶子(制) 水煎溫服。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遍身酸懶】
其症面色青黃。飲食不思。精神困倦。形容憔悴。
此因血少不養胎元之故。宜服四物湯。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下血】
胎前下血動胎。有孕婦形盛而在三五日者。急投安胎散可愈。如形瘦弱者。冷汗大出。面色久病也。
因而神色失去不治。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腳痛】
此下元氣血虛弱。又兼風邪。宜行氣行血。服烏藥順氣散。
【女科秘要卷二●胎前中風】
其症牙關緊閉。痰氣壅滿。不知人事。
皆因食生冷。兼在風前坐臥而致。先用黃蠟丸擦牙。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