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膳正要】
書名 飲膳正要
作者 忽思慧
朝代 元
年份 公元1314-1320年
分類 本草
品質 0%
典籍總表, 忽思慧, 元朝, 本草, 0%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9%A3%B2%E8%86%B3%E6%AD%A3%E8%A6%81/index
【御制《飲膳正要》序】
朕惟人物皆稟天地之氣以生者也。
然物又天地之所以養乎人者,苟用之失其所以養,則至於戕害者有矣。
如布帛菽粟雞豚之類,日用所不能無,其為養甚大也。
然過則失中,不及則未至,其為戕害一也。
其為養甚大者尚然,而況不為養而為害之物,焉可以不致其慎哉!
此特其養口體者耳。
若夫君子動息威儀,起居出入,皆當有其養焉,又所以養德也。
嘗觀前元《飲膳正要》一書,其所以養口體、養德之要,無所不載,蓋當時尚醫所論著。
其執藝事,以致忠愛,雖深於聖賢之道者不外是也。
夫善莫大於取諸人,取諸人以為善,大舜所先肆。
朕嘉是書而用之,以資攝養之助,且鋟諸梓,以廣惠利於人,亦庶幾乎,好生之仁。
雖然生稟於天,非人之所能為,若或戕之,與立嚴牆之下者同,有不由於人乎!
故此非但攝養之助,而抑順受其正之大助也。
【景泰七年四月初一日】
臣聞古之君子善修其身者,動息節宣以養生,飲食衣服以養體,威儀行義以養德,是故周公之制禮也。
天子之起居、衣服、飲食,各有其官,皆統於塚宰,蓋慎之至也。
今上皇帝,天縱聖明,文思深遠,御延閣,閱圖書,旦暮有恆,則尊養德性,以酬酢萬幾,得內聖外王之道焉。
於是趙國公臣常普蘭奚,以所領膳醫臣忽思慧所撰《飲膳正要》以進。
其言曰:昔世祖皇帝,食飲必稽於本草,動靜必準乎法度,是以身躋上壽,貽子孫無疆之福焉。
是書也,當時尚醫之論著者云,噫!
進書者可謂能執其藝事,以致其忠愛者矣。
是書進上,中宮覽焉。
念祖宗衛生之戒,知臣下陳義之勤,思有以助聖上之誠身,而推其仁民之至意。
命中政院使臣拜住刻梓而廣傳之。
茲舉也,蓋欲推一人之安,而使天下之人舉安;
推一人之壽,而使天下之人皆壽。
恩澤之濃,豈有加於此者哉!
書之既成,大都留守臣金界奴傳敕命臣集序其端云。
臣集再拜稽首而言曰:臣聞《易》之《傳》有云:「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
天地之大德,不過生生而已耳。
今聖皇正統於上,乾道也;
聖後順承於中,坤道也。
乾坤道備,於斯為盛,斯民斯物之生於斯時也,何其幸歟!
愿揚言之,使天下後世有以知。
夫高明博濃之可見如此,於戲休哉。
【天歷三年五月朔日謹序】
奎章閣侍書學士翰林直學士中奉 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臣虞集 撰 伏睹國朝,奄有四海,遐邇罔不賓貢。
珍味奇品,咸萃內府,或風土有所未宜,或燥濕不能相濟,倘司庖廚者,不能察其性味而概於進獻,則食之恐不免於致疾。
欽惟世祖皇帝聖明,按《周禮?天官》有醫師、食醫、疾醫、瘍醫,分職而治。
行依典故,設掌飲膳太醫四人。
於本草內選無毒、無相反,可久食,補益藥味,與飲食相宜,調和五味,及每日所造珍品,御膳必須精制。
所職何人,所用何物,進酒之時,必用沉香木、沙金、水晶等盞。
斟酌適中,執事務合稱職。
每日所用,標注於歷,以驗後效。
至於湯煎、瓊玉、黃精、天門冬、蒼朮等膏,牛髓、枸杞等煎,諸珍異饌,咸得其宜。
以此世祖皇帝聖壽延永無疾。
恭惟皇帝陛下自登寶位,國事繁重,萬機之暇,遵依祖宗定制,如補養調護之術,飲食百味之宜,進加日新,則聖躬萬安矣。
臣思慧自延 年間選充飲膳之職,於茲有年,久叨天祿,退思無以補報,敢不竭盡忠誠,以答洪恩之萬一。
是以日有餘閑,與趙國公臣普蘭奚,將累朝親侍進用奇珍異饌,湯膏煎造,及諸家本草,名醫方術,並日所必用穀肉果菜,取其性味補益者,集成一書,名曰《飲膳正要》,分為三卷。
本草有未收者,今即采摭附寫。
伏望陛下恕其狂妄,察其愚忠,以燕閑之際,鑒先聖之保攝,順當時之氣候,棄虛取實,期以獲安,則聖壽躋於無疆,而四海咸蒙其德澤矣。
謹獻所述《飲膳正要》一集,以聞,伏乞聖覽下情,不勝戰栗激切屏營之至。
【天歷三年三月三日飲膳太醫臣忽思慧進上】
天之所生,地之所養,天地合氣,人以稟天地氣生,並而為三才。
三才者,天地人。
人而有生,所重乎者心也。
心為一身之主宰,萬事之根本,故身安則心能應萬變,主宰萬事,非保養何以能安其身。
保養之法,莫若守中,守中則無過與不及之病。
調順四時,節慎飲食,起居不妄,使以五味調和五臟。
五臟和平則血氣資榮,精神健爽,心志安定,諸邪自不能入,寒暑不能襲,人乃怡安。
夫上古聖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故重食輕貨,蓋有所取也。
故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魚餒肉敗者,色惡者,臭惡者,失飪不時者,皆不可食。
然雖食飲,非聖人口腹之欲哉!
