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鑑本草】
書名 食鑑本草
作者 寧原
分類 本草
品質 0%
典籍總表, 寧原, 本草, 0%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9%A3%9F%E9%91%91%E6%9C%AC%E8%8D%89/index
【序】
新暑乍卻。
涼風漸至。
日長似歲。
悶坐無聊。
適有友以食鑒本草見投。
披閱一通。
乃知人生之一飲一食。
莫不各有宜忌存焉。
若五穀菜蔬。
以及瓜果六畜等類。
靡不畢具。
或食以延年。
或食以致疾。
或食發寒熱。
或食消積滯。
或補腰補腎。
益脾滋陰。
或動氣動風。
損精耗血。
種種詳明。
條條是道。
此費氏之一片婆心以濟世者也。
吾愿攝生者。
以有益者就之。
無益者違之。
庶養生卻病。
兩有裨焉。
是為序。
光緒九年秋七月蘭庭逸史
【穀】
(人之養生。
全賴穀食為主。
若或一日不食。
則飢餓難度。
因以穀食居首。
【粳米】
過熟甚佳。
冬春堆過黏熱之性。
不獨易於消化。
且最能補胃。
老弱小兒便宜。
陳稻新碾者尤佳。
凡新穀初成。
老人體弱者不可食。
【糯米】
脾虛氣弱。
食之黏滯。
不能消運。
新者尤不可多食。
妊娠與雞肉同食。
令子生寸白蟲。
【黍米】
發宿疾。
秫米似黍。
而小發風動氣。
不可常食。
【稷米】
即 米。
發諸風。
不宜多食。
又與川烏附子大忌。
【大麥】
久食多方健行。
頭發不白。
又治蠱脹。
大麥 消積。
健胃。
寬中。
多食消腎。
【小麥】
占四時秋種夏收。
北方多霜雪。
面無毒益人。
南方少霜雪。
面有濕熱損人。
面筋性冷難消運。
【蕎麥】
性沉寒。
久食動風。
心腹悶痛。
頭眩。
同豬肉食。
落眉發。
同白礬食殺人。
【芝麻】
壓油煉熟。
宜食。
能解諸毒。
乳母食之。
令小兒不生熱病。
黑芝麻炒食。
不生風疾。
有風人食遂愈。
【黑大豆】
同豬肉食。
壅氣至危。
十歲以內小兒勿食。
炒豆煮豆。
脾虛人食最瀉肚。
【白扁豆】
清胃解毒。
久食須發不白。
又能解酒毒及煎 熱毒。
又和中下氣。
惟患寒熱及冷氣人忌食。
【綠豆】
清熱解毒。
不可去皮。
去皮壅氣。
作枕明目。
服藥人不可食。
令藥無力。
【赤小豆】
解毒利小便。
能逐津液。
久食虛人。
和鯉魚煮食。
能治香港腳水腫。
【菜】
(菜性屬陰。
職司疏泄。
是謂之蔬。
日用之不可缺。
因著於穀次。
【蔓菁菜】
菜中之最益人者。
常食和中益氣。
令人肥健。
凡往遠方煮青菜豆腐食。
則無不服水土病。
【菠菜】
多食滑大小腸。
久食腳軟腰痛。
【芥菜】
多食動風發氣。
不可同兔肉食。
能生惡瘡。
同鯽魚食。
能發水腫。
【莧菜】
動風。
令人煩悶。
冷中損腹。
同鱉食。
都變為小鱉。
急飲馬溺愈。
亦不可食蕨。
【 角菜】
久食發病損經絡。
少顏色。
又令腳冷痹。
傷腎。
【芹菜】
生高田者宜食。
和醋食損齒。
赤色者害人。
【 菜】
性冷發痔。
【紫菜】
多食發氣。
令人腹痛。
吐白沫。
飲多醋即消。
其中小螺螄損人須揀出。
海菜亦然。
【茭白】
不可合生菜食。
合蜜同食發痼疾。
損陽氣。
【蕨】
食之令人 。
弱陽。
又令眼昏鼻塞。
發落。
小兒食之。
腳弱不能行。
氣冷人食之多腹脹。
【茄】
性寒滑。
動氣發瘡。
多食主腹痛下利。
婦人傷子宮。
【蔥】
功能發汗。
多食則昏神。
與蜜同食。
則下痢腹痛。
蔥與雞雉犬肉同食。
九竅出血害人。
【韭】
病患少食。
多食助陽損神昏目。
尤不可與蜜同食。
若同牛肉食成瘕病。
【薤】
似蔥而細。
食之生痰涕。
動邪火。
反牛肉。
【蒜】
唯辟惡氣。
快胃消滯。
