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史學●二次堆積】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3-22 23:26
標題: 【史學●二次堆積】

史學●二次堆積

 

「二次堆積」這個名詞是指人類的文化遺留在自然環境中,地層隨著由風力、水力等自然營力透過搬運沉積,由下而上的沉積各種物質,形成堆積,倘若這些堆積物質在後期經過了如板塊運動、火山活動、造山運動等自然營力,或是像農耕翻土、建築活動等人類行為的外力擾動,甚或是地層中其他生物的擾動行為,造成堆積內容物離開其原來的沉積位置,我們就可以把此種堆積稱為二次堆積。

 

過去人類所遺留下來的器物與生活遺跡,在遺留的地點持續堆積,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時間之後,被掩埋在地層中,變成自然環境中沉積物的一部份,考古遺址也因此而形成。

 

在遺址形成到它們被考古學者發現的這段時間中,很有可能會受到自然營力、人類或其他生物的各種行為等外力的作用與干擾,造成遺址被搬運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或是被完全破壞,遺址內出土的遺物與遺跡,也會因此離開它們被過去人類所使用、活動及丟棄的原來位置上。

 

所以,當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遺址,並且要進行發掘的時候,應該要先了解遺址範圍內的地層堆積情形,觀察地層是不是有被自然營力或人為因素所干擾,藉此判定遺址所在的地層堆積是未被擾亂的原堆積或是曾遭擾動過的二次堆積。

 

若是遺址所在是曾被擾亂過的二次堆積層,研究者就要特別注意:不能直接將出土器物及現象的空間分布資料與過去人類的活動空間相連結,因為它們已經離開了在過去人類生活脈絡中的原始位置,而無法提供正確的器物相伴關係、空間分析資訊,以及有關年代的資料,因此考古學者在進行遺址調查與發掘時,可以根據器物遺留的水平及傾斜角度的方向、大小以及它們與地形的關係,來判定遺址是處於何種情況,如此一來才能避免對出土遺物與遺跡有錯誤的分析與解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28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