蓋以養氣養體,不以有傷也。
若食氣相惡則傷精,若食味不調則損形。
形受五味以成體,是以聖人先用食禁以存性,後制藥以防命。
蓋以藥性有大毒,有大毒者治病,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然後穀肉果菜,十養一僅之,無使過之,是以傷其正。
雖飲食百味,要其精粹,審其有補益助養之宜,新陳之異,溫涼寒熱之性,五味偏走之病。
若滋味偏嗜,新陳不擇,制造失度,俱皆致疾。
可者行之,不可者忌之。
如妊婦不慎行,乳母不忌口,則子受患。
若貪爽口而忘避忌,則疾病潛生,而中不悟,百年之身,而忘於一時之味,其可惜哉!
孫思邈曰:謂其醫者,先曉病源,知其所犯,先以食療,不瘥,然後命藥,十去其九。
故善養生者,謹先行之。
攝生之法,豈不為有裕矣。
【卷第一】
三皇聖紀 太昊伏羲氏 風姓之源,皇熊氏之後。
生有聖德,繼天而王,為萬世帝王之先。
位在東方,以木德王,為蒼精之君。
都陳時,神龍出於榮河,則而畫之為八卦。
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立五常,定五行,正君臣,明父子,別夫婦之義,制嫁娶之理。
造屋舍,結網 ,以佃漁,服牛乘馬,引重致遠。
取犧牲,供祭祀,故曰伏羲氏。
治天下一百一十年。
【炎帝神農氏】
薑姓之源,烈山氏之後。
生有聖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以火德王,為赤精之君。
時民眾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而食蠃 之肉,多生疾病,乃求可食之物,嘗百草,種五穀,以養民眾。
日中為市。
作陶冶,為斧斤,造耒耜,教民耕稼,故曰神農。
都曲阜。
治天下一百二十年。
【黃帝軒轅氏】
姬姓之源,有熊國君少典之子。
生而神靈,長而聰明,成而登天。
以土德王,為黃精之君,故曰黃帝。
都涿鹿。
受河圖,見日月星辰之象,始有星官之書。
命大撓探五行之情,占斗罡所建,始作甲子;
命容成作歷;
命隸首作算數;
命伶倫造律呂;
命岐伯定醫方。
為衣冠以表貴賤,治干戈,作舟車,分州野,治天下一百年。
【養生避忌】
夫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朮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而壽。
今時之人不然也,起居無常,飲食不知忌避,亦不慎節,多嗜欲,濃滋味,不能守中,不知持滿,故半百衰者多矣。
夫安樂之道,在乎保養,保養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則無過與不及之病。
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與,蓋不適其性而強。
故養生者,既無過耗之弊,又能保守真元,何患乎外邪所中也。
故善服藥者,不若善保養,不善保養,不若善服藥。
世有不善保養,又不能善服藥,倉卒病生,而歸咎於神天乎!
