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須知】
書名 飲食須知
作者 賈銘
朝代 元
年份 公元1271-1368年
分類 本草品質 0% 典籍總表, 賈銘, 元朝, 本草, 0%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9%A3%B2%E9%A3%9F%E9%A0%88%E7%9F%A5/index
【序】
飲食藉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反相忌,叢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是養生者亦未嘗不害生也。
歷觀諸家本草疏注,各物皆損益相半,令人莫可適從。
茲專選其反忌,匯成一編,俾尊生者日用飲食中便於檢點耳。
華山老人識。
【卷一】
水火
【天雨水】
味甘淡,性冷。
豪雨不可用,淫雨及降注雨謂之潦水,味甘薄。
【立春節雨水】
性有春升始生之氣。
婦人不生育者,是日夫婦宜各飲一杯,可易得孕。
取其發育萬物之義也。
【梅雨水】
味甘性平。
芒種後逢壬為入梅,小暑後逢壬為出梅,須淬入火炭解毒。
此水入醬易熟,沾衣易爛,人受其氣生病,物受其氣生霉,忌用造酒醋。
浣垢如灰汁,入梅葉煎湯洗衣霉,其斑乃脫。
【液雨水】
立冬後十日為入液,至小雪為出液。
百蟲飲此皆伏蟄,宜制殺蟲藥餌,又謂之藥雨。
【臘雪水】
味甘性冷。
冬至後第三戊為臘,密封陰處,數年不壞。
用此水浸五穀種,則耐旱不生蟲。
酒席間則蠅自去。
淹藏一切果食永不蟲蛀。
春雪日久則生蟲,不堪用。
亦易敗壞。
【冰】
味甘性大寒。
止可浸物。
若暑月食之,不過暫時爽快,入腹令寒熱相激,久必致病。
因與時候相反,非所宜也。
服黃連、胡黃連、大黃、巴豆者忌之。
【露水】
味甘性涼。
百花草上露皆堪用。
秋露取之造酒,名秋露白,香冽最佳。
凌霄花上露入目損明。
【半天河水】
即竹籬頭及空樹穴中水也,久者防有蛇蟲毒。
【屋漏水】
味苦性大寒,有大毒。
誤飲生惡瘡。
滴脯肉中,人誤食之,成瘕。
又檐下雨水入菜有毒,亦勿誤食。
【冬霜】
味甘性寒。
收時用雞羽掃入瓶中,密封陰處,久留不壞。
【冰雹水】
味鹹性冷,有毒。
人食冰雹,必患瘟疫風癲之證。
醬味不正,取一二升納瓮中,即還本味。
【方諸水】
味甘性寒,一名明水。
方諸以銅錫相半所造,謂之鑒燧之劑。
非蚌非金石。
摩熱向月取之,得水二三合,似朝露。
【千裡水】
即遠來活水。
從西來者,謂之東流水,味甘性平。
順流水其性順遂而下流。
急流水其性急速而下達。
逆流水其性洄瀾倒逆而上行。
勞水即揚泛水,又謂之甘瀾水。
用流水二斗,置大盆中,以杓高揚千萬遍,有沸珠相聚,乃取煎藥。
蓋水咸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
【井水】
味有甘、淡、咸之異,性涼。
凡井水遠從地脈來者,為上。
如城市人家稠密,溝渠污水雜入井中者,不可用。
