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海東書院】
清代臺灣規模最大的書院。
1720年(康熙59年)臺廈道梁文煊倡建,初建在臺灣府城(今臺南市)寧南坊,位於孔廟右側,共有廂房48間,格局、規模全臺最大。
因此常被做為校士所(考棚),書院的功能幾乎喪失。
1739年(乾隆4年),巡臺御史單德謨在府城東安坊籌建新考棚以供童試與歲、科二試之用,海東書院才回復課學的功能。
1740年,巡臺御史楊二酉奏准依直省書院的慣例,以臺灣府儒學教授充任書院的教師,並由臺灣道劉良璧親題「海東書院學規」六點:明大義、端學則、務實學、崇經史、正文體、慎交遊,以砥礪學子。
海東書院前後遷移三次:第一次在1750年,臺灣知縣魯鼎梅移建縣署,將新署蓋在赤嵌樓右側。
舊署在東安坊,閒置後重新整修再利用,遂遷海東書院至舊縣署。
第二次在1762年,因單德謨籌建的考棚在1752年搬遷至新址,臺灣道覺羅四明認為舊考棚閒置可惜,遂將海東書院再遷至此。
第三次在1765年,臺灣知府蔣允焄議建新海東書院於府城寧南坊,選址在臺南孔廟附近。
日本治臺以後,海東書院被臺灣總督府充做步兵營房。
1936年(昭和11年)將其拆毀,現址興建武德殿,即今臺南市忠義國小之禮堂。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6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