善攝生者,薄滋味,省思慮,節嗜欲,戒喜怒,惜元氣,簡言語,輕得失,破憂阻,除妄想,遠好惡,收視聽,勤內固,不勞神,不勞形,神形既安,病患何由而致也。
故善養性者,先飢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令過。
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
蓋飽中飢,飢中飽,飽則傷肺,飢則傷氣。
若食飽,不得便臥,即生百病。
凡熱食有汗,勿當風,發痙病,頭痛,目澀,多睡,夜不可多食,臥不可有邪風。
凡食訖溫水漱口,令人無齒疾、口臭。
汗出時,不可扇,生偏枯。
勿向西北大小便。
勿忍大小便,令人成膝勞、冷痹痛。
勿向星辰、日月、神堂、廟宇大小便。
夜行,勿歌唱大叫。
一日之忌,暮勿飽食;
一月之忌,晦勿大醉;
一歲之忌,暮勿遠行;
終身之忌,勿燃燈房事。
服藥千朝,不若獨眠一宿。
如本命日,及父母本命日,不食本命所屬肉。
凡人坐,必要端坐,使正其心;
凡人立,必要正立,使直其身。
立不可久,立傷骨;
坐不可久,坐傷血。
行不可久,行傷筋;
臥不可久,臥傷氣。
視不可久,視傷神;
食飽勿洗頭,生風疾。
如患目赤病,切忌房事,不然令人生內障。
沐浴勿當風,腠理百竅皆開,切忌邪風易入。
不可登高履險,奔走車馬,氣亂神驚,魂魄飛散。
大風、大雨,大寒、大熱,不可出入妄為。
口勿吹燈火,損氣。
凡日光射,勿凝視,損人目。
勿望遠,極目觀,損眼力。
坐臥勿當風、濕地。
夜勿燃燈睡,魂魄不守。
晝勿睡,損元氣。
食勿言,寢勿語,恐傷氣。
凡遇神堂、廟宇,勿得輒入。
凡遇風雨雷電,必須閉門,端坐焚香,恐有諸神過。
怒不可暴,怒生氣疾、惡瘡。
遠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
虎豹皮不可近肉鋪,損人目。
避色如避箭,避風如避仇,莫吃空心茶,少食申後粥。
古人有云:入廣者,朝不可虛,暮不可實。
然不獨廣,凡早皆忌空腹。
古人云:爛煮面,軟煮肉,少飲酒,獨自宿。
古人平日起居而攝養,今人待老而保生,蓋無益。
凡夜臥,兩手摩令熱,揉眼,永無眼疾。
凡夜臥,兩手摩令熱,摩面,不生瘡 。
一呵十搓,一搓十摩,久而行之,皺少顏多。
凡清旦,以熱水洗目,平日無眼疾。
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齒疾不生。
凡清旦鹽刷牙,平日無齒疾。
凡夜臥,被發梳百通,平日頭風少。
凡夜臥,濯足而臥,四肢無冷疾。
盛熱來,不可冷水洗面,生目疾。
凡枯木大樹下,久陰濕地,不可久坐,恐陰氣觸人。
立秋日,不可澡浴,令人皮膚粗糙,因生白屑。
常默,元氣不傷;
少思,慧燭內光;
不怒,百神安暢;
不惱,心地清涼;
樂不可極,欲不可縱。
【妊娠食忌】
上古聖人有胎教之法,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
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過人矣。
故太任生文王,聰明聖哲,聞一而知百,皆胎教之能也。
聖人多感生,妊娠故忌見喪孝、破體、生理殘障、貧窮之人;
宜見賢良、喜慶、美麗之事。
欲子多智,觀看鯉魚、孔雀;
欲子美麗,觀看珍珠、美玉;
欲子雄壯,觀看飛鷹、走犬。
如此善惡猶感,況飲食不知避忌乎。
【妊娠所忌】
食兔肉,令子無聲缺唇。
食山羊肉,令子多疾。
食雞子、干魚,令子多瘡。
食桑椹、鴨子,令子倒生。
食雀肉,飲酒,令子心淫情亂,罔顧羞恥。
食雞肉、糯米,令子生寸白蟲。
食雀肉、豆醬,令子面生 黯。
食鱉肉,令子項短。
食驢肉,令子延月。
食冰漿,絕產。
食騾肉,令子難產。
【乳母食忌】
凡生子擇於諸母,必求其年壯,無疾病,慈善,性質寬裕,溫良詳雅,寡言者,使為乳母。
子在於母資乳以養,亦大人之飲食也。
善惡相習,況乳食不遂母性。
若子有病無病,亦在乳母之慎口。
如飲食不知避忌,倘不慎行,貪爽口而忘身適性致疾,使子受患,是母令子生病矣。
乳母雜忌:夏勿熱暑乳,則子偏陽而多嘔逆。
冬勿寒冷乳,則子偏陰而多咳痢。
母不欲多怒,怒則氣逆,乳之令子癲狂。
母不欲醉,醉則發陽,乳之令子身熱腹滿。
母若吐時,則中虛,乳之令子虛羸。
母有積熱,蓋赤黃為熱,乳之令子變黃不食。
新房事勞傷,乳之令子瘦癢,交脛不能行。
母勿太飽乳之,母勿太飢乳之,母勿太寒乳之,母勿太熱乳之。
子有瀉痢、腹痛、夜啼疾,乳母忌食寒涼發病之物。
子有積熱、驚風、瘡瘍,乳母忌食濕熱、動風之物。
子有疥癬、瘡疾,乳母忌食魚、蝦、雞、馬肉、發瘡之物。
子有癖、疳、瘦疾,乳母忌食生茄、黃瓜等物。
凡初生兒時,以未啼之前,用黃連浸汁,調朱砂少許,微抹口內,去胎熱邪氣,令瘡疹稀少。
凡初生兒時,用荊芥、黃連熬水,入野牙豬膽汁少許,洗兒。