須煎滾澄清,候鹼穢下墜,取上面清水用之。
如雨混濁須擂桃杏仁,連汁投入水中攪勻,片時則水清矣。
《易》曰:井泥不食,慎之。
凡井以黑鉛為底,能清水散結,人飲之無疾。
入丹砂鎮之,令人多壽。
平旦第一汲為井華水,取天一真氣浮於水面,煎滋陰劑及煉丹藥用。
阿井水味甘咸,氣清性重。
【節氣水】
一年二十四節氣,一節主半月。
水之氣味隨之變遷,天地氣候相感,非疆域之分限。
正月初一至十二日,以一日主一月。
每旦取初汲水,瓶盛秤輕重,重則主此月雨多,輕則主此月雨少。
立春清明二節貯水曰神水。
宜制丸散藥酒,久留不壞。
穀雨水取長江者良,以之造酒,儲久色紺味冽。
端午日午時取水,合丹丸藥有效。
五月五日午時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瀝取為藥。
小滿芒種白露三節內水,並有毒。
造藥釀酒醋及一切食物,皆易敗壞。
人飲之,亦生脾胃疾。
立秋日五更井華水,長幼各飲一杯,卻瘧痢百病。
寒露、冬至、小寒、大寒四節及臘日水,宜浸造滋補丹丸藥酒,與雪水同功。
【山岩泉水】
味甘性寒。
凡有黑土毒石惡草在上者勿用。
瀑涌激湍之水,飲令人頸疾。
昔潯陽,忽一日城中馬死數百,詢之,因雨瀉出山谷蛇蟲毒水,馬飲之而死。
【乳穴水】
味甘性溫。
秤之重於他水,煎之似鹽花起,此真乳穴液也。
取飲與鐘乳石同功。
山有玉而草木潤,近山人多壽,皆玉石津液之功所致。
【溫泉】
味辛性熱。
不可飲,下有硫黃作氣,浴之襲人肌膚。
水熱者,可 豬羊毛,能熟蛋。
廬山有溫泉池,飽食方浴,虛人忌之。
新安黃山朱砂泉,春時水即微紅色,可煮茗。
長安驪山 石泉,不甚作氣。
朱砂泉雖微紅,似雄黃而不熱。
有砒石處湯泉,浴之有毒,慎之。
【海水】
性涼,秋冬味鹹,春夏味淡。
碧海水味鹹,性微溫,有小毒。
夜行海中,撥之有火星者,咸水也。
其色碧,故名碧海。
鹽膽水即鹽 ,味鹹苦,有大毒。
凡六畜飲一合即死,人飲亦然。
今人用之點豆腐,煮四黃 物。
服丹砂者忌之。
【古塚中水】
性寒有毒,誤食殺人。
糧罌中水,味辛有毒,乃古塚中食罌中水也。
洗眼見鬼,多服令人心悶。
【磨刀水】
洗手令生癬。
【地漿】
掘地作坎,以新汲水沃攪令濁,少頃澄清。
服之解中毒煩悶,及一切魚肉果菜菌毒。
【漿水】
炊粟米熱投冷水中,浸五六日成此水,浸至敗者損人。
同李食,令霍亂吐利。
醉後飲,令失音。
妊婦食之,令兒骨瘦,水漿尤不可多飲,令絕產。
【齏水】
味酸鹹性涼。
能吐痰飲宿食,婦人食多絕產。
【甑氣水】
味甘咸。
知瘡所在,能引藥至患所。
【熟湯】
煎百沸者佳。
勿用滾熱湯漱口,損齒。
病目人勿用熱湯沐浴,助熱昏目。
凍僵人勿用熱湯濯手足,脫指甲。
勿用銅器煎湯,人誤飲損聲。
勿飲半滾水,令人發脹,損元氣。
【生熟湯】
冷水滾湯相和者,又謂之陰陽水。
凡人大醉及食瓜果過度,以生熟湯浸身,其湯皆作酒氣瓜果味。
《博物志》云:浸至腰,食瓜可五十枚。
至頸,則無限也。
未知確否。
【諸水有毒】
人感天地氤氳而產育,資稟山川之氣,相為流連,其美惡壽夭,亦相關涉。
金石草木,尚隨水土之性,況人為萬物之靈乎?