久食生痰火。
傷肝損目。
弱陽。
食蒜行房傷肝氣。
令人面變顏色。
【葫荽】
久食損神。
健忘。
根大損陽。
滑精。
發痼疾。
【葵菜】
食之發宿疾。
服一切藥俱忌食。
同鯉食害人。
【白蘿卜】
消痰下氣。
利膈寬中。
多食耗脾氣。
生食滲血 心。
如服地黃何首烏人參者食之,須鬢發皆白。
【瓠子】
滑腸。
冷氣人食之反甚。
葫蘿匏有小毒。
多食令人吐煩悶。
苦者不宜食。
【筍】
性冷難化。
多食動氣。
不益脾胃。
令人嘈雜。
【菌】
地生為菌。
木生為薷。
為木耳為蕈。
凡新蕈有毛者。
下無紋者。
夜有光者。
肉爛無蟲者。
煮熟照人無影者。
春夏有蛇蟲經過者。
誤食俱殺人。
若食楓樹菌者。
往往笑不止而死。
犯者掘地為坎。
投水攪取。
清者飲之。
即解。
木菌唯楮榆柳槐桑棗木六樣耳可食。
然大寒滯膈。
難消。
宜少食。
凡煮菌可同銀器燈草煮。
如銀器黑者有大毒,不可食。
【生薑】
專開胃。
止嘔吐。
行藥滯。
製半夏毒。
諺云上床蘿卜下床薑。
蓋晚食蘿卜。
則消酒食之滯。
清晨食薑。
能開胃御風。
敵寒解穢。
九月食薑。
傷人損壽。
【瓜】
(瓜為菜佐。
因列菜後。
【一切瓜】
一切瓜苦者。
雙頂雙蒂者。
俱有毒。
不可食。
【冬瓜】
霜降後。
方可食。
早食傷胃反病。
及陰虛人不可食。
能利水。
多食動胃火。
令人牙齦齒痛。
又令陰濕癢生瘡。
發黃膽。
【菜瓜】
常食動氣發瘡。
令臍下症瘕。
不可同乳酪魚 食。
令人脘痛。
又暗人耳目。
不可與小兒食。
【黃瓜】
多食動寒熱。
患瘧疾。
發百病。
不可與醋同食。
小兒尤忌。
滑中。
生疳蟲。
【香瓜】
傷胃破腹。
多食作瀉。
【絲瓜】
性冷傷陽。
凡小兒痘瘡。
方出未出。
取近蒂三寸。
連反燒灰存性。
砂糖調服。
多者可少。
少者可無。
【西瓜】
清暑消滯。
多食傷脾胃。
患瀉痢。
【果】
(果實能滋陰。
生果助濕熱。
小兒尤忌多食。
【一切果】
食凡果實異常者。
根下必有蛇。
不可食。
果實能浮。
不浮者殺人。
【蓮子】
生者動氣。
脹人。
傷脾胃。
熟者佳。
宜去心。
治泄精補脾。
久食輕身耐老。
忌地黃大蒜。
建蓮甚有力。
【藕】
生食清熱破血。
除煩渴。
解酒毒。
熟補五臟。
實下焦。
與蜜同食。
令腹臟肥。
不生諸蟲。
久服輕身耐老。
藕節煎濃湯食。
最能散血。
吐血虛勞人宜多食。
【棗】
生食損脾作瀉。
令人寒熱腹脹。
滑腸難化。
瘦弱人更不可食。
熟食補脾。
和諸藥。
凡中滿與腹脹牙痛者。
俱不可食。
小兒多食生疳。
忌同蔥食。
【梅子】
止渴生津。
多食壞齒損筋。
令人膈上發寒熱。
服地黃人更不可食。
烏梅安蛔止痢。
斂腫。
不可多食。
【櫻桃】
多食發暗風。
傷筋骨。
小兒多食作熱。
【橘】
甜者潤肺。
酸者聚痰。
多食損氣。
【柑】
多食令人脾冷發痼疾。
大腸泄。
【橙皮】
多食傷肝。
與檳榔同食。
頭旋惡。
【桃】
傷胃。
多食作熱。
桃仁破血。
潤大腸。
雙仁者殺人。
不可與同食。
服術人不可食。
【李】
發瘧。
多食令人虛熱。
和蜜食傷五臟。
不可臨水啖,及同雀肉食。
俱損人。
李不沉水者大毒。
不可食。
【杏】
多食傷筋骨盲目。
杏仁瀉肺火。
消痰下氣。
止嗽。
久服損須發。
動宿疾。
雙仁者殺人。
【枇杷】
多食發痰熱。
不可與炙肉面同食。
發黃病。
【梨】
益齒而損脾。
治上焦熱。
醒酒消痰。
病患虛人多食。
泄瀉浮腫。
以心小肉細,嚼之無渣。
而味純甘者佳。
【石榴】
生津解咽喉熱。
多食損肺損齒。
【栗】
生食難消化。
熟食滯氣。
灰火煨令汗出。
殺其水氣。
或曝乾炒食。
略可多食。
氣壅患瘋。
及小兒忌多食。
【柿】
干餅性冷。
生者尤冷。
惟治肺熱。
解煩渴。
多食腹痛。
久食寒中。