在後雖生斑疹、惡瘡,終當稀少。
凡小兒未生瘡疹時,用臘月兔頭並毛骨,同水煎湯,洗兒,除熱去毒,能令斑疹、諸瘡不生,雖有亦稀少。
凡小兒未生斑疹時,以黑子母驢乳令飲之,及長不生瘡疹、諸毒。
如生者,亦稀少。
仍治小兒心熱、風癇。
【飲酒避忌】
酒,味苦甘辛,大熱,有毒。
主行藥勢,殺百邪,去惡氣,通血脈,濃腸胃,潤肌膚,消憂愁。
少飲尤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
醉飲過度,喪生之源。
飲酒不欲使多,知其過多,速吐之為佳,不爾成痰疾。
醉勿酩酊大醉,即終身百病不除。
酒,不可久飲,恐腐爛腸胃,漬髓,蒸筋。
醉不可當風臥,生風疾。
醉不可向陽臥,令人發狂。
醉不可令人扇,生偏枯。
醉不可露臥,生冷痹。
醉而出汗當風,為漏風。
醉不可臥黍穰,生癩疾。
醉不可強食、嗔怒,生癰疽。
醉不可走馬及跳躑,傷筋骨。
醉不可接房事,小者面生 、咳嗽,大者傷臟、 、痔疾。
醉不可冷水洗面,生瘡。
醉,醒不可再投,損後又損。
醉不可高呼、大怒,令人生氣疾。
晦勿大醉,忌月空。
醉不可飲酪水,成噎病。
醉不可便臥,面生瘡癤,內生積聚。
大醉勿燃燈叫,恐魂魄飛揚不守。
醉不可飲冷漿水,失聲成尸噎。
飲酒,酒漿照不見人影勿飲。
醉不可忍小便,成癃閉、膝勞、冷痹。
空心飲酒,醉必嘔吐。
醉不可忍大便,生腸 、痔。
酒忌諸甜物。
酒醉不可食豬肉,生風。
醉不可強舉力,傷筋損力。
飲酒時,大不可食豬、羊腦,大損人,煉真之士尤宜忌。
酒醉不可當風乘涼、露腳,多生香港腳。
醉不可臥濕地,傷筋骨,生冷痹痛。
醉不可澡浴,多生眼目之疾。
如患眼疾人,切忌醉酒、食蒜。
聚珍異饌
【馬思吉湯】
補益,溫中,順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官桂(二錢)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上件,一同熬成湯,濾淨,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馬思答吉一錢,鹽少許,調和勻,下事件肉、芫荽葉。
【大麥湯】
溫中下氣,壯脾胃,止煩渴,破冷氣,去腹脹。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大麥仁(二升,滾水淘洗淨,微煮熟) 上件,熬成湯,濾淨,下大麥仁,熬熟,鹽少許,調和令勻,下事件肉。
【八兒不湯】
系西天茶飯名。
補中,下氣,寬胸膈。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蘿卜(二個) 上件,一同熬成湯,濾淨,湯內下羊肉,切如色數大,熟蘿卜切如色數大,咱夫蘭一錢,薑黃二錢,胡椒二錢,哈昔泥半錢,芫荽葉、鹽少許,調和勻,對香粳米干飯食之,入醋少許。
【沙乞某兒湯】
補中,下氣,和脾胃。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沙乞某兒(五個,系蔓菁) 上件,一同熬成湯,濾淨,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
熟沙乞某兒切如色數大,下事件肉,鹽少許,調和令勻。
【苦豆湯】
補下元,理腰膝,溫中,順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苦豆(一兩,系葫蘆巴。
) 上件,一同熬成湯,濾淨,下河西兀麻食或米心 子,哈昔泥半錢,鹽少許,調和。
【木瓜湯】
補中,順氣,治腰膝疼痛,香港腳不仁。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上件,一同熬成湯,濾淨,下香粳米一升,熟回回豆子二合,肉彈兒木瓜二斤,取汁,沙糖四兩,鹽少許,調和,或下事件肉。
【鹿頭湯】
補益,止煩渴,治腳膝疼痛。
鹿頭蹄(一副,退洗淨,卸作塊) 上件,用哈昔泥豆子大,研如泥,與鹿頭蹄肉同拌勻,用回回小油四兩同炒,入滾水熬令軟,下胡椒三錢,哈昔泥二錢,蓽撥一錢,牛奶子一盞,生薑汁一合,鹽少許,調和。
一法用鹿尾取汁,入薑末、鹽,同調和。
【松黃湯】
補中益氣,壯筋骨。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熟羊胸子一個,切作色數大,松黃汁二合,生薑汁半合,一同下炒,蔥、鹽、醋、芫荽葉,調和勻。
對經卷兒食之。
【湯】
補中益氣,健脾胃。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去皮)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熟干羊胸子一個,切片,炒三升,白菜或 麻菜,一同下鍋,鹽調和勻。
【大麥算子粉】