貪淫有泉,仙壽有井,載在往牒,必不我欺。
《淮南子》云:土地各以類生人,是故山氣多男,澤氣多女,水氣多喑,風氣多聾,林氣多蔭,木氣多傴,下氣多 ,石氣多力,險氣多癭,暑氣多夭,寒氣多壽,穀氣多痹,丘氣多狂,廣氣多仁,陵氣多貪。
堅土人剛,弱土人脆,壚土人大,沙土人細,息土人美,耗土人丑,輕土多利,重土多遲。
清水音小,濁水音大,湍水人輕,遲水人重,皆應其類也。
又《河圖括地象》云:九州殊題,水泉剛弱各異,青州角徵會,其氣 輕,人聲急,其泉酸以苦。
梁州商徵接,其氣剛勇,人聲塞,其泉苦以辛。
豫宮徵會,其氣平靜,人聲端,其泉甘以苦。
雍冀商羽合,其氣壯烈,人聲捷,其泉甘以辛。
人之形賦有濃薄,年壽有短長,由水土資養之不同,驗諸南北人物之可見。
水之有毒而不可犯者,亦所當知。
水中有赤脈不可斷,井中沸溢不可飲,三十步內取青石一塊投之,即止。
古井、眢井不可入,有毒殺人,夏月陰氣在下尤忌。
用雞毛試投,旋舞不下者有毒。
投熱醋數斗,可入。
古塚亦然。
古井不可塞,令人聾盲。
陰地流泉有毒,二八月行人飲之,成瘴瘧,損腳力。
澤中停水,五六月有魚鱉遺精,誤飲成瘕。
沙河中水,欲之令人喑。
兩山夾水,其人多癭。
流水有聲,其人多瘦。
花瓶水誤飲殺人,臘梅尤甚。
銅器內盛水過夜,不可飲。
炊湯洗面,令人無顏色,洗體令人生癬,洗足令疼痛生瘡。
銅器上汗誤食,生要疽。
冷水沐頭,熱泔沐頭,並令頭風,女人尤忌。
經宿水面有五色者,有毒,勿洗手。
時病後浴冷水,損心胞。
盛暑浴冷水,令傷寒病。
汗後入冷水,令人骨痹。
產後當風洗浴,發 病,多死。
酒中飲冷水,令手戰。
酒後飲冷茶湯,成酒癖。
飲水便睡,成水癖。
夏月遠行,勿以冷水洗足。
冬月遠行,勿以熱水濯足。
小兒就瓢瓶飲水,令語訥。
【燧火】
人之資於火食者,疾病壽夭系焉。
四時鑽燧取新火,依歲氣而無亢。
榆柳先百木而青,故春取之。
杏棗之木心赤,故夏取之。
柞 之木理白,故秋取之。
槐檀之木心黑,故冬取之。
桑柘之木肌黃,故季夏取之。
【桑柴火】
宜煎一切補藥,勿煮豬肉及鰍 魚。
不可炙艾,傷肌。
【灶下灰火】
謂之伏龍屎,不可 香祀神。
【艾火】
宜用陽燧火珠承日取太陽真火,其次則鑽槐取火為良。
若急卒難備,用真麻油燈或蠟燭火,以艾莖燒點於炷,滋潤炎瘡,至愈不痛也。
其戛金擊石鑽燧八木之火,皆不可用。
八木者,松火難瘥,柏火傷神多汗,桑火傷肌肉,柘火傷氣脈,棗火傷內吐血,橘火傷營衛經絡,榆火傷骨失志,竹火傷筋損目也。
【卷二】
【穀類】
【粳米】
味甘,北粳涼、南粳溫。
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
新粳熱、陳粳涼。
生性寒,熟性熱。
新米乍食動風氣,陳米下氣易消,病患尤宜。
同馬肉食發痼疾,同蒼耳食卒心痛,急燒倉米灰和蜜漿調服,不爾即死。
大人小兒嗜生米者,成米瘕。
飯落水缸內,久則腐,腐則發泡浮水面,誤食發惡瘡。
黃粱米味甘性平,其穗大毛長,不耐水旱,名曰竹根黃。
其香美過於諸粱。
黃者出西洛,白者出東吳,青者出襄陽。
白青二粱味甘性微寒。
米味甘性溫。
陳廩米年久者,其性涼,炒則溫。
同馬肉食發痼疾。
香稻米味甘性軟,其氣香甜。
紅者謂之香紅蓮,其熟最早。
晚者謂之香稻米。
【糯米】
