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廋】
①[sōuㄙㄡ]
[『廣韻』所鳩切,平尤,生。]
亦作“廀”。
1.藏匿,隱藏。
『論語·爲政』:“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廋,匿也。”
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一』:“今但得半斤食,其半爲饔人所廋。”
淸兪樾『右台仙館筆記·無錫楊氏女』:“婢媼輩見失此物,曰:‘誰所廀耶?’
將議大索。”
2.隱語。
『新唐書·鄭注傳』:“注本姓魚,故當時號‘魚鄭’。
及用事,人廋謂曰‘水族’。”
淸龔自珍『〈支那古德遺書〉序』:“語錄繁興,夥於小說,工者用廋,拙者用謠,下者雜俳優成之。”
參見“廋辭”。
3.指廋人。
『儀禮·聘禮』:“朌肉及廋車。”
鄭玄注:“廋,廋人也,車,巾車也,二人掌視車馬之官也。”
參見“廋人”。
4.彎曲處。
漢劉向『九歎·憂苦』:“思余俗之流風兮,心紛錯而不受;
遵壄莽以呼風兮,步從容於山廀。”
王逸注:“廀,隈也……一作廋,一作藪。”
5.通“搜”。
參見“廋索”、“廋疏”。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