補中益氣,健脾胃。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去皮)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大麥粉三斤,豆粉一斤,同作粉。
羊肉炒細乞馬,生薑汁二合,芫荽葉、鹽、醋調和。
【大麥片粉】
補中益氣,健脾胃。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良薑(二錢)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下羊肝醬,取清汁,胡椒五錢,熟羊肉切作甲葉,糟薑二兩,瓜齏一兩,切如甲葉,鹽、醋調和,或渾汁亦可。
【糯米粉粉】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良薑(二錢)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用羊肝醬熬取清汁,下胡椒五錢,糯米粉二斤,與豆粉一斤,同作 粉,羊肉切細乞馬,入鹽、醋調和,渾汁亦可。
【河羹】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用羊肉切細乞馬,陳皮五錢,去白,蔥二兩,細切,料物二錢,鹽、醬拌餡兒,皮用白面三斤,作河 ,小油炸熟,下湯內,入鹽調和,或清汁亦可。
【河羹】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用羊肉切細乞馬,陳皮五錢,去白,蔥二兩,細切,料物二錢,鹽、醬拌餡兒,皮用白面三斤,作河 ,小油炸熟,下湯內,入鹽調和,或清汁亦可。
【阿菜湯】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良薑(二錢)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下羊肝醬,同取清汁,入胡椒五錢。
另羊肉切片,羊尾子一個,羊舌一個,羊腰子一副,各切甲葉;
蘑菇二兩,白菜,一同下,清汁、鹽、醋調和。
【雞頭粉雀舌子】
補中,益精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用雞頭粉二斤,豆粉一斤,同和,切作 子,羊肉切細乞馬,生薑汁一合,炒蔥調和。
【雞頭粉血粉】
補中,益精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用雞頭粉二斤,豆粉一斤,羊血和作 粉,羊肉切細乞馬炒,蔥、醋一同調和。
【雞頭粉撅面】
補中,益精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用雞頭粉二斤,豆粉一斤,白面一斤,同作面。
羊肉切片,兒乞馬入炒,蔥、醋一同調和。
【雞頭粉粉】
補中,益精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良薑(二錢)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用羊肝醬同取清汁,入胡椒一兩,次用雞頭粉二斤,豆粉一斤,同作 粉,羊肉切細乞馬,下鹽、醋調和。
【雞頭粉餛飩】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用羊肉切作餡,下陳皮一錢,去白,生薑一錢,細切,五味和勻,次用雞頭粉二斤,豆粉一斤,作枕頭餛飩。
湯內下香粳米一升,回回豆子二合,生薑汁二合,木瓜汁一合,同炒,蔥、鹽調和勻。
【雜羹】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羊頭洗淨二個,羊肚、肺各二具,羊白血雙腸兒一副,並煮熟切,次用豆粉三斤,作粉,蘑菇半斤,杏泥半斤,胡椒一兩,入青菜、芫荽炒,蔥、鹽、醋調和。
【葷素羹】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豆粉三斤,作片粉,精羊肉切條道乞馬,山藥一斤,糟薑二塊,瓜齏一塊,乳餅一個,胡蘿卜十個,蘑菇半斤,生薑四兩,各切,雞子十個,打煎餅,切,用麻泥一斤,杏泥半斤,同炒,蔥、鹽、醋調和。
【珍珠粉】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羊肉切乞馬,心、肝、肚、肺各一具,生薑二兩,糟薑四兩,瓜齏一兩,胡蘿卜十個,山藥一斤,乳餅一個,雞子十個,作煎餅,各切,次用麻泥一斤,同炒,蔥、鹽、醋調和。