味甘性溫。
多食發熱,壅經絡之氣,令身軟筋緩。
久食發心悸,及癰疽瘡癤中痛。
同酒食之,令醉難醒。
糯性黏滯難化,小兒病患更宜忌之。
妊婦雜肉食之,令子不利,生瘡疥、寸白蟲。
馬食之,足重。
小貓犬食之,腳屈不能行。
人多食,令發風動氣,昏昏多睡。
同雞肉、雞子食,生蛔蟲。
食鴨肉傷者,多飲熱糯米泔可消。
【稷米】
味甘性寒。
關西謂之縻子米,又名 米。
早熟清香,一名高粱,即黍之不黏者。
多食發二十六種冷氣病。
不可與瓠子同食,發冷病。
但欲黍穰汁即瘥。
又不可與附子、烏頭、天雄同服,勿合馬肉食。
【黍米】
味甘性溫,即稷之黏者。
黍有五種,多食閉氣。
久食令人多熱煩,發痼疾,昏五臟,令人好睡,緩筋骨,絕血脈。
小兒多食令久不能行。
小貓犬食之,其腳屈。
合葵菜食,成痼疾。
合牛肉、白酒食,生寸白蟲。
赤者浙人呼為紅蓮米,又謂之赤蝦米。
丹黍米,味甘性微溫,多食難化。
勿同蜂蜜及葵菜食。
醉臥黍穰,令人生厲。
【蜀黍】
味甘澀性溫。
高碩如蘆荻,一名蘆粟。
黏者與黍同功,種之可以濟荒,可以養畜。
梢堪作 ,莖可織箔席、編籬、供爨。
其穀殼浸水色紅,可以紅酒。
《博物志》云:地種蜀黍,年久多蛇。
玉蜀黍即番麥,味甘性平。
【粟米】
味鹹性微寒,即小米也。
生者難化,熟者滯氣,隔宿食,生蟲。
胃冷者,不宜多食。
粟浸水至敗者,損人。
與杏仁同食,令人吐瀉。
雁食粟,足重不能飛。
能解小麥毒。
【秫米】
味甘性微寒。
即粟之黏者。
久食壅五臟氣,動風迷悶。
性黏滯,易成黃積病,小兒不宜多食。
傷鵝鴨成瘕者,多飲秫米泔可消。
【稗子米】
味辛甘苦,性微寒。
能殺蟲,煮汁不可沃地,螻蚓皆死。
子米,味甘澀可食。
【HT 米】
味甘性寒。
生水田中,苗子似小麥而小,四月熟。
野狼尾草米,味甘性平。
生澤地,似茅作穗。
蒯草米,味甘性平。
苗似茅,可織席為索。
東牆子米,味甘性平。
蔓生如葵子,六月種,九月收。
牛食之,尤肥。
蓬草子米,味酸澀性平。
生湖澤中。
篩草子米,一名自然谷,味甘性平。
七月熟,生海洲,食之如大麥。
菰米,味甘性冷。
九月抽莖,開花如葦芍,結實長寸許,霜後采之。
米白滑膩,作飯香脆,此皆儉年之穀,食之可以濟飢也。
【米】
味甘苦性溫,即發芽穀也,與麥芽同功。
糠,味甘性平,年荒亦可充飢。
【大麥】
味鹹性涼,為五穀之長,不動風氣,可久食。
暴食似腳弱,為下氣也。
熟則有益,生冷損人,炒食則動脾久。
【小麥】
味甘,麥性涼、面性熱、麩性冷、曲性溫。
北麥日開花,無毒。
南麥夜開花,有微毒。
面性壅熱,小動風氣,發丹石毒。
多食長宿癖,加客氣。
勿同粟米、枇杷食。
凡食面傷,以萊菔、漢椒消之。
寒食日用紙袋盛面懸風處,熱性皆去,數十年久留不壞,入藥尤良。
新麥性熱,陳麥平和。
服土茯苓、威靈仙、當歸者,忌濕面。
麩中洗出面筋,味甘性涼,以油炒煎,則性熱矣。
多食難化,小兒病患勿食。
【蕎麥】
味甘性寒。
脾胃虛寒者食之,大脫元氣,落眉發。
多食難消,動風氣,令人頭眩。
作面和豬羊肉熱食,不過八九頓,即患熱風。
須眉脫落,還生亦希。
涇以北,人多此疾。
勿同雉肉、黃魚食。
與諸礬相反,近服蠟礬等丸藥者忌之。
誤食令腹痛致死。
蕎麥穰作 ,辟壁虱。
【苦蕎麥】
味甘苦,性溫,有小毒。
多食傷胃,發風動氣,能發諸病。
