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中國國民黨改造】
中國國民黨對黨內組織及思想進行的整肅,並透過改造建立以蔣中正為中心的統治體制。
1940年代末期,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內部針對黨幹部派系紛爭、黨政軍權分立、黨組織運作與黨紀蕩然問題發動「革新運動」,宣告失敗。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面臨美國外交的觀望政策及中共軍事威脅,蔣中正並未處理以陳立夫昆仲為首的「CC派」(CentralClub,即中央俱樂部)在黨務系統的主導力量。
直至1950年6月韓戰爆發,中共軍事威脅相對減緩,乃下定決心清除既有黨務勢力。
7月18日,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黨務改造案」,中止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行使職權。
8月5日成立以陳誠、蔣經國等16人組成的改造委員會,作為改造核心機構,改造委員會秘書長成為總裁的幕僚長,以蔣中正為最高領袖,完成黨內權力世代交替。
9月1日改造委員會宣布《本黨改造綱要》,開始為期二年的改造。
改造工作強調爭取知識青年、農民、勞工,以黨組織決定一切。
規定黨員限期重新登記、編組以作淘汰。
「以俄為師」建立以小組為黨基本單位及活動中心,確立秘密活動方針,訴諸「以組織對抗組織」,以求增進黨組織效率與權力集中;
整併中央及地方黨務組織,強調破除派系觀念。
在各級民意機構成立黨團,以實施政策領導人事及管理黨員;
以黨內各級改造委員會做為決策機關。
1951年2月1日,改造委員會通過《反共抗俄總動員綱要》,推動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以黨作為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的領導中樞。
1952年10月10日,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成立第七屆中央委員會,蔣經國當選中央常務委員,改造告一段落。
會中重訂黨章,確立「革命民主政黨」屬性;
通過〈反共抗俄基本論〉作為基本指導思想,訴諸以革命手段實現終極的民主目標。
國民黨完成改造後,建立以領袖為核心的黨國體制。
CC派不再於黨權核心扮演主導勢力,其他派系亦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制;
加以黨內權力的世代交替,均有助於蔣經國進入黨內權力中樞,從而奠定蔣中正、蔣經國父子在臺統治之基礎。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84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