【黃湯】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回回豆子(半升,搗碎,去皮)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下熟回回豆子二合,香粳米一升,胡蘿卜五個,切,用羊後腳肉丸肉彈兒,肋枝一個,切,寸金薑黃三錢,薑末五錢,咱夫蘭一錢,芫荽葉同鹽、醋調和。
【三下鍋】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良薑(二錢)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用羊後腳肉丸肉彈兒,丁頭 子,羊肉指甲匾食,胡椒一兩,同鹽、醋調和。
【葵菜羹】
順氣。
治癃閉不通。
性寒,不可多食。
今與諸物同制造,其性稍溫。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良薑(二錢) 上件,同熬成湯,熟羊肚、肺各一具,切,蘑菇半斤,切,胡椒五錢,白面一斤,拌雞爪面,下葵菜炒,蔥、鹽、醋調和。
【瓠子湯】
性寒。
主消渴,利水道。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上件,同熬成湯,濾淨,用瓠子六個,去穰皮,切掠,熟羊肉,切片,生薑汁半合,白面二兩,作面絲同炒,蔥、鹽、醋調和。
【團魚湯】
主傷中,益氣,補不足。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上件,熬成湯,濾淨,團魚五六個,煮熟,去皮、骨,切作塊,用面二兩,作面絲,生薑汁一合,胡椒一兩,同炒,蔥、鹽、醋調和。
【盞蒸】
補中益氣。
羊背皮或羊肉(三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良薑(二錢) 陳皮(二錢,去白 小椒二錢) 上件,用杏泥一斤,松黃二合,生薑汁二合,同炒,蔥、鹽五味調勻,入盞內蒸令軟熟,對經卷兒食之。
【台苗羹】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五個) 良薑(二錢) 上件,熬成湯,濾淨,用羊肝下醬,取清汁,豆粉五斤,作粉,乳餅一個,山藥一斤,胡蘿卜十個,羊尾子一個,羊肉等,各切細,入台子菜、韭菜、胡椒一兩,鹽、醋調和。
【熊湯】
治風痹不仁,香港腳。
熊肉(二腳子,煮熟,切塊) 草果(三個) 上件,用胡椒三錢,哈昔泥一錢,薑黃二錢,縮砂二錢,咱夫蘭一錢,蔥、鹽、醬一同調和。
【鯉魚湯】
治黃膽。
止渴,安胎。
有宿瘕者,不可食之。
大新鯉魚(十頭,去鱗肚,洗淨) 小椒末(五錢) 上件,用芫荽末五錢,蔥二兩,切,酒少許,鹽一同淹,拌清汁內,下魚,次下胡椒末五錢,生薑末三錢,蓽撥末三錢,鹽、醋調和。
【炒野狼湯】
古本草不載野狼肉,今云性熱,治虛弱。
然食之末聞有毒。
今制造用料物以助其味,暖五臟,溫中。
野狼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草果(三個) 胡椒(五錢) 哈昔泥(一錢) 蓽撥(二錢) 縮砂(二錢) 薑黃(二錢) 咱夫蘭(一錢) 上件,熬成湯,用蔥、醬、鹽、醋一同調和。
【圍像】
補益五臟。
羊肉(一腳子,煮熟,切細) 羊尾子(二個,熟,切細) 藕(二枚) 蒲筍(二斤) 黃瓜(五個) 生薑(半斤) 乳餅(二個) 糟薑(四兩) 瓜齏(半斤) 雞子(一十個,煎作餅) 蘑菇(一斤) 蔓菁菜 韭菜(各切條道) 上件,用好肉湯,調麻泥二斤、薑末半斤,同炒。
蔥、鹽、醋、調和,對胡餅食之。
【春盤面】
補中益氣。
白面(六斤,切細面) 羊肉(二腳子,煮熟,切條道乞馬) 羊肚肺(各一個,煮熟切) 雞子(五個,煎作餅,裁幡) 生薑(四兩,切 韭黃(半斤) 蘑菇(四兩) 台子菜 蓼牙胭脂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兩,鹽、醋調和。
【皂羹面】
補中益氣。
白面(六斤,切細面) 羊胸子(二個,退洗淨,煮熟,切如色數塊) 上件,用紅曲三錢,淹拌,熬令軟,同入清汁內,下胡椒一兩,鹽、醋調和。
【山藥面】
補虛羸,益元氣。
白面(六斤) 雞子(十個,取白) 生薑汁(二合) 豆粉(四兩) 上件,用山藥三斤,煮熟,研泥,同和面,羊肉二腳子,切丁頭乞馬,用好肉湯下炒,蔥、鹽調和。
【掛面】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切細乞馬) 掛面(六斤) 蘑菇(半斤,洗淨,切) 雞子(五個,煎作餅) 糟薑(一兩,切) 瓜齏(一兩,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兩,鹽、醋調和。
【經帶面】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炒焦肉乞馬) 蘑菇(半斤,洗淨,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兩,鹽、醋調和。