黃疾人尤當忌之。
【KT 麥】
味甘性微寒。
暴食似腳軟動冷氣,久即益人。
作 用,溫中消食。
【雀麥】
味甘性平。
亦可救荒,充飢滑腸。
【胡麻】
味甘性平。
即黑脂麻。
修制蒸之不熟,令人發落。
泄瀉者勿食。
【白芝麻】
味甘,生性寒、熟性熱、蒸熟者性溫。
多食滑腸,抽人肌肉。
霍亂及泄瀉者,勿食,其汁停久者,飲之發霍亂。
【亞麻】
味甘性微溫,即壁虱胡麻也。
其實亦可榨油點燈,但氣惡不可食。
【大麻子仁】
味甘性平,即火麻子也。
先藏地中者,食之殺人。
多食損血脈,滑精氣,痿陽道。
婦人多食,即發帶疾。
食須去殼,殼有毒,而仁無毒也。
【黑大豆】
味甘性平。
煮食則涼,炒食則熱,作腐則寒,作豉則冷,造醬及生黃卷則平。
牛食之溫,馬食之涼。
多食發五臟結氣,令人體重。
豬肉同食,令生內疾。
小兒同炒豆、豬肉並食,令壅氣,腹痛難止,致死十有八九。
年十歲以上者,不畏也。
服蓖麻子者,忌炒黑豆,犯之,脹滿致死。
服厚朴者忌之,動氣也。
小黑豆,味甘苦性溫。
【黃大豆】
味甘,生性溫、炒性熱,微毒。
多食壅氣,生痰動嗽,發瘡疥,令人面黃體重。
不可同豬肉食。
小青豆、赤白豆性味相似,並不可與魚及羊肉同食。
【赤豆】
味甘酸性平。
同鯉魚 食,令肝黃,成消渴。
同米煮飯及作醬,食久發口瘡。
驢食足輕,人食身重,以其逐精液,令肌瘦膚燥也。
【赤小豆】
味甘辛,性平下行。
不可同魚 食,久服則降令太過,使津血滲泄,令人肌瘦身重。
凡色赤者食之,助熱損人。
豆粉能去衣上油跡。
花名腐婢,解酒毒,食之令人多飲不醉。
【綠豆】
味甘性寒。
宜連皮用,去皮則令人少壅氣,蓋皮寒而肉平也。
反榧子害人,合鯉魚 食久,令人肝黃,成渴病。
花解酒毒。
【扁豆】
味甘性微溫。
患冷氣及寒熱病者,勿食。
【蠶豆】
味甘微辛,性平。
多食滯氣成積,發脹作痛。
【雲南豆】
味甘性溫,有毒。
煮食味頗佳,多食令人寒熱,手足心發麻,急嚼生薑解之。
此從雲南傳種,地土不同,不識制用,食之作病。
【豇豆】
味甘咸性平。
水種者勿食。
中鼠莽毒者,煮汁飲之即解。
欲試其效,先刈鼠莽苗,以汁潑之,便根爛不生。
【豌豆】
味甘性平,多食發氣病。
薇,味甘性寒,即野豌豆。
【御米】
味甘性平。
多食利二便,動膀胱氣。
此即罌粟子也。
【薏苡仁】
味甘性微寒。
因寒筋急,不可食用。
以其性善走下也,妊婦食之墮胎
【蕨粉】
味甘性寒,生山中者有毒。
多食令目暗鼻塞,落發弱陽。
病患食之,令邪氣壅經絡筋骨。
患冷氣人食之,令腹脹。
小兒食之,令腳軟不能行。
生食蕨粉,成蛇瘕,能消人陽事,非良物也。
勿同莧菜食。
【卷三】
【菜類】
【韭菜】
味辛微酸,性溫。
春食香益人,夏食臭,冬食動宿飲,五月食之昏人乏力。
冬天未出土者,名韭黃。
窖中培出者,名黃芽韭。
食之滯氣,蓋含抑郁未伸之故也。
經霜韭食之,令人吐。
多食昏神暗目,酒後尤忌。
有心腹痼冷病,食之加劇。
熱病後十日食之,能發困。
不可與蜂蜜及牛肉同食,成 瘕。
食韭口臭,啖諸糖可解。
【薤】
味辛苦,性溫滑。
一名 子,其葉似細蔥,中空而有棱,其根如蒜。
有赤白二種,赤者味苦,白者生食辛、熟食香,發熱病不宜多食。
三四月勿食生者,引涕唾,不可與牛肉同食,令人作 瘕。
一云與蜂蜜相反。
【蔥】
