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史學●王藍玉】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3-21 06:48
標題: 【史學●王藍玉】

史學●王藍玉

 

(1842,臺南市東區~1906,臺南市中西區)王藍玉字潤田,安平縣保西里大人廟街(今臺南市東區)人。

 

生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二十六日,卒於日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五月十八日,享壽六十五歲。

 

王藍玉自幼聰穎好學,明經通史。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中文舉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月,與楊士芳(1826~1903,今宜蘭市人,西元1868年考中三甲進士)和蔡國琳(1843~1909,今臺南市東區人,時為廩生,1882年考中文舉人)等籌議,請建專祠於臺灣府城,以崇祀延平郡王鄭成功。

 

此時,正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1820~1879,福建侯官人,1847年考中二甲進士),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奉旨來臺巡視及辦理海防。

 

於是,楊士芳等人前去拜見。

 

希冀欽差大臣據情奏請,准予追諡建祠。

 

沈葆楨瞭解以後,贊同他們的建議。

 

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清德宗准照所請,並且追贈「忠節」的諡號。

 

之後,王藍玉等人擔任興建委員,共同捐資銀7400兩。

 

同年三月興工,採用福州式的建築,於八月竣工,命名為「延平郡王祠」。

 

心願圓滿達成後,王藍玉和蔡國琳也獲選擔任董事多年。

 

由於學問淵博,王藍玉從光緒十二年(1886年)到光緒十七年(1891年)被派任臺北府儒學教授(正七品文官)。

 

任內,負責北臺灣地區的教育行政,表現不凡。

 

日治時期,王藍玉獲聘擔任「臺灣舊慣調查局事務囑託」。

 

從事文獻搜集和訪問耆老賢達等工作,以做為日本當局立法及施政的參考。

 

再者,王藍玉長於詩文,「全臺詩」有收錄他的作品。

 

此外,並編著《望海閣詩文集》。

 

可惜的是,這本文集現在已佚失。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744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