同蟹食。
即腹痛泄瀉。
【白果】
引疳解酒。
小兒未滿十五歲。
食者發驚搐。
【核桃仁】
即胡桃。
補腎利小便。
動風動痰。
久食脫眉。
同酒肉食。
令人咯血。
若齒豁及酸物傷齒者。
食之愈。
【松子】
潤燥明目生痰。
久服輕身不老。
【圓眼】
安神補血。
久服輕身不老。
同當歸浸酒飲養血。
【荔子】
通神健氣。
美顏色。
多食發虛熱。
【榧子】
能消穀。
助筋骨。
殺諸蟲。
療諸瘡。
潤肺止嗽。
【榛子】
益氣力。
寬腸胃。
又能健行。
【荸薺】
消食除滿。
作粉食之。
濃腸胃。
性毀銅。
不可多食。
【菱】
多食冷臟傷脾。
【山藥】
涼而補肺。
久食強陰。
耳目聰明。
延年。
【味】
(陰之所生。
本於五味。
人之五臟。
味能傷耗。
善養生者。
以淡食為主。
【水】
井泉平旦晨汲最佳。
味淡大益人。
資生日用。
不齒其功。
不可一日缺也。
諸泉水。
以雨水為最。
【鹽】
多食傷肺。
走血損筋。
令人色黑。
【醬】
純豆釀成。
不宜煮鯽魚。
食令生瘡。
【酒】
味辛。
多食之體軟神昏。
是其有毒也。
惟略飲數杯。
御風寒。
通血脈。
壯脾胃而已。
若常飲過多。
即薰心神。
生痰動火。
甚則損腸爛胃。
傷神損壽。
凡中藥毒,及一切毒。
從酒得者。
難治。
蓋酒能引毒入經絡也。
夜飲不可過多。
蓋睡而就枕。
熱壅傷心傷目。
夜氣收斂。
酒以發之。
傷其清明。
飲食聚中。
停濕生痰。
又能助火動欲。
因而不謹致病。
總之切莫大醉。
【醋】
多食損脾胃。
壞人顏色。
敷癰腫能消。
壁虎最喜吃醋。
要藏緊密。
若被沾吸,毒能殺人。
【茶】
氣清能解山嵐障癘之氣。
江洋露霧之毒。
及五辛炙 之熱。
宜少飲。
多飲去人脂。
最忌空心茶。
大傷腎氣。
清晨茶黃昏飯。
俱宜少食。
漱口固齒。
【白糖】
潤五臟。
多食生痰。
【紅糖】
即沙糖。
多食損齒發疳。
消肌。
心痛生蟲。
小兒尤忌。
同鯽食患疳。
同筍食生痰。
同葵菜食生流 。
能去敗血。
產後宜滾湯熱服。
【飴糖】
進食健胃。
多食發脾風。
損齒。
濕熱中滿人忌。
【鳥】
(凡屬羽飛。
能養陽。
但人身陽常有餘。
陽盛而復補陽。
陰益消矣。
明哲知忌。
【一切禽鳥】
凡禽鳥死。
不伸足。
不閉目。
俱有毒。
不可食。
【雞肉】
難消化。
有風病患食之。
即發。
老雞有大毒。
抱雞食之生疽。
小兒五歲內食之生蟲。
不可與蒜薤芥菜李子牛犬鯉同食。
生癰疽。
【鴨】
滑中發冷痢香港腳。
不可與蒜李鱉同食。
野鴨九月以後宜食。
不動氣。
熱瘡久不好者。
多食即好。
【鵝】
性冷。
食發痼疾瘡癤霍亂。
卵亦發痼疾。
【獸】
(諸獸肉能助濕生火。
俱宜少食。
【一切走獸肉】
凡獸有歧尾者。
肉落地不沾塵者。
煮熟不斂水者。
生而斂者煮不熟者。
熱血不斷者。
形色異常者。
鳥獸自死無傷處者。
俱有大毒不可食。
【豬】
世雖常用。
多食發風。
生痰動氣。
豬腎理腎氣。
多食反令腎虛少子。
豬腸滑腸。
豬腦損陽。
豬嘴豬頭。
助風尤毒。
同蕎麥食患熱風。
脫須眉。
【羊】
羊獨角者。
黑頭白身者。
俱不可食。
夏月不可食。
【牛】
耕田。
大功於人。
不可食。
凡卒死者。
瘟死者。
極毒殺人。
非惟不可食。
即吸聞其氣。
亦能害人。
【鱗】
(魚在水無息之物。
多食動人熱中。
【一切魚】
諸魚目能閉合。
逆腮無腮。
連珠連鱗。
白著。
腮有丹字。
形狀異常者不可食。
【鯉魚】
發風熱。
凡一切風病大癰疽瘡疥瘧痢。
俱不可食。
【鯽魚】
多動火。
不可與紅糖蒜芥豬肝同食。
【白魚】
發膿。
有瘡痼癤人不可食。
經宿者。
令人腹冷。
【鰣魚】
發痼疾生疳。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