味辛,葉溫、根須平。
正月食生蔥,令人面上起游風。
多食令人虛氣上衝,損須發,五臟閉絕,昏人神。
為其生發,散開骨節,出汗之故也。
生蔥同蜜食,作下利。
燒蔥同蜜食,壅氣殺人。
生蔥合棗食,令人臚脹。
合雉肉雞肉、犬肉食,多令人病血。
同雞子食,令氣短。
勿同楊梅食。
胡蔥久食傷神,令人多忘,損目明絕血脈,發痼疾,患狐臭。
齒人食之轉甚。
同青魚食,生蟲蛆。
四月勿食胡蔥,令人氣喘多驚。
服地黃、何首烏、常山者,忌食蔥、忌諸蔥。
並與蜜相反。
【小蒜】
味辛性溫,有小毒。
其葉和煮食物,其根比大蒜頭小而瓣少。
三月勿食,傷人志性。
同魚膾雞子食,令人奪氣,陰核疼。
香港腳風病患及時病後,忌食之。
一云與蜜相反。
生食增恚,熟時發淫,有損性靈也。
【大蒜】
味辛性溫,有毒。
生食傷肝氣,損目光,面無顏色,傷肺傷脾。
生蒜合青魚 、鯽魚食,令人腹內生瘡,腸中腫。
又成疝瘕,發黃疾。
合蜜食殺人。
多食生痰,助火昏目。
四八月食之傷神,令人喘悖。
多食生蒜行房,損肝失色。
凡服一切補藥及地黃、牡丹皮、何首烏者,忌之。
能解蟲毒,消肉積。
同雞肉食,令瀉痢。
同雞子食,令氣促。
勿同犬肉食。
妊婦食之,令子目疾。
【芸苔菜】
味辛性溫,即今之油菜。
多食發口齒痛,損陽道,發瘡疾,生蟲積。
春月食之,發膝中痼冷。
有腰腳病者,食之加劇。
狐臭人並服補骨脂者,忌食之。
【菘菜】
味甘性溫,即白菜。
多食發皮膚瘙癢,胃寒人食多,令惡心吐沫作瀉。
夏至前食多,發風動疾。
有足病者忌食。
藥中有甘草,忌食菘菜,令人病不除。
北地無菘,彼人到南方,不勝地土之宜,遂病,忌菘菜。
其性當作涼,生薑可解。
服蒼、白朮者,忌之。
【芥菜】
味辛性溫。
多食昏目,動風發氣。
同鯽魚食,患水腫。
同兔肉、鱉肉食,成惡瘡病。
有瘡瘍痔疾便血者,忌之。
生食發丹石藥毒。
細葉有毛者,害人。
芥苔多食助火生痰,發瘡動血。
酒後食多,緩人筋骨。
芥子味辛性熱,多食動火昏目,泄氣傷精。
勿同雞肉食。
【莧菜】
味甘性冷利。
多食發風動氣,令人煩悶,冷中損腹。
凡脾胃泄瀉者勿食。
同蕨粉食,生瘕。
妊婦食之滑胎,臨月食之易產。
不可與鱉同食,生鱉瘕。
取鱉肉如豆大,以莧菜封裹,置土坑內,以土蓋之,一宿盡變成小鱉也。
【菠菜】
味甘性冷滑。
多食令人腳弱,發腰痛,動冷氣,先患腹冷者必破腹。
不可與 魚同食,發霍亂。
北人食煤火薰炙肉面,食此則平。
南人食濕熱魚米,食此則冷,令大小腸冷滑也。
【萵苣菜】
味甘苦性冷,微毒。
多食昏人目,痿陽道。
患冷人不宜食。
紫色者有毒,百蟲不敢近,蛇虺觸之,則目瞑不見物。
人中其毒,以薑汁解之。
【白苣菜】
味苦性寒。
似萵苣,葉有白毛。
同酪食,生蟲 。
多食令小腸痛。
患冷氣者勿食。
產後食之,令腹冷作痛。
【苦菜】
味苦性寒,即苦 。
家種者,呼為苦苣。
不可合蜜食,令人作內痔。
脾胃虛寒者忌食。
蠶婦不可食,令蛾子青爛。
野苣若五六回拗後,味反甘滑,勝於家種也。
【萊菔根】
辛甘,葉微苦,性溫,即蘿卜。
能解豆腐、面毒。
不可與地黃同食,令人發白。
多食動氣,生薑可解。
服何首烏諸補藥忌食。
【胡蘿卜】
味甘辛,性微溫。
有益無損,宜食。
【芫荽】
味辛性溫,微毒,即胡荽。
多食傷神健忘出汗,有狐臭、口氣、 齒、香港腳、金瘡者,並不可食。