【羊皮面】
補中益氣。
羊皮(二個, 洗淨,煮軟) 羊舌(二個,熟 羊腰子四個,熟,各切如甲葉) 蘑菇(一斤,洗淨) 糟薑(四兩,各切如甲葉) 上件,用好肉釅湯或清汁,下胡椒一兩,鹽、醋調和。
【禿禿麻食】
系手撇面。
補中益氣。
白面(六斤、作禿禿麻食) 羊肉(一腳子,炒焦肉乞馬) 上件,用好肉湯下炒蔥,調和勻,下蒜酪、香菜末。
【細水滑】
絹邊水滑一同。
補中益氣。
白面(六斤,作水滑) 羊肉(二腳子,炒焦肉乞馬) 雞兒(一個,熟,切絲) 蘑菇(半斤,洗淨,切)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兩,鹽、醋調和。
【水龍子】
補中益氣。
羊肉(二腳子,熟,切作乞馬) 白面(六斤,切作錢眼 子) 雞子(十個) 山藥(一斤) 糟薑(四兩) 胡蘿卜(五個) 瓜齏(二兩,各切細) 三色彈兒(內一色肉彈兒,外二色粉,雞子彈兒) 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二兩,鹽、醋調和。
【馬乞】
系手搓面。
或糯米粉,雞頭粉亦可。
補中益氣。
白面(六斤,作乞馬) 羊肉(二腳子,熟,切乞馬) 上件,用好肉湯炒,蔥、醋、鹽一同調和。
【搠羅脫因】
系畏兀兒茶飯。
補中益氣。
白面(六斤,和,按作錢樣) 羊肉(二腳子,熟切) 羊舌(二個,熟切) 山藥(一斤) 蘑菇(半斤) 胡蘿卜(五個) 糟薑(四兩,切) 上件,用好釅肉湯同下、炒,蔥、醋調和。
【乞馬粥】
補脾胃,益氣力。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熬成湯,濾淨) 粱米(二升,淘洗淨) 上件,用精肉切碎乞馬,先將米下湯內,次下乞馬、米、蔥、鹽,熬成粥,或下圓米,或折米,或渴米皆可。
【湯粥】
補脾胃,益腎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上件,熬成湯,濾淨,次下粱米三升,作粥熟,下米、蔥、鹽,或下圓米、渴米、折米皆可。
【粱米淡粥】
補中益氣。
粱米(二升) 右先將水滾過,澄清,濾淨,次將米淘洗三、五遍,熬成粥,或下圓米、渴米、折米皆可。
【河西米湯粥】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 河西米(二升) 右熬成湯,濾淨,下河西米,淘洗淨,次下細乞馬、米、蔥、鹽,同熬成粥,或不用乞馬亦可。
【撒速湯】
系西天茶飯名。
治元臟虛冷,腹內冷痛,腰脊酸疼。
羊肉(二腳子,頭蹄一副) 草果(四個) 官桂(三兩) 生薑(半斤) 哈昔泥(如回回豆子兩個大) 上件,用水一鐵絡,熬成湯,於石頭鍋內盛頓,下石榴子一斤,胡椒二兩,鹽少許,炮石榴子用小油一杓,哈昔泥如豌豆一塊,炒鵝黃色微黑,湯末子油去淨,澄清,用甲香、甘松、哈昔泥、酥油燒煙薰瓶,封貯任意。
【炙羊心】
治心氣驚悸,郁結不樂。
羊心(一個,帶系桶) 咱夫蘭(三錢) 上件,用玫瑰水一盞,浸取汁,入鹽少許,簽子簽羊心,於火上炙,將咱夫蘭汁徐徐塗之,汁盡為度,食之。
安寧心氣,令人多喜。
【炙羊腰】
治卒患腰眼疼痛者。
羊腰(一對) 咱夫蘭(一錢) 上件,用玫瑰水一杓,浸取汁,入鹽少許,簽子簽腰子火上炙。
將咱夫蘭汁徐徐塗之,汁盡為度,食之。
甚有效驗。
【攢雞兒】
肥雞兒(十個, 洗淨,熟切攢) 生薑汁(一合) 蔥(二兩,切) 薑末(半斤) 小椒末(四兩) 面(二兩,作面絲) 上件,用煮雞兒湯炒,蔥、醋入薑汁調和。
【炒鵪鶉】
鵪鶉(二十個,切成事件) 蘿卜(二個,切) 薑末(四兩) 羊尾子(一個,各切如色數) 面(二兩,作面絲) 上件,用煮鵪鶉湯炒,蔥、醋調和。
【盤兔】
兔兒(二個,切作事件) 蘿卜(二個,切) 羊尾子(一個,切片) 細料物(二錢) 上件,用炒,蔥、醋調和,下面絲二兩,調和。
【河西肺】
羊肺(一個) 韭(六斤,取汁) 面(二斤,打糊) 酥油(半斤) 胡椒(二兩) 生薑汁(二合) 上件,用鹽調和勻,灌肺,煮熟,用汁澆食之。
【薑黃腱子】
羊腱子(一個,熟) 羊肋枝(二個,截作長塊) 豆粉(一斤) 白面(一斤) 咱夫蘭(二錢) 梔子(五錢) 上件,用鹽、料物調和,搽腱子,下小油炸。
【鼓兒簽子】
羊肉(五斤,切細) 羊尾子(一個,切細) 雞子(十五個) 生薑(二錢) 蔥(二兩,切) 陳皮(二錢,去白) 料物(三錢) 上件,調和勻,入羊白腸內,煮熟切作鼓樣,用豆粉一斤,白面一斤,咱夫蘭一錢,梔子三錢,取汁,同拌鼓兒簽子,入小油炸。
【帶花羊頭】
羊頭(三個,熟切) 羊腰(四個) 羊肚肺(各一具,煮熟切,攢胭脂染) 生薑(四兩) 糟薑(二兩,各切) 雞子(五個,作花樣) 蘿卜(三個,作花樣) 上件,用好肉湯炒,蔥、鹽、醋調和。
