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大里天公廟】
位於宜蘭縣頭城鎮石城里濱海路七段33號的大里天公廟,又稱「草嶺慶雲宮」,因座落於草嶺之陽,背山面海,風景偉麗,所以有「蘭陽第一勝,前人精神堡壘」之稱,是全台相當著名的天公廟之一。
【廟宇沿革】大里天公廟緣起可溯於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福建漳州人吳沙,率眾進入蘭陽開墾,築土圍於烏石港南,即今之頭城。
而就在隔年清嘉慶二年(西元1797年),漳浦人吳明德渡海來台,迎請玉皇上帝金身隨行護佑,因聞吳沙等在蘭,因來歸附,並將隨行之玉皇上帝金身結草廬安奉。
直至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年),民眾才集資建廟於草嶺腳(今大里國小),稱為「天公廟」。
到了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吳紹華等募款集資,購得現址的土地,倡議遷建廟宇,並更名為「慶雲宮」,蓋取宋蘇軾詩「一朵紅雲奉玉皇」之意也。
民國二十一年(西元1932年)吳金枝、李木來、藍阿順、黃添成等,集資重修殿宇。
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七年,由吳石定、簡阿讚、張坤玉、藍阿順、沈春癸等發起,鳩工添建前殿,於民國三十九年竣工完成。
民國四十九年再興建南北門樓兩座。
民國五十八年因天公廟規模簡小,地方人士倡議重建,於是同年農曆九月十二日即動土開工。
至民國六十年農曆十月凌霄寶殿奠基安座,民國六十五年全殿竣工完成。
民國六十六年,凌霄寶殿業已落成,故拆除舊殿,依原格局重建之,並同時改建拜殿及南北門樓,於民國七十年(西元1981年)竣工完成。
民國七十九年六月二十九日,開工興建文化活動中心於凌霄寶殿北側,並改建南北兩廊道。
民國八十五年,建於前殿南側之文物陳列館竣工完成。
【特色】慶雲宮主祀玉皇上帝,其開基神尊共有三尊,「大天公」騎麒麟,「二天公」騎白馬,「三天公」騎青獅,信徒合稱之為「天公大帝」,此三尊神尊安奉於正殿神龕,左龕配祀水仙尊王,右龕配祀福德正神。
聖母殿主祀天上聖母,左右龕所祀與正殿同,太歲神位亦安奉於聖母殿中。
凌霄寶殿之玉皇殿,主祀清道光年間渡海來台的開基鎮殿神尊,因為黧面,故有「黑面天公」之稱。
左龕配祀南斗星君,右龕配祀北斗星君,另祀有三官大帝、三恩主(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太陽星君、太陰星君、五穀先帝、中壇元帥等。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九為玉皇上帝聖誕,是大里天公廟最隆重的祭祀與酬神日,廟方會舉行盛大的活動慶祝。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735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