久病患食之腳軟。
同斜蒿食,令人汗臭難瘥,根發痼疾。
凡服一切補藥及白朮、牡丹皮者,忌之。
勿同豬肉食。
妊婦食之,令子難產。
【茄子】
味甘淡性寒,有小毒。
多食動風氣,發痼疾及瘡疥。
虛寒、脾胃弱者勿食,諸病患莫食,患冷人尤忌。
秋後食茄損目,同大蒜食,發痔漏。
多食腹痛下利,女人能傷子宮無孕。
蔬中唯此無益。
【芋艿】
味辛甘性平滑,有小毒。
生則味 有毒,不可食。
性滑下利,服餌家所忌。
多食困脾,動宿冷滯氣,難克化。
紫芋破氣。
野芋形葉與家芋相似,有大毒,能殺人。
誤食煩悶垂死者,以土漿及糞清大豆汁解之。
【山藥】
味甘性溫平。
同鯽魚食,不益人。
同面食動氣。
入藥忌鐵器。
甘 味甘性平。
【茼蒿】
味甘辛性平。
多食動風氣,薰人心,令氣滿。
【馬齒莧】
味酸性寒滑。
一名九頭獅子草,俗名醬瓣草。
一種葉大者忌食。
妊婦食之,令墮胎。
【葵菜】
味甘性寒。
為百菜之長,解丹石毒。
性冷滑利,胃寒泄瀉者勿食。
同黍米食,同鯉魚及魚 食,並害人。
時病後食之,令目暗。
勿同沙糖食。
妊婦食之,令胎滑。
其菜心有毒,忌食。
葉尤冷利,不可多食。
莖赤葉黃者勿食。
生葵發宿疾,與百藥相忌。
蜀葵苗亦可食,但久食鈍人志性。
被犬嚙者,食之即發,永不瘥也。
合豬肉食,令人無顏色。
食蒜葵須用蒜,無蒜勿食之。
葵性雖冷,若熱食之,令人熱悶動風氣。
四月勿食,發宿疾。
【HT 菜】
味甘性寒滑。
生湖澤中,葉如荇而差圓。
形似馬蹄。
多食及熟食令擁氣不下,損胃傷齒,落毛髮。
令人顏色惡,發痔瘡。
七月間有蠟蟲著上,誤食令霍亂。
和醋食,令人骨痿。
時病後勿食。
【芹菜】
味辛甘性平。
殺丹石毒。
和醋食損齒,有鱉瘕人不可食。
春秋二時,宜防蛇虺遺精,誤食令面手發青,胸腹脹痛,成蛟龍 。
服 糖二三 ,日三度,吐出便瘥。
種近水澤者良,高田生者勿用。
一種赤芹有毒,忌食。
【水芹】
味辛甘性平。
生地上者名旱芹,其性滑利。
一種黃花者有毒殺人,即毛芹也。
赤芹生於水濱,狀類赤芍藥,其葉深綠,而背甚赤。
其性溫,味酸有毒。
胡芹生卑濕地,三四月生苗,一本叢出如蒿,白毛蒙茸,嫩時可茹。
其味甘辛性溫。
蛇喜嗜芹,春夏之交,防遺精於上,誤食成蛟龍瘕。
和醋食,令人損齒。
忌同芹菜。
【茭白】
味甘淡,性冷滑。
多食令下焦冷。
同生菜蜂蜜食,發痼疾,損陽道。
服巴豆人忌之。
【刀豆子】
味甘性溫。
多食令人氣閉頭脹。
【蕪菁】
味辛苦,性溫,即諸葛菜。
北地尤多,春食苗,夏食心,秋食莖,冬食根。
多食動風氣。
【菜】
味甘苦,性寒滑,即紅菜頭。
一名 菜,道家忌之。
其莖燒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胃寒人食之,動氣發瀉。
先患腹冷人食之,必破腹。
【苜蓿】
味苦澀性平。
多食令冷氣入筋中,即瘦人。
同蜜食,令人下痢。
【落癸葉】
味酸性寒滑,即胭脂菜。
脾冷人不可食,曾被犬嚙者食之,終身不瘥。
【黎豆】
味甘微苦,性溫,有小毒。
其子大如刀豆子,淡紫色,有斑點如狸文。
煮去黑汁,再煮乃佳。
多食令人發悶。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