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帕】
①[pàㄆㄚˋ]
[『集韻』普駕切,去禡,滂。]
1.巾,手帕。
『南史·張譏傳』:“每歲時輒對帕哽噎不能勝。”
唐杜甫『驄馬行』:“赤汗微生白雪毛,銀鞍却覆香羅帕。”
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中:“婦翁死,哭於柩,其孺人素性嚴,呼入繐幕中詬之曰:‘汝哭何因無淚?’
漸曰:‘以帕拭乾。’”
『宋史·高防傳』:“夢一吏以白帕裹印自門入授防。”
2.指帳子。
唐王建『宮詞』之一:“閑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
元陳旅『題春宮倦繡圖』詩:“綠樹垂垂護寳闌,床頭翠帕幕雙鸞。”
3.方言。
量詞。
沙汀『代理縣長』:“<代理縣長>歎息了一聲,‘哎呀,這帕臉洗舒服了!’”
帕②[mòㄇㄛˋ]
[『廣韻』莫鎋切,入舝,明。]
1.裹額之巾。
又稱抹額。
宋高承『事物紀原·戎容兵械·抹額』引『二儀實錄』:“禹娶塗山之夕,大風雷雨,中有甲卒千人,其不被甲者,以紅綃帕抹其頭額。”
明王逢『歎病駝』詩:“老奚首帕短袴靴,手持鞭策涕泗沱。”
2.裹紮。
參見“帕首”。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