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漢語大詞典●德】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3-3-14 02:59
標題: 【漢語大詞典●德】

漢語大詞典●德


①[déㄉㄜˊ]

 

[『廣韻』多則切,入德,端。]

 

亦作“徳”。

 

亦作“恴”。

 

“悳”的今字。

 

亦作“悳”。

 

1.道德;

 

品德。

 

『易·乾』:“君子進德脩業。”

 

『周禮·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

 

鄭玄注:“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論語·述而』:“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三國魏曹植『箜篌引』:“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宋秦觀『以德分人謂之聖論』:“故古之人,當其德未成,則修之於己;

 

既成,則分之於人。”

 

2.謂有道德。

 

『國語·周語下』:“吾聞之,國德而隣於不修,必受其福。”

 

韋昭注:“國德,己國有德也。”

 

3.指有德行的人。

 

『周禮·夏官·司士』:“以德詔爵。”

 

鄭玄注:“德謂賢者。”

 

『孟子·離婁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

 

4.行爲;

 

操守。

 

『左傳·成公十六年』:“民生厚而德正。”

 

『論語·子張』:“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晉干寶『晉紀總論』:“是以漢濱之女,守絜白之志;

 

中林之士,有純一之德。”

 

5.善行;

 

仁愛;

 

仁政。

 

『書·盤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至於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

 

『論語·爲政』:“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

 

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後可興也。”

 

6.恩惠;

 

恩德。

 

『詩·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

 

朱熹集傳:“德,恩惠也。”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文說·句法同』:“范雎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淸和邦額『夜譚隨錄·碧碧』:“再生之德,未易倉卒圖報,幸小住爲佳。”

 

7.謂受到恩惠。

 

淸唐甄『潛書·制祿』:“上者不德而忠,其次德而後忠,其下雖德不忠。

 

上下少而次者多,厚其祿,所以勸忠也。”

 

8.感恩;

 

感激。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王德狄人,將以其女爲后。”

 

孔穎達疏:“荷其恩者謂之爲德。”

 

『史記·魏公子列傳』:“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

 

『陳書·周迪傳』:“然輕財好施,凡所周贍,毫釐必鈞。

 

訥於言語,而襟懷信實。

 

臨川人皆德之。”

 

淸李漁『閑情偶寄·聲容·絲竹』:“絲音之最易學者,莫過於提琴,事半功倍,悅耳娛神,吾不能不德創始之人。”

 

9.心意;

 

情意。

 

『詩·邶風·谷風』:“既阻我德,賈用不售。”

 

『詩·衛風·氓』:“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如:離心離德。

 

10.福慶。

 

『禮記·哀公問』:“哀公曰:‘敢問人道孰爲大?’

 

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無辭而對,人道政爲大。’”

 

鄭玄注:“德猶福也。”

 

孔穎達疏:“‘百姓之德也’者,德謂恩德,謂福慶之事,言君今問此人道之大,欲憂恤於下,是百姓受其福慶。”

 

11.慶賞,賜予。

 

『左傳·昭公七年』:“今無祿早世,不獲久享君德。”

 

『韓非子·二柄』:“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謂刑德?

 

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

 

12.德教;

 

教化。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

 

鄭玄注:“德,謂善教也。”

 

王引之『經義述聞·禮記上』:“和,當讀爲宣,謂布其德教,宣其禁令也。”

 

13.古代指幽隱無形的“道”顯現於萬物,萬物因“道”所得的特殊規律或特殊性質。

 

『管子·心術上』:“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

 

尹知章注:“謂道因德以生物,故德爲道舍。”

 

『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莊子·天地』:“故通於天者,道也;

 

順於地者,德也。”

 

『韓非子·解老』:“德者,道之功。”

 

14.古代特指天地化育萬物的功能。

 

『易·乾』:“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月。”

 

姚配中注:“化育萬物謂之德,照臨四方謂之明。”

 

『大戴禮記·四代』:“陽曰德,陰曰刑。”

 

王聘珍解詁引董仲舒『對策』:“陽爲德,陰爲刑。

 

天使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長養爲事;

 

陰常居大冬,而積於空虛不用之處。”

 

『淮南子·天文訓』:“日冬至則斗北中繩,陰氣極,陽氣萌,故曰冬至爲德。

 

日夏至則斗南中繩,陽氣極,陰氣萌,故曰夏至爲刑。”

 

高誘注:“德,始生也。

 

刑,始殺也。”

 

15.古代五行之說。

 

指一種相生相克循環不息,當運時能主宰天道人事的天然勢力。

 

相傳爲帝王受命之符,帝王或朝代代表一“德”。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爲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

 

方今水德之始。”

 

淸張岱『夜航船·人物·帝王』:“五行迭王:太昊配木,以木德王天下,色尙靑。

 

炎帝配火,以火德王天下,色尙赤。

 

黃帝配土,以土德王天下,色尙黃。

 

少昊配金,以金德王天下,色尙白。

 

顓頊配水,以水德王天下,色尙黑。”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二回:“始皇采用衍(鄒衍)說,以爲周得火德,秦應稱爲水德,水能勝火,故秦可代周。”

 

16.指鳳凰頭上的花紋。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

 

『山海經·海內經』:“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

 

鳳鳥首文曰德。”

 

『廣雅·釋鳥』:“鳳皇……首文曰德。”

 

17.通“得”。

 

得到。

 

『老子』:“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朱謙之校釋:“嚴、傅、遂州本及顧本引『節解』,強本成疏及榮注引『經』文,亦均作‘得’。”

 

『荀子·解蔽』:“德道之人,亂國之君非之上,亂家之人非之下,豈不哀哉!”

 

王念孫『讀書雜志·荀子七』:“德道,即得道也。”

 

18.通“直”。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辯而不德,必加於戮。”

 

兪樾『群經平議·左傳二』:“德當讀爲直,德字古文作悳,本從直聲,故即與直通。”

 

19.通“植”。

 

正立。

 

『禮記·玉藻』:“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屍。”

 

兪樾『群經平議·禮記三』:“德當讀爲植,植從直聲,古德字作悳,亦從直聲,故字得通用,立容德者,立容植也。”

 

20.姓。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