【魚彈兒】
大鯉魚(十個,去皮、骨、頭、尾) 羊尾子(二個,同剁為泥) 生薑(一兩,切細) 蔥(二兩,切細) 陳皮末(三錢) 胡椒末(一兩) 哈昔泥(二錢) 上件,下鹽,入魚肉內拌勻,丸如彈兒,用小油炸。
【芙蓉雞】
雞兒(十個,熟攢)羊肚、肺(各一具,熟切) 生薑(四兩,切) 胡蘿卜(十個,切) 雞子(二十個,煎作餅,刻花樣) 赤根 芫荽(打糝) 胭脂 梔子(染) 杏泥(一斤) 上件,用好肉湯炒,蔥、醋調和。
【派餅兒】
精羊肉(十斤,去脂膜筋,捶為泥) 哈昔泥(三錢) 胡椒(二兩) 蓽撥(一兩) 芫荽末(一兩)上件,用鹽調和勻,捻餅,入小油炸。
【鹽腸】
羊苦(腸水洗淨) 上件,用鹽拌勻,風乾,入小油炸。
【腦瓦剌】
熟羊胸子(二個,切薄片) 雞子(二十個,熟) 上件,用諸般生菜,一同卷餅。
【薑黃魚】
鯉魚(十個,去皮鱗) 白面(二斤) 豆粉(一斤) 芫荽末(二兩) 上件,用鹽、料物淹拌過搽魚,入小油炸熟,用生薑二兩,切絲。
芫荽葉,胭脂染,蘿卜絲炒,蔥調和。
【攢雁】
雁(五個,煮熟,切攢) 薑末(半斤) 右用好肉湯炒,蔥、鹽調和。
【豬頭薑豉】
豬頭(二個,洗淨,切成塊) 陳皮(二錢,去白) 良薑(二錢) 小椒(二錢) 官桂(二錢) 草果(五個) 小油(一斤) 蜜(半斤) 上件,一同熬成,次下芥末炒,蔥、醋、鹽調和。
【蒲黃瓜齏】
淨羊肉(十斤,煮熟,切如瓜齏) 小椒(一兩) 蒲黃(半斤) 上件,用細料物一兩,鹽同拌勻。
【攢羊頭】
羊頭(五個,煮熟攢) 薑末(四兩) 胡椒(一兩) 上件,用好肉湯炒,蔥、鹽、醋調和。
【攢牛蹄】
馬蹄、熊掌一同。
牛蹄(一副,煮熟,攢) 薑末(二兩) 上件,用好肉湯同炒,蔥、鹽調和。
【細乞思哥】
羊肉(一腳子,煮熟,切細) 蘿卜(二個,熟,切細) 羊尾子(一個,熟切) 哈夫兒(二錢) 上件用好肉湯同炒,蔥調和。
【肝生】
羊肝(一個,水浸,切細絲) 生薑(四兩,切細絲) 蘿卜(二個,切細絲) 香菜 蓼子(各二兩,切細絲) 上件,用鹽、醋、芥末調和。
【馬肚盤】
馬肚腸(一副,煮熟,切) 芥末(半斤) 上件,將白血灌腸,刻花樣,澀脾,和脂剁心子攢成炒,蔥、鹽、醋、芥末調和。
【炸兒】
系細項。
兒(二個,卸成各一節) 哈昔泥(一錢) 蔥(一兩,切細) 上件,用鹽一同淹拌,少時,入小油炸熟。
次用咱夫蘭二錢,水浸汁,下料物、芫荽末,同糝拌。
【熬蹄兒】
羊蹄(五副,退洗淨,煮軟,切成塊) 薑末(一兩) 料物(五錢) 上件,下面絲炒,蔥、醋、鹽調和。
【熬羊胸子】
羊胸子(二個,退毛洗淨,煮軟,切作色數塊) 薑末(二兩) 料物(五錢) 上件,用好肉湯,下面絲炒,蔥、鹽、醋調和。
【魚】
新鯉魚(五個,去皮、骨、頭、尾) 生薑(二兩) 蘿卜(二個) 蔥(一兩) 香菜蓼子(各切如絲) 胭脂(打糝。
) 上件,下芥末炒,蔥、鹽、醋調和。
【紅絲】
羊血同白面(依法煮熟) 生薑(四兩) 蘿卜(一個) 香菜 蓼子(各一兩,切細絲) 上件,用鹽、醋、芥末調和。
【燒雁】
燒 、燒鴨子等同。
雁(一個,去毛、腸、肚,淨) 羊肚(一個,退洗淨,包雁) 蔥(二兩) 芫荽末(一兩) 上件,用鹽同調,入雁腹內燒之。
【燒水札】
水札(十個, 洗淨) 芫荽末(一兩) 蔥(十莖) 料物(五錢) 上件,用鹽同拌勻燒,或以肥面包水扎,就籠內蒸熟亦可。
或以酥油水和面包水扎,入爐內爐熟亦可。
【柳蒸羊】
羊(一口,帶毛) 上件,於地上作爐,三尺深,周回以石,燒令通赤,用鐵芭盛羊上,用柳子蓋覆,土封,以熟為度。
【倉饅頭】
羊肉 羊脂 蔥 生薑 陳皮(各切細) 上件,入料物、鹽、醬,拌和為餡。
【鹿奶肪饅頭】
或作倉饅頭,或做皮薄饅頭皆可。
鹿奶肪 羊尾子(各切如指甲片) 生薑 陳皮(各切細) 上件,入料物、鹽,拌和為餡。
【茄子饅頭】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蔥 陳皮(各切細) 嫩茄子(去穰) 上件,同肉作餡,卻入茄子內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
【剪花饅頭】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蔥 陳皮(各切細) 上件,依法入料物、鹽、醬拌餡包饅頭,用剪子剪諸般花樣,蒸,用胭脂染花。
【水晶角兒】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蔥 陳皮 生薑(各切細) 上件,入細料物、鹽、醬拌勻,用豆粉作皮包之。
【酥皮奄子】
羊肉 羊脂 羊尾子 蔥 陳皮 生薑(各切細或下瓜哈孫–系山丹根) 上件,入料物、鹽、醬拌勻,用小油、米粉與面